白濤+吳雪梅+陶玲+孫艷+何瀏
摘要:從2010年開始,昆明醫科大學已招收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以下簡稱免費醫學生)四屆,從學校過往幾屆免費醫學生的情況來看,免費醫學生呈現出學習動力不足、職業認同感不強、人生規劃不明晰等一系列問題。學校應充分發揮宣傳和引導作用,加強免費醫學生立項信念教育,指導免費醫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促進職業認同形成。
關鍵詞:免費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觀;措施
中圖分類號:G41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040-02
2010年起,國家連續4年在高等醫學院校免費為中西部培養醫學生,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衛生人才。醫學生免費教育政策是一項新政策,免費醫學生與其他大學生比有一些新特點,免費醫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也有一些新規律和新要求,而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和經驗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免費醫學生育人工作的新需要。
一、初始階段調查分析情況
1.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以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2014級免費醫學生班級為依托,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7份,并采用學生座談會等方式獲取學生基本情況。
2.調查問卷主要調查選項。調查問卷共設19題,其中客觀題17題,主觀題2題,內容涵蓋從報考動機、政策了解程度、職業規劃及職業認同感等各方面。
二、調查結果
1.免費醫學生對全科生政策了解不全面。27.8%的免費醫學生在報考全科專業前對免費醫學生政策不不了解,59%的學生表示對政策只了解一點;57.6%的學生對國家的免費醫學生政策持肯定態度,認為該政策有助于促進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有11.4%的學生認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免費醫學生對人生規劃的自主性;有31.8%的學生表示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可以定向就業是他們報考的主要原因。
2.免費醫學生職業價值觀不清晰。61%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感覺一般,有8%的學生表示對所學專業興趣不高;有49%的學生表示全科醫學專業就業前景還不錯,有70%的學生認為免費醫學生畢業后到基層衛生機構服務的待遇很一般。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基層醫療工作和就業的實際情況并不完全了解,沒有充分到基層醫療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職業價值觀不清晰。有3.9%的學生表示未來可能會違約,且有37.7%的學生表示對醫學生違背誠信原則的違約行為可以理解接受。
3.職業情感和職業期望上出現焦慮。一方面,82%的學生表示大學學習期間將會力爭取得好成績,但另一方面有8.9%的學生表示大學期間不掛科就行,學習動力不足。有7.8%的學生表示對所學專業興趣不高,8.7%的學生認為就業前景不好,28.6%的學生擔憂基層服務年限太長,31.2%的學生對服務年限期間不能報考研究生這一規定非常抵觸。由于基層工作年限長,生活條件較差,以及未來職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大部分免費醫學生對自己職業方面的情感和期望方面出現了嚴重的焦慮。
三、原因分析
1.免費醫學生的政策性特點導致其缺乏內源性學習動力。根據國家政策,免費醫學生只要正常畢業即可到指定的鄉鎮衛生院被編制內聘用,已實現定向就業,這使得免費醫學生缺乏就業危機感,嚴進寬出的政策使得部分免費醫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和動機層次較低。
2.免費醫學生生源性導致其自我評價不足。免費醫學生的生源大多來自農村地區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家庭,且錄取分數線較普通臨床專業較低,無形中免費醫學生被貼上了“貧困生”和“差等生”的標簽,損傷了免費醫學生的自尊心,覺得自己不如普通臨床專業的學生。免費醫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的發展期,對他人的評價很敏感,很容易因為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否定自己,導致自我評價不足。
3.免費醫學生對定向就業存在認識誤區。免費醫學生對國家培養定向醫學生政策了解不夠全面,對國家后續政策缺乏了解和信任,對畢業后要從事的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工作環境、收入待遇和個人職業發展持不樂觀態度。不少免費醫學生認為自己就業方向已定,因此忽視了職業規劃的必要性,對未來感到迷茫,造成了職業情感和職業期望上出現了焦慮。
四、加強免費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宣傳和引導作用,加強定向培養政策的宣講力度。免費醫學生對自己專業和職業的迷茫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國家免費醫學生政策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免費醫學生中大力宣傳國家相關政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政策宣傳,讓免費醫學生充分了解國家、地方對于醫學生免費培養的相關規定。此外,應向免費醫學生開展專業教育,宣傳其全科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根據學校相關文件精神,向免費醫學生通過講座的方式宣傳了《昆明醫科大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實施方案》、《昆明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等相關人才和專業培養的規定,讓免費醫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專業,掌握醫學專業特點和學習規律,提前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為今后的專業道路做好相應鋪墊。
