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蕾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分析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及其運用
楊 蕾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摘要】在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表演當中的情緒與情感有別于生活當中的情緒與情感,其應當與所要表演的舞蹈的人物、情境及民族精神相符合。所以,知曉情緒與情感的關系之后,一定要了解如何運用兩者的關系,以此加快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表達。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表演;情緒;情感
(一)民族民間舞蹈的特殊性
民族民間舞蹈展現出民族的傳統文化特點,屬于民族精神的總匯,民族舞蹈可以激發出人們對民族優良文化的追思,調動民族情感及情緒。民族民間舞蹈傳達的是百姓在生活當中濃厚的民族情感,我國的民族舞蹈主要在于以情動人。所以,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情緒和情感缺一不可。舞蹈的表演均來自生活,并高于生活,這也就是舞臺表演劇目需要通過加工并令其藝術化,透過藝術化的民族舞蹈可以傳達民族氣息與展現民族文化的特點。所以,演員在表演當中應當積極激發自己的舞臺經驗,盡量展現出舞臺藝術情緒與情感,以便呈現出民間舞蹈的藝術效果。
(二)情緒與情感在民族民間舞中的重要性
對于民族民間舞表演而言,舞蹈演員的藝術情感與情緒是共同存在、相互交融的,應隨時表現在舞臺當中。民族民間舞不單單具有娛樂性,還可以透過表演讓觀眾在情緒與情感中獲得滿足,從而影響到觀眾,令觀眾具有民族的認同感。所以,有效運用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十分關鍵。首先,有效運用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對于表達肢體語言十分有利。肢體語言如果不具備情緒與情感,將會毫無美感,無法為觀眾帶來藝術感,而情緒與情感過多或只有情緒與情感,也會讓觀眾感到乏味,因此,只有將肢體語言與情緒和情感相融合,才可以與觀眾達成共鳴。其次,有效運用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可以令主題更加明顯。舞蹈在展現主題中通常運用情感與情緒的推動來彰顯主題,并達到良好的效果。對于舞蹈《暗香》而言,舞蹈的主題是透過展現梅花的高潔以及傲雪綻放的精神體現朝鮮族人民所擁有的民族氣概,以及舞者熱愛民族的情感[1]。
(一)在情緒中積累情感
情緒與情感具有緊密的關聯。通常而言,情緒產生的時間更早,應當具有相應的情境給予烘托,但情感不單單包括情境性,還包括穩定性與主觀性的特征,所以,情感體驗成為了情緒全心投入的成效,需不斷累積情緒,再經過沉淀,才可以逐步構成較為穩定的情感。比如在朝鮮族舞蹈《暗香》當中,在快板部分情緒極高,表現出梅花與嚴寒抗爭的氣魄,能夠在嚴寒中屹立不倒,表達出不屈服的情感。在后期慢板部分,則體現出梅花綻放后的從容與純潔,主要為表達情感。兩個方面均為從外放到內斂的改變,從激昂的情緒逐漸積累沉淀。表演過程中能夠通過聯想法,有效發揮想象,正確掌握好情緒,掌控好節奏,解決好情緒的改變,體現出情緒沉淀后情感的變動,令情緒與情感相統一。
(二)情感中綻放情緒
情緒通過沉淀后會構成穩固的情感,而情感也會對情緒造成影響。這是因為情感具備了穩定性的特征,而情感中綻放的情緒則為不穩定性,通過靜而體現動,在情緒的張力與感染力方面較強。情感對情緒也可以具有調節或制約的作用,情緒屬于情感的根基,情緒又能夠體現于情感當中,從本質而言,是情緒的二次提升,濃烈的情緒是濃烈情感的表達形式。比如在壯族的傳統舞蹈《火貓舞》當中,表演者的服飾顏色尤為鮮艷,而且在裝飾方面具有層層流蘇,猶如花貓的毛皮。在面部方面裝飾著繪制精美的貓頭面具。在頭上的裝飾當中,是通過稻草制作的頭箍,且延長下來當做稻草的辮子,垂于身后,猶如貓尾。壯族在豐收時,會對天地、自然界具有虔誠敬仰之情,祈求明年能夠風調雨順,并會舉行祭祀活動,感激神靈的保護與恩德,情感及其深沉??扇藗冞€會對老鼠偷吃糧食存在擔心,從而激發出捍衛豐收果實的濃烈情緒,展現出人們的力量,在感情中激發情緒[2]。
(三)情緒與情感的相互融合
情緒與情感相互融合能夠為肢體語言的情感支撐,并且和情緒與情感緊密相連。在舞蹈當中,需在舞蹈的情緒與情感中有所表現,令舞蹈的表演節奏和觀眾的內心節奏相匹配。比如在《蒙古人》的舞蹈當中,表現出情緒與情感的相互融合之感,把表演形態充分展現出來。在情緒與情感融合的表演當中,需要體現出舞蹈的節奏感與韻律。《蒙古人》的作品第一部分快板與第二部分慢板后,再次出現馬蹄聲,令快板部分體現出歡樂的情緒與摯愛情感的融合,體現出這一方面時,應當將情緒與情感有效區分,令舞蹈在相互轉化中進行相互促進。筆者通過以往的學習經驗以及對蒙古族風俗、民族性格的掌握,在體現情緒與情感中,表現出蒙古族人的性格,不僅讓觀眾看到舞臺上情緒十分激昂的蒙古人,并且還觀賞到對草原充滿熱情且奔放的蒙古人[3]。在以往的表演經歷當中,最初是想把所有角色表演到位,所以則想要盡量模仿,可是在不斷學習后,越發體會出只通過單一的模仿或通過外力則欠缺一些靈魂,所以,在未來的表演當中,筆者應當將自身處于劇情與民族風格當中,將自身的主觀表達和表演人物的客觀所需相融合。
總而言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隨處可見,無論作為情緒積累情感,還是情感激發情緒,又或者相互結合,都體現出舞蹈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相互區別且緊密相連的關系。舞臺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掌握得當,則能夠透過運用情緒與情感的關系予以表現,而具體完成的方式則可透過表演者的經驗、經歷、文化積累乃至想象的方式,展現出較好的表演效果。
參考文獻
[1]蘭琦.“象征性”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2.(12):119.
[2]劉丹.拉班舞譜視野下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形態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01):15-19.
[3]鄭玉玲.略論閩臺民間舞蹈的藝術審美特征[J].2012.(01):36-39.
指導教師:李順陽
作者簡介:楊蕾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
引言:在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表演當中,情緒與情感的適當表達尤為關鍵。其一,中國民族民間舞自身則為體現民族情感、人性情感的舞種,通過情帶動動作,而動作又隨時蘊含著情感。這個情不但包含了情緒,還代表了情感。所以,情緒與情感的適當表達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尤為關鍵。其二,在舞臺表演當中,只有在風格鮮明的舞蹈里盡量展現真實的情感,將表演者與舞蹈的主客觀相協調,才可以感動觀眾,與觀眾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