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君
(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淺析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藝術影響
王英君
(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極具音樂表現力,能夠較好的詮釋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聲樂鋼琴伴奏,是鋼琴眾多演奏形式中最為獨特的一種,它是一種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的藝術,在聲樂演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學者都對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之間的聯系做過相關的理論研究,但多是對于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如何合理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試從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相互之間的關聯,來分析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藝術影響,以便在實際演唱的時候能夠更好的將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更好的演繹作品提供一些可作參考的依據。
鋼琴伴奏;聲樂演唱;藝術影響
鋼琴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其獨具特色的音質使得它既可以作為獨奏樂器,又可以作為伴奏樂器出現。鋼琴伴奏是聲樂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有機結合能夠更加完美的將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達給欣賞者,因此,在聲樂作品的表演中,鋼琴伴奏具有和聲樂演唱應該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鋼琴伴奏不僅僅推動了歌唱的表演,更是利用鋼琴豐富的表現能力來推動整個作品的進展,并將鋼琴獨具魅力的音樂表現力與演唱者的聲樂技巧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刻畫出來更為具體的音樂形象,從而烘托出作品想要創造的音樂氛圍,通過兩者的結合,共同表達出作品中的情感。目前,鋼琴在各類音樂院校中的使用率非常高,由于鋼琴對于聲樂演唱的輔助是不可缺少的,鋼琴伴奏者自身的音樂素養、鋼琴演奏的能力以及對于作品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對作品的演出效果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音樂能夠表達人的思想和社會生活狀態,是審美意識特殊的表現形態。唯物辯證法指出,世界是具有普遍聯系性的,任何兩種事物都具有聯系。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無法只依靠歌唱者的聲音來表現作品所包含的豐富的情感,而加入鋼琴伴奏,可以增強音樂的感染力,能夠讓作品的音樂形象更加飽滿,讓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在感情上、心理上獲得滿足,同時,讓欣賞者隨著音樂的進行受到感染而進入到特定的音樂情緒中。
鋼琴伴奏這門藝術遠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由佛羅倫薩歌劇樂派創作的聲樂作品中就有用古鋼琴伴奏的段落,這一時期的鋼琴伴奏僅僅采用一些簡單的和弦,簡潔明了。如卡契尼的《圣母頌》中就有運用數字低音以及柱式和弦為主的鋼琴伴奏部分,和聲織體非常簡單,這也為巴洛克時期的聲樂藝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藝術條件。巴洛克時期大批閹人歌唱家紛紛涌現,他們將歌唱技巧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巴赫與亨德爾等音樂家家通過豐富多彩的和聲技法,譜寫了大量優秀的伴奏作品。進入古典主義時期,莫扎特、貝多芬等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在繼承前人優秀的音樂技巧的基礎上,又創作了符合時代潮流、具有獨創性的復調創作手法,這種西方音樂寫作技法在和聲中的運用,將鋼琴伴奏在聲樂作品中的藝術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以追求個性解放為目標,更為自由,這一時期將鋼琴伴奏的地位推至頂峰的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舒伯特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聲樂作品,他將歌曲與詩歌相互融合,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為他的作品增添了詩一般的夢幻色彩。