2.用“中國夢”精神引導和激勵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我國農村基層衛生醫療事業較城市地區有較大懸殊,也正是由此,國家才近年開始在高等醫學院校免費為中西部培養醫學生,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衛生人才,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舉措之一。要培養免費醫學生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意識和信念,就必須用“中國夢”精神進行指導。首先,應通過觀看記錄片、田野調查、實地見習等不同的方式,讓免費醫學生了解我國農村農民缺醫少藥、急需救助的現實情況,培養免費醫學生服務基層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其次,應當重視榜樣的力量,如組織免費醫學生觀看和學習央視網“最美鄉村醫生”系列視頻及“社區醫生”系列視頻等,學習鄉村醫生的先進事跡和感人精神,激勵免費醫學生的奉獻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務基層人民群眾健康的過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和人生意義,引導免費醫學生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樹立服務農村、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免費醫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免費醫學生自入學就確定了就業方向,但在調查中發現,免費醫學生職業規劃不清晰,職業歸屬感缺乏,職業理想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顯得相對比較脆弱,少數免費醫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歸屬存消極態度。針對免費醫學生的這些特點,應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我為什么選擇全科醫學,怎么學好全科醫學”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辯論、集中討論等方式,加強對全科醫學專業的認識,通過專業教育,培養學習興趣,增加專業熱情。同時,通過開展學生座談會、談心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理性面對定向就業的客觀事實,及時調整心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其將要從事的職業和環境,提前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和實施步驟,為將來到基層工作以及后續發展做好準備。
4.開展感恩教育和幸福教育,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免費醫學生職業認同感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就業的確定和對未來不確定之間的矛盾引起的焦慮、擔憂,以及對未來從業環境的不滿。免費醫學生存在幸福感缺失的現象,有的免費醫學生認為他們并沒有從國家的優惠政策保障中感受到幸福,反而認為這是他們用6年的基層服務時間換來的,是理所應當的,扭曲了權利義務觀。因此,必須在免費醫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和幸福教育,使他們意識到正是由于國家的政策保障,來自貧困家庭和免費醫學生才能在國家如此優惠的政策下獲得自身求學和發展的機會。免費醫學生必須正確認識到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在享受國家的政策待遇的同時也要產生回報社會的責任感。學??梢酝ㄟ^主題班會、野外拓展、田野調查等方式,在免費醫學生中開展感恩活動,向學校、社會和家庭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提升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班級輔導員班委等應積極創建具有免費醫學生特色的班級文化,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如以“扎根鄉村、醫者仁心,執著堅守、甘于奉獻”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進一步增強集體凝聚力和歸屬感,讓他們感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關注,提升幸福指數。
五、結語
免費醫學生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醫學生免費教育政策背景下提出的必然要求。做好免費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免費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對促進其至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充分發揮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幫助免費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是國家卓越醫生培養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農村訂單定向醫學免費生培養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發改社會〔2010〕1198號)[S].
[2]云南省發改委,衛生廳,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云南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云發改社會〔2011〕2184號)[S].
[3]劉霞,姜潤生,周梅,劉杰,馮澤立,趙俊宇.首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職業規劃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11).
[4]張海英,韋波,趙永祥,張志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8).
[5]劉民,田娟.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8).
[6]徐景彩.論全科免費定向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14,(12).
[7]范博.新鄉醫學院免費定向醫學生入學情況調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