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濤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美輪美奐 飄逸華麗
——敦煌樂舞《絲路花雨》賞析
趙 濤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以敦煌壁畫作為創作藍本,創造性地將壁畫藝術用舞劇的形式表現,并把“絲綢之路”的文化傳統注入其中,體現了和平友誼的中心思想,具有極大的藝術功能性、社會價值性、民族文化性、創新精神性。本文在此簡要介紹了《絲路花雨》的歷史背景,同時從舞蹈角度上對該作品藝術成就進行賞析。
《絲路花雨》;舞蹈特點;賞析
《絲路花雨》的創作背景正值我國文化革命結束時期,當時社會百廢待興,領導者鄧小平同志由此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思想?!督z路花雨》創作人員為了呈現出絲綢之路中不同國家民眾互相交匯的繁榮景象,彰顯不同風情,體現出我國友好交流的核心內容,其在舞蹈語言上特意以敦煌壁畫人物為基礎進行再創作,實現了民族舞蹈、東方戲曲、現代舞蹈和西方芭蕾之間的互相融合,開辟了樂舞文化復興新時代。
《絲路花雨》是以唐盛世為故事背景,素材選擇為敦煌壁畫和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敦煌千佛洞石窟藝術規模宏大,造型精美,是中國珍貴的藝術寶藏,尤其是舞姿飛天豐富多彩,飄逸奔放,千姿百態,人物裸肩露背,將人體美、生命鮮活力展現到了極致,敦煌千佛洞石窟藝術規模宏大造型精美,是中國珍貴的藝術寶藏。《絲路花雨》的問世給世人帶來了耳目一新之感,將人們從民族舞劇只能用戲曲舞蹈作為創作基礎的狹隘思想中解放出來?!督z路花雨》中獨具特點和魅力的物資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敦煌舞”系中,不僅將敦煌壁畫呈現在世人面前,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代舞蹈的發展。可以說,《絲路花雨》是一個具備有顯著名族特點的樂舞,利用音樂和舞蹈的結合,將全世界人民的心連接在一起,發揮出了和平與友誼的樞紐作用。
(一)曲和圓的完美融合
我國樂舞對舞蹈動作的審美主要是以“圓”為標準,比如為代表的舞蹈動作有云肩轉腰、風火輪等,而敦煌舞蹈動作的審美則是“曲”為標準,著重在于體現“S型”的三道彎形態。所謂“S型”是指舞蹈者由上至下的異向扭動,從頭、肩、腰、胯、膝、踝來呈現出三道彎的形態,且舞蹈者手臂姿態呈現出棱角分明的特點,敦煌舞的這一舞蹈表現形式與我國古典樂舞審美標準明顯存在較大出入?!督z路花雨》創作者在對其中敦煌舞片段舞蹈編排上,在其中融入有我國古典舞中“圓”的標準,體現了“和諧”的思想[1]。在表達敦煌舞中,留存有原汁原味的“S型”特點,即從頭、肩、腰、胯、膝、踝等部位來呈現三道彎,而對敦煌舞中棱角分明的特點進行修整,轉變為圓、柔、軟的形態。《絲路花雨》中曲和圓的融合,一方面保留了敦煌樂舞中的“S型”特點,另一方面又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典舞曲“圓潤”的形態韻律,“曲”帶動“圓”,而“圓”又掌控著“曲”,正是這兩種特點的融合使得《絲路花雨》更具表現張力。
(二)象和形的完美融合
《絲路花雨》中敦煌舞蹈部分在表現方式上重視“象”的探索,所有舞蹈動作都是為了更好呈現出劇中情感。編排者在舞蹈動作創作時為了更好呈現出敦煌舞的風格特點,引用了敦煌壁畫中與其他舞蹈類型有明顯差別的舞蹈動作,從而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魅力的舞蹈作品。《絲路花雨》舞劇中所有舞蹈動作、眼神、律動、舞姿、道具、服裝以及場景等都完美呈現出了敦煌異域風情和唐朝浪漫情調,不僅彰顯出了敦煌藝術文化的輝煌,同時還表現出了我國唐王朝的雍容華貴和端莊氣度向觀賞者呈現出了唐代樂舞獨具魅力的舞姿風貌。在《絲路花雨》第二場舞蹈中,神筆張聚精會神陷入思考,只為創作出優美的壁畫醒醒,而女兒英娘見到父親冥思苦想,為了緩解父親焦慮的情緒,英娘手拿一把琵琶,為父親翩翩起舞。神筆張看見女兒手中的琵琶時而豎抱、時而橫撫、時而至于腦后,女兒的不斷演奏給予了神筆張焦慮情緒帶來了慰藉作用,同時還激發了神筆張的創作靈感,隨即神筆張便肆意揮灑,從而繪出了經典的“反彈琵琶”壁畫形象。
(三)虛和實的完美融合
一般來說舞蹈意境包括實境和虛鏡兩部分,這兩種已經之間相互協助、相得益彰,從而有助于舞蹈情感的更深層次表達[2]。舞蹈意境的營造與舞蹈劇中人物情感的表達密切相關,只有創設濃厚的情感情境,才能夠烘托中劇中人物情感,滿足劇情需求,進而對劇情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疤撉椤焙汀皩嵕啊钡耐昝廊诤?,能夠最大程度上彰顯舞蹈的藝術魅力,引起觀眾情感共鳴,讓觀眾深入其中產生聯想,這就是舞蹈追求的“景外之景”和“象外之象”?!督z路花雨》第五個場景中,英娘痛失父親,為了表達出悲痛的情感,這里英娘有一段獨舞:英娘撲跪在地、仰天痛苦,通過捶胸頓足等動作來表達出自己內心悲痛的情緒。編排者在這里為舞蹈者設置了退步旋轉、跪地下腰等動作,此時英娘用舞蹈動作來表達的悲痛之情屬于實境,而為了側面烘托悲痛之情而模擬大漠北風呼嘯而至便屬于虛境。通過實境和虛境互相融合而將英娘痛失父親的悲痛情感渲染至極。通過這種虛實相交的情感渲染方式,不僅能夠給觀眾帶來情感觸動,還能夠引發他們對絲綢之路上其他情境產生無限遐想。
總之,《絲路花雨》是一部具有超高藝術價值的劇作,它對敦煌舞體系的豐富和補充,S型體態的發掘創作,以及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現代舞、古典舞與傳統舞劇表現形式的融匯,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使中國舞劇在提高和發展上前進了巨大一步?!?/p>
[1] 原哲.淺析舞劇《絲路花雨》的民族特色[J].音樂時空,2014,07:56.
[2] 馬蘭.敦煌樂舞《絲路花雨》的形象美學解析[J].大舞臺,2015,06: 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