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伴奏是具有轉折性意義的,這一時期的鋼琴伴奏不再僅僅作為烘托歌唱情感的表現,而更具有獨立性,這一時期之后的許多音樂家受到啟發與影響,都在藝術歌曲的編創中更加精益求精,有些鋼琴伴奏的難度甚至超出了聲樂演唱,宛如一部鋼琴獨奏曲,提高了鋼琴伴奏的地位。如拉赫瑪尼諾夫的《春潮》,這首聲樂作品的鋼琴部分貫徹了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的原則,在和聲的運用方面豐富多彩,對于鋼琴伴奏者的演奏技術要求也尤為高,極具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固然占主導地位,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鋼琴伴奏者的能力對于演唱者的演出效果與表演深度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音樂思想傳入中國,中國很多作曲家也開始涉足藝術歌曲以及鋼琴伴奏的創作,創作了大批優秀的作品,如《我住長江頭》、《鐵蹄下的歌女》等等。現如今,鋼琴伴奏的地位隨著時間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鋼琴伴奏不僅僅作為聲樂學生的必修課程,甚至在各大聲樂比賽以及聲樂歌唱的音樂會上,鋼琴伴奏,尤其,正譜鋼琴伴奏的地位已經非常重要了。由此可見,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已經不僅僅是陪襯,更是對演唱者演唱水平的考驗。
聲樂作品中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是緊密聯系的。唯物辯證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對立面,但也都有其統一性的,在聲樂作品中,歌唱與伴奏也是有著自己特殊的地方,同時也相互依賴。如何正確處理鋼琴伴奏與演唱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聲樂表演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是我們需要好好把握的。
每一部聲樂作品都包含不同的內容,其要傳達給聽眾的感情也就有所區別,其表演以歌唱為主,多以歌唱者的聲音為主,但人聲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有些時候在某部作品的某個段落,由于作品內容的需要,也會讓鋼琴占主要地位;有些作曲家在創作時,為了使音樂更加鮮活,會設計鋼琴與演唱者如同問答形式的表演,兩種聲音交替進行,猶如兩個人在對話,將作品形象的呈現在觀眾面前。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就像魚兒不能脫離水而存活一樣,共同扶持才能表現出感動人心的作品。現如今,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在聲樂作品中已經具有相當的分量,觀眾在欣賞音樂會時,不僅會將鮮花與掌聲獻給演唱者,同時也不會忽視鋼琴伴奏者的精彩表演。
聲樂演唱離不開鋼琴伴奏的烘托。從旋律上看,這兩種表演藝術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在學習與練習的中,有時我們會感覺歌唱者的音高與鋼琴伴奏的音高不匹配;有時會出現二者配合的過程中,某個音值的長短有所偏差;還有的時候也會感覺鋼琴的聲量過大而蓋住了聲樂演唱者的聲音,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整部作品完成的效果。在情感的表現上與意境塑造方面,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緊密聯系表現的尤為明顯。例如中國作品《文成公主》,當演唱這首作品時,演唱者應仔細揣摩歌詞第一段主人公文成公主穿越風沙雪雨,遠嫁千里之外的神秘之邦,內心的忐忑不安、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的心理,演唱出文成公主的心境變化。更要體會作品歌詞中包含的深意,表現出歌詞第二段文成公主用自己的才智、慈悲受到藏人愛戴,而她的事跡也被傳唱至今,這種大氣蓬勃的情緒波動。而鋼琴伴奏在這部作品中對于情緒的推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作品的引子部分,鋼琴伴奏者應仔細體會作品的內涵,一系列的切分音應奏出送親車隊的馬蹄聲,緊接著的八度主旋律進行,演奏者應演奏的激情澎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出作品的主題部分。進入主題部分時,演奏進入舒緩階段,猶如敘述故事一般緩緩道來,高潮部分再澎湃起來。整體的演奏應注意層次分明,一步步將情緒推向至高點,最后的高潮部分將文成公主的大愛擴展開來,極具感染力。如果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都能夠很好的把握這首作品的內涵與情緒的渲染,自然的使情和景交融,就能夠在觀眾腦海中呈現一幅史詩一般的壯闊場面。
