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平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 珠海 519087
?
論非訴訟實務的三維動態實踐教學*
劉仲平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珠海519087
非訴訟實務課程越來越受法學教育界重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是提高非訴訟實務課程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講授、模擬訓練和課程評估三個環節有機融合為一體,每個環節都應有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學生主體;體驗式教學;模擬訓練;課程評估
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欠缺是當前我國法學專業教育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盡管法學教育界紛紛通過教學理念改革與教學方法創新,探尋新的法學教育方法。然而,其探索主要集中在訴訟實踐,對于非訴訟實踐的探索依舊缺乏。本文認為做好非訴訟實務實踐教學應把握好講授內容、學生實踐和課程評估的有機結合,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確保每一環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國法學畢業生之所以表現專業實踐能力低下,這與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方法和內容不無關系。我國的傳統法學教育其特殊特點表現為對法學的學習僅強調純理論的掌握,缺乏專業實踐教學,學生學到的法學理論知識生硬而抽象。表面上看起來是教學方法單一,但實際效果則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未達到啟發,甚至是受到極大壓制。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用親身的經歷去感知、理解、感悟、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模式,[1]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或者對過去經驗進行再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體驗,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達到對對象本性或內蘊的一種直覺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教學方式。[2]與傳統的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特點表現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體會、驗證教學中的論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掌握知識要點,從而提高實踐能力。體驗式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回歸了知識的本來面目,突破了理論和實踐的嚴格界分,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3]因此,在非訴訟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體驗式教學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吻合,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并應用于實踐,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當然對于非訴訟的實踐教學我們不光是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還要充分利用其它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等。
近些年來法學教育界都在盡量嘗試著教學模式的轉變:由傳統灌輸式向實踐式的轉變。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咱們以后的法學教育就要完全擯棄掉傳統的理論教學環節呢?筆者認為當然不是的。
當前的法學教育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理論教學,而應是在開展理論教育時改善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同時增加法學實踐性教學環節,轉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主導地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法學專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介紹法學基本理論和制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如何理解、應用這些理論和制度。因此,課堂講授是法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法學基礎理論和制度。對于法學基礎理論和制度的講授應適時采取討論式、觀摩式、督導式等教學法。如在非訴訟實務課程中,當我們要學習調解的技能時,必須先了解關于調解的相關基礎知識:調解適用于解決哪些糾紛、調解應遵循什么原則、調解有哪些類型等,這些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探討,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通過觀摩相關的調解視頻讓學生分析總結,也可以事先讓學生課下去查詢資料,課堂上教師進行檢查,然后再分析總結等等。無論哪一種方式,我們都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思考,避免了傳統的一言堂的單一形式,教學內容由依賴教材變為尊重學生的自我體驗與感受,使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從傳統的在教師為主體的“教學中學習”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中學習”。[4]
模擬訓練是教師根據事先設定的案情,由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運用相關的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預定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模擬訓練開展實踐教學的常見方法其顯著特點為通過關注學生親身體驗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因此,模擬訓練是推行學生體驗式教學方法的主要途徑之一。模擬訓練通過場景模擬和角色扮演,訓練學生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融合到實際的解決問題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訓練的不僅是職業技能,還有學生對法律理論、法律規則的解釋、分析、運用的能力。[5]因此,模擬訓練實在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的過程,又被認為是培養學生法律職業技能和認知的最佳方式之一。
模擬訓練在法學專業實踐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肩負著重任,因此,開展模擬訓練,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中要有全身心的投入,方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課前的教學準備最為關鍵莫過于給每一堂模擬訓練課設置預期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明確本次課程進展到不同階段,學生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學會做什么、培養什么能力,有了這樣的目標后,大家才會有明確的方向。設立課程目標,首先應該使學生和教師都明白在每一節課的不同階段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學會什么,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哪方面實踐能力。其次,教學目標的表述務必清晰易懂,并且目標切合學生實際。
除了設置課程目標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設計在正式模擬前要對模擬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評估,也就是要在正式模擬之前做好模擬訓練的模擬訓練。不過,這個模擬前的模擬更多是需要同學們在一起進行預測、探討。當然,學生在一開始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還可能是不切實際,教師必須清楚學生在進行的模擬訓練中通常會出現哪些問題,并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將這些問題隔離出來,在模擬訓練中進行討論。
教學評估是保證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學評估必須具備正確性、可靠性和公平性。正確性指評估方法必須能實現專門為其設計的目的;可靠性則至測試或評估程序可以重復使用并產生相同的結果。在時間壓力下在期末進行的唯一的孤注一擲的論文考試方式忽略了正確性、可靠性和公平性。[6]要實現評估的正確性、可靠性和公平性,教學評估就應該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對于非訴訟實務課程的評估,既要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的評估,也要有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估;既要有整個課程的評估,也要有每個教學主題的評估;既要有學生相互間的評估,也要有學生自我評估和教師對學生的評估。
綜上,非訴訟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當然,要全面提高非訴訟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我們除了有出色的課程講授、模擬訓練和課程評估外,還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對于教師實踐經驗的要求、創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張蓉.體驗式教學模式淺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趙曉暉.體驗式教學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借鑒教育管理[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
[3]楊建廣,郭天武.創新型法學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266
[4]汪世榮.有效的法學實踐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4.
[5]汪世榮.有效的法學實踐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25
[6][美]羅伊·斯塔基等著.許身健等譯.完善法學教育-發展方向與實現途徑[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227.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2015年度質量工程項目:非訴訟實務課程三維動態實踐教學(項目編號為201509)階段性成果。
G4
A
2095-4379-(2016)25-0045-02
劉仲平(1976-),男,湖北黃岡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講師,研究方向:保險法、侵權法、非訴訟實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