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玉林師范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大學生音樂教育支教創新實踐的研究*
——以玉林師范學院學生赴泉塘小學支教活動為例
劉娜
(玉林師范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中小學音樂在我國教育事業過程中發展迅速,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等方面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影響教育審美功能的發揮,制約著音樂教育的發展,由于大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實踐,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或高分低能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教授以玉林師范學院學生赴泉塘小學支教為例,深入了解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通過落后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不斷對課堂教育進行創新、改進,為農村中小學教育注入新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
農村中小學;支教;創新實踐
(一)教育觀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觀念相對來說比較落后。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教師認為音樂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落后的教育觀念影響著音樂課的教學與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
現有的師資力量不夠完善且嚴重匱乏,教師結構不合理,一名教師同時擔任多種課程的教學,對音、體、美等學科來說,難以開齊科目或開足課時。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二)教學工具匱乏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農村中小學教學工具相當匱乏,硬件設施非常落后。特別是音樂、體育、美術等教學工具十分短缺,落后的教學工具以及硬件設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長期以來我們過于注重專業化,片面強調像專業院校看齊,偏離了師范性的特色,導致近年來高師音樂生就業困難重重。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重視,在眾多社會實踐中,成為眾多高校組織的熱門選擇。這不僅讓大學生將自己的專業素養運用到教學內容上,也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系統性。大學生通過赴中小學支教,從而真正了解教育事業,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去,為大學生能夠在畢業時更好地適應社會,提供了平臺。
(一)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教育知識與教育實踐能力
在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及素養過硬,但教育實踐能力卻相對薄弱,這就要求我們,在支教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與技巧。通過實踐,我們能更好地將自己所學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不斷積累經驗,因此,培養大學生教育知識與教育實踐能力相結合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有利于大學生向社會的過渡
在我國,當代大學生已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但缺少實戰經驗,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學校通過支教活動,讓在校大學生提前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通過支教,在校大學生可以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當前教育存在的優點和不足,更好地改進自己,不與社會脫節,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有利于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多種教育方式的出現
支教活動不僅給在校大學生實踐的機會,更是給當代農村中小學教育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大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編創整理,以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出現,使農村中小學的課堂形式不再單一,例如,1、小組合作式學習(當老師出問題時,利用小組合作,集體討論)這樣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調動大家的積極性。2、知識點搶答環節(開設這一環節,一是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二是檢查本節課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情況,便于老師的及時調整)使課堂充滿樂趣。3、自由討論發言環節(既可以調節沉悶的課堂,又可以通過自由發言,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技能,重視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運用體態律動,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對不同節奏的感受
我國當前的應試教育,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身體狀況,出現好多小學生走路駝背,坐姿不正確的現象。因此,在泉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體態律動,幫助學生糾正自己。
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在音樂課堂上,學生的肢體不夠靈活,情感表達含蓄。在上課時發現,同學們對音樂的感受反應不強烈。加入體態律動既不受泉塘小學的空間限制又提高課堂效率。
(二)運用柯達伊手勢培養學生的音準能力
音準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培養一名學生的音準問題是最關鍵的。在柯達伊教育體系中,采用手勢練習法,加深學生對音高的記憶。在泉塘小學硬件設備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我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每組有兩支豎笛可使用,從歌曲中抽取節奏鮮明的音樂片段吹奏,讓豎笛和體態律動相結合,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以《對鮮花》為例,先用錄音機放音樂,再采用提問和小組配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口念節奏和手打拍子的方法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只有豎笛的前提下,改善音準問題。
(三)開發他們對音樂的創造力,為歌曲加簡單的伴奏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進行單旋律歌曲教學時,引導學生對節奏改編的熱情。在泉塘小學的教學中,以《法國號》為例,|”用拍手和跺腳來表示“跺 跺 跺|拍 拍 拍|跺 跺 跺|拍—|”通過拍手與跺腳,引導學生創編出更多的方式來對節奏律動加深印象。根據對音樂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對《法國號》片段進行編配,編創出學生認為最滿意的旋律片段。
(四)重視團隊合作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應該注重團隊合作,以泉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歌聲與微笑》為例,小學生正處在好奇心特別強的時期,所以我們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歌詞接龍、我來唱你來跳成為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歌詞接龍:將學生分為四個組,在規定時間內,同學們不僅要記住自己所要唱的部分,而且在其他同學唱的時候,自己也要小聲跟唱并計時,提高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我來唱你來跳”:整組對歌曲進行簡單的舞蹈編配,每組派一到兩名同學,對歌曲進行演唱,小組其他同學跳舞,通過全班舉手表決,選出合作最好配合最默契的團隊,在重視團隊合作中,音樂課堂不再成為單一的教學。
在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學生赴泉塘小學支教這段期間,大學生不再是單一教學,可以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對突發狀況進行處理和解決,而大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教學內容和形式,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將當地的特色融入到課堂,更好地完成教學。
泉塘小學的學生在實踐的這段期間,能夠系統的學習到音樂專業知識,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他們的形體和坐姿,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游戲和課外活動,充實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所以,如果要改變城鄉音樂學科教育差異過大的現狀,實行大學生音樂教育支教實踐活動是切實可行的一種途徑,這樣既培養了大學生適應社會、融入課堂的能力,又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學習,增長知識與技能,更好地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
[1] 黃志鵬.中小學音樂教育主題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M].上海師范大學,2004,01:12-14.
[2] 何維剛.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文學教育,2010,18: 25.
[3] 賈海鵬.試論如何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J].現代交際,2012,03.
[4] 鐘琰.社會實踐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04.
玉林師范學院2014年“大創項目”創新訓練項目《大學生音樂教育支教創新實踐的研究——以玉林師范學院學生赴泉塘小學支教活動為例》研究成果(20141060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