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番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
戲曲類藝術引入高校課程教學路徑探討
——以二人臺表演為例
劉小番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摘 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部分,戲曲類藝術逐漸被引入到高校的教育體系當中,很多高校專門設置了非遺專業,它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更是為了將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由于缺乏實踐經驗,高校在組織戲曲類藝術的教學活動時,必然會遇到不少問題,這就需要各大高校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應對工作。本文以二人臺表演作為案例,在對戲曲類藝術在高校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可以促進戲曲類藝術更好的在高校中發展下去。
關鍵詞:戲曲類藝術;高校;課程教學;二人臺表演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逐漸成為國家的重點工作。不少高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將非遺引入到自身的教育體系當中,希望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提高學生的保護意識,將非遺更好的傳承下去。作為非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戲曲類藝術成為高校重點教學的對象。但以往戲曲類藝術主要是由老藝人通過言傳身教來傳承,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學方法,與高校內系統化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兩者之間必然會出現碰撞。為了更好的對戲曲類藝術進行教學,高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自身的教學資源充分運用起來。本文是以二人臺表演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希望能提出有效建議來推動戲曲類藝術在高校教學中更好的發展。
(一)專業吸引力逐漸下降。從每年高校中的戲曲專業招生情況來看,會發現人數在不斷的減少,招生工作越來越難開展。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傳統觀念的約束,與本土的傳統藝術相比,人們更傾向于現代的、西方的藝術形式。對學生來說,影視專業、音樂專業會比戲曲專業的吸引力更大。二是戲曲專業要求嚴格,學習非常辛苦卻不一定能成功,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三是劇團待遇不夠高,無法滿足學生更高的要求,導致戲曲專業逐漸喪失吸引力。
(二)專業比較特殊,與高校教學存在沖突。很多高校雖然開設了戲曲專業,但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專業的特殊性,而是將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照搬過來,對培養戲曲人才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利于挖掘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導致學生質量相差無幾,缺乏尖端人才。舉個例子,高校的二人臺表演專業所招收的學生大多學習過相關知識,因此高校要將原本為八年的學習內容壓縮到四年,雖然每門課程都配備了一定的課時,但只能讓學生學到皮毛,無法學精。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另外,戲曲專業對道具、服裝等要求比較高,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回報卻比較小,使得很多高校不愿開設戲曲專業。
(一)高校應積極尋求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高校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應該將目光放的長遠,為保護非遺貢獻自己的力量。首先高校應充分意識到戲曲藝術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礎上尋找有效的教學模式。例如高??梢耘c中專藝校加強合作,對藝校內的二人臺學生提供文化課支持,提高這些學生的文化成績,還可以頒布相關政策讓學習戲曲藝術的中專學生可以順利進入大學。其次高校應該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對教學目標和方法進行及時改進。目前情況來看,市場上對二人臺導演、二人臺編劇以及創作二人臺音樂的人才需求量比較大,高校應該針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并且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最后高校應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讓教師積極尋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培養尖端戲曲人才而努力。
(二)對實踐教學提高重視,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對演員來說,只有在反復的實踐中才能積累出經驗,掌握表演的技巧。高校應對戲曲藝術的實踐教學提高重視,積極尋求有效途徑來為學生提高更多的實踐機會。首先高校應與院團加強合作。例如高校可以與當地的二人臺表演劇團建立聯系,讓學生可以進入到劇團中參與實際的表演,還可以接受劇團內經驗豐富的表演者的指導。高??梢栽O置3+1的教學模式,前三年學生在學校內學習,最后一年進入劇團,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觀眾,了解觀眾和市場的需求,鍛煉自己的表演能力。其次應在院校內成立專門的藝術團,來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負責。這樣可以更好的開展管理工作,也可以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在教學中及時作出改正。另外,專業教師也可以親自組織各種演出活動,這樣可以不需要與劇團合作,直接與市場相聯系,讓市場和觀眾來檢驗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讓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學生也能更認真學習。
(三)高校應與政府共同努力。保護非遺不能僅僅某一個部門,而是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地方政府應積極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為保護非遺提供保障。例如,政府可以為高校提供資金支持,減免學生的學費,優化招生的程序,來吸引更多學生選擇該專業。高校應該為戲曲專業提供一定的權利,讓它可以針對自身的特點設置教學課程,安排教學課時,選擇教學方法等等。政府還可以采取特殊的政策來保護高校的權益,讓高校愿意擔負起保護非遺的責任。
總而言之,政府和高校應充分認識到戲曲類藝術的價值,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推動戲曲藝術在高校內獲得更好的發展。戲曲專業與普通專業之間存在很大不同,高校應結合戲曲專業的特殊性,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為培養高質量的戲曲人才而努力,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意識到保護戲曲藝術的重要性,真正做好傳承戲曲藝術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秀玲.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的傳承困境與破解之道——以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二人臺表演專業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9.
[2] 張瑞蓉,趙海英.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進入地方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之構想——以山西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6.
作者簡介:劉小番(1973-),女,內蒙古杭景后旗人,集寧師范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