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小飛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
辜小飛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傳統音樂涉及范圍廣闊、內容繁多、題材豐富,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逐漸多元的音樂文化沖擊下,長時間以來,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一直是困擾我國眾多學者以及聲樂教育工作者的難題。高校聲樂教學是促進我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不僅有利于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實現,在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要研究課題。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的原因的基礎上,針對如何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傳統音樂;高校;聲樂教學;融合
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聲樂教學是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然而,多數高校音樂教育者在實際聲樂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歐式歌唱及發聲的技巧的教學,忽視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如何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一直以來是困擾我國眾多高校聲樂教學工作者的難題。筆者認為,要通過高校聲樂教學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就必須將傳統音樂文化較好地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然而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現象突出,為此,應深入探索傳統音樂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之上探索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推崇歐洲音樂的浪潮沖擊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對音樂文化的需求特征在不斷的變化。19世紀以來,隨著歐洲經濟飛速發展,歐洲音樂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大量的音樂家,如:貝多芬、巴赫等。這些音樂家創作的很多優秀音樂作品引起了樂壇的轟動,至今仍舊受到全球范圍內音樂愛好者的推崇,致使歐洲音樂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在樂壇擁有至高的話語權。受歐洲音樂盛行浪潮的影響,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教學目標都逐步向西方音樂靠攏,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對歐式歌唱技巧以及發聲技巧的運用,忽視了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推崇歐洲音樂的浪潮沖擊,是致使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國際范圍內處于弱勢地位
20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三大音樂體系逐漸呈現出匯合的態勢。然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國際范圍內處于弱勢地位,從國際角度來說,世人對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可度相對較低,進而導致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樂壇的話語權不足。久而久之,不少高校聲樂教育者逐漸形成“傳統音樂文化難登大雅之堂”的錯誤認知,加上歐洲音樂盛行,人們推崇歐洲音樂浪潮沖擊逐步增加,讓這一錯誤認知逐步在內心扎根,影響了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選用,以及教學內容側重點的選擇。也正是因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國際范圍內處于弱勢地位,讓更多的高校聲樂教學者忽視了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進而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高校教育體系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力度不足
高校教育體系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力度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高校聲樂教學目標設置中難以體現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聲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才,通過教師對優秀音樂作品的講解、疏導,使學生的內心情感與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發生共鳴,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和品行修養的目的。通過聲樂教學讓學生掌握歌唱、發聲等基本技巧,為促進學習者者未來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音樂作品奠定一定基礎。基于這聲樂教學目標,教師在教授音樂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樂壇影響力較大的音樂作品的選擇,而對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相關素材的運用力度相對較低。其二,課程設置中難以體現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高校的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中傳統音樂文化相關知識的教學課程設置占比較小,傳統音樂文化僅僅是作為一項選修課,而不是高校聲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對民族民間音樂、中國音樂史與名作欣賞等教學內容設置份額占比低,致使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學習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減少了學生接觸傳統音樂文化的機會,也影響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改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傳統音樂文化
雖然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增設了傳統音樂文化相關課程,但在實際傳統音樂文化教學過程中太過于形式化,無法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傳統音樂文化相關知識。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音樂教學體系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不重視以及聲樂教育工作者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錯誤認知。致使聲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對西方音樂的教育,而忽略了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相關知識的教學。因此,筆者認為,要真正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首先就優化高校聲樂教學體系,提升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力度,改變聲樂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增設傳統音樂文化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方法。增進學生與傳統音樂文化相關知識的接觸和了解,從內心本質上認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并對其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
(二)提升高校聲樂教師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教學能力
聲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其自身音樂素養以及專業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只有聲樂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力及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使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教學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認為,要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首先就要求聲樂教師必須對傳統音樂文化有一個深入、全面地認識、了解。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聲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對傳統音樂文化展開更深入更細化的研究和分析,逐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音樂修養,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音樂文化提供指導、參考。
(三)創新聲樂教學模式,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高校聲樂教師在實際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傳統音樂文化的實際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資源及資料,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一些科技產品逐步運用于高校各科教學。如:多媒體。多媒體教學能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直觀、形象。因此將多媒體運用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多媒體集成性、交互性和多維性的特點,能使聲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實現個性化教學,對促進學生在聲樂方面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實際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合理地將現代技術運用于傳統音樂文化教學,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尋找到學校傳統音樂文化的樂趣和意義,提升學生音樂修養以及專業知識,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體驗
情感是音樂作品的靈魂,也是聲樂教學的精髓。如何讓學生深入領會到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也是聲樂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聲樂教師要讓學生能充分領悟到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首先,聲樂教師自身對傳統聲樂作品的情感能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在自身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對作品形成正確的認識,并給予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感知。因此,在學習一首聲樂作品時,聲樂教師應先對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的情感經歷等做細致地研究及詳細介紹,讓學生能充分融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景象中,領悟創作者創作意圖,感受創作者賦予音樂作品的情感,以促進學生對作品的了解,提升其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1] 劉明一.高校聲樂教學課程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高教學刊,2015,21.
[2] 張永全.高校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5,07.
[3] 梁金平.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5,24.
[4] 趙清永.高校聲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傳統音樂文化[J].通俗歌曲,2015,09.
辜小飛(1976-),女,重慶巫山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