在聲樂作品的音色方面,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應做到既相互獨立,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和諧融合,共同發展。例如中國作品《大江東去》中,鋼琴伴奏的主題為表現大江東去的壯闊豪邁,應演奏的大氣磅礴,音色明快亮麗。與鋼琴伴奏的音色不同,這部分的演唱音色應柔和卻又飽含力量,從整體來看,表現的情感都是統一的。
在音樂藝術日益繁榮發展的當前,聲樂鋼琴伴奏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態,它對于聲樂演唱有其重要的藝術影響力。
由于音樂作品所體現的思想內容有所差別,不同的音樂塑造出的音樂形象也各有差異,而音樂形象在音樂作品的表現中尤為重要。鋼琴極具音樂表現力,其音域寬、音量變化幅度大,可以形象的將很多樂器的音色透過鋼琴表現出來,作曲家們利用鋼琴的這一藝術特點,運用富有想象力的創作手法對鋼琴伴奏進行編配,塑造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藝術形象。例如,中國作品《梅花引》,其鋼琴伴奏部分簡潔明了,旋律流暢優美,前半部分猶如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伴奏輕柔緩慢,后一部分為高潮部分,伴奏伴隨著歌唱情緒的熱烈,力度加強,將情緒烘托到極致,將一支梅花獨自傲立懸崖邊的風姿展現的淋漓盡致。事實上,高潮部分是最能檢驗鋼琴伴奏者專業水平的部分,當演唱到高音區時,由于聲音位置過高,聲音會顯得單薄、尖銳,這時如果鋼琴伴奏者利用鋼琴配合演唱者的歌唱將情緒宣泄的非常默契,這首作品就能表現的非常精彩,因此,從這一角度看,鋼琴伴奏者在表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聲樂作品多是作曲家借音樂來抒發感情的產物,因此,如何準確的把握住作曲家塑造的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對于作品的演繹至關重要。而人物的性格與心理特點僅靠人聲的表現還是略顯單薄的,鋼琴的加入能夠避免演唱者聲部的單薄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象化,以便演唱者能夠更加迅速、精準的在歌唱的過程中進入人物的角色,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例如聶耳創作的藝術歌曲《梅娘曲》,表現的是主人公梅娘只身從南洋趕回祖國,見到心上人重傷昏迷不醒,醒來后卻失去記憶的痛苦心情。鋼琴伴奏應分清層次,將梅娘每一階段的心情變化都表現出來,使作品更加具體,悲傷卻不絕望,配合演唱,在如泣如訴的悲傷中將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從某種角度來看,鋼琴伴奏對于聲樂表演在意境方面的烘托作用非常關鍵。由于鋼琴極具音樂表現力,它可以通過各種創作技法來塑造一個適合的表演環境,通過這種意境更好的詮釋作品的內涵。鋼琴伴奏還可以幫助演唱者在舞臺上轉移緊張的情緒,更快的進入作品的意境從而能夠深情歌唱。例如黃自的《春思曲》,主要表現一位妻子對戀人的深切想念,其中,鋼琴部分為這首作品的意境描畫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深化作用。歌曲的引子是以舒緩的柱式主和弦為主要的伴奏形式,這段鋼琴的力度整體都處于弱奏,用來模仿細雨滴落的聲音,塑造了一幅“瀟瀟夜雨”的蕭瑟意境,伴隨這這種伴奏織體塑造了夜雨場景,宛如看見年輕的少婦倚靠窗邊,眼望窗外的細雨,暗自訴說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表現了女主人公內心的愁悶。而中間部分伴奏變成流暢的旋律,表現了女主人公對于兩人相處時甜蜜生活的懷念,越發的襯托此時的孤單與愁苦。
在聲樂表演中,歌唱是其中的主體,鋼琴伴奏雖有陪襯的成分但也是不容忽視的,它們在聲樂表演中是一個整體。現如今,聲樂鋼琴伴奏已經成為了一門單獨的課程,作為每一門聲樂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看似簡單,卻是一門飽含深意的藝術,在越來越多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它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能夠對于作品的本體做宏觀的推動。演唱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鋼琴來接收情緒變化的信號,同時利用所接收的信息對自己的歌唱方法做細微調整,將鋼琴與人聲完美融合,讓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獲得聽覺與心靈上的雙重享受,共同促進聲樂表演藝術向更加輝煌的明天邁進。■
[1] 裴娜.論鋼琴伴奏在聲樂藝術中的作用[J].時代文學,2008,06.
[2] 張紅霞.談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2008,05.
[3] 徐穎.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契合的藝術效果分析[J].黃河之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