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琦(陜西理工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
藝術教育轉型中的文化傳承
潘媛琦
(陜西理工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藝術教育也漸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正在從以往的“精英教育”向著現階段的“大眾教育”轉變。但是對于我國藝術教育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良問題,對于我國藝術教育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我國藝術教育人員必須要引起高度的反思,找尋有效的策略進行改善,促進我國藝術教育轉型,加強我國文化的傳承,使得我國藝術教育逐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中國;藝術教育;轉型;文化傳承
(一)社會現實對于藝術教育轉型造成的影響
一些美學家將藝術教育劃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是以培養高素質藝術家為目的的精英教育,第二種就是為了使得人民群眾受到藝術熏陶,提升國民素質,幫助人民群眾樹立良好審美觀的大眾教育。第三種就是研究藝術發展歷史的高層次教育。第四種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藝術教師,為藝術的發展做好人力資源保障。藝術的發展有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只有立足于社會發展現狀,創建適應的藝術發展模式。藝術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也受到社會的密切的關注,但是藝術教育發展卻沒有取得非常可觀的成效,具體指的是藝術教育目標與教育現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國藝術教育迫切的需要進行改革,對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進行轉變,這不僅僅是對未來教育模式的嘗試,同時,也是促進我國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將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與藝術教育進行結合,是我國藝術教育轉型需要高度重視的內容。
(二)藝術教育轉型路上的教育現狀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轉變,教育經費也從以往的國家撥款轉變成為有規劃性的撥款,發展所需求的經費需要由學校自行承擔,同時,國內物價不斷的上漲,我國教育院校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展,經費緊張是眾多院校面臨的重要難題。而且我國現階段鼓勵自主辦學,對于院校學科的設置也沒有太多科苛刻的要求,這些都是“大眾教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很多的高校通過開設藝術專業,從而解決高校辦學經費緊張的不良情況。可以說藝考熱潮來襲,但是對于這種不良情況也需要進行高度的反思。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否來源于人民群眾對于藝術審美需求的渴望,還是學生只想通過藝考途徑,以低分進入到高等院校進行學習。對于藝術教育的開展需要進行深入的探析,因為藝術教育培養與文化的繼承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何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進行良好的融合,是當代藝術教育人員需要重點思考的內容[1]。
(一)藝術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的吸收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于當代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同時,對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也存在很深的影響。無論是陶瓷器具還有青銅文明,都表現著我國古代人偉大的智慧,同時也呈現出了我國文化的發展歷程。在美學領域中的符號與政治文化的產生也存在著很大的關聯,隨著歷史的不斷推移,我國文化也出了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逐漸將中國的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層次。
(二)藝術教育理念的學術性借鑒與再造
追溯我國學術的經典不得不提到易學,即使是孔子對于易學也非常的推崇,它可以被稱之為中國學術發展的根基所在。易學經過歷時長河的洗禮,即使走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也可以被稱之為經典。易學對于我國眾多領域的發展都有著很深的影響,我國建筑領域發展就是如此。例如我國著名的古建筑故宮,就是依據《易經》中的“三才之道”,將天子居住的地點稱之為紫禁城。還有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貝律銘,他在對香山飯店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也是強調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中蘊含著眾多的民族文化勻速,不僅使得建筑具有的內涵有所提升,同時還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2]。
(三)藝術教育轉型中的“生態式文化傳承”導向
我國藝術教育轉型走的非常艱難,其中最為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想要保障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質性和完整性,那么對于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就需要保持“生態式文化傳承”的發展模式。具體指的就是自然與社會,以及人思想層面的多元對話,多方的關系的不斷協調,利用生態化的傳承模式,有效的保障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快,我國文化與外界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在我國藝術教育轉型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外來文化對于我國藝術教育的影響,還需要注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使得藝術教育能夠體現民族的特色。文化的發展與藝術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果不能注重傳統文化的傳統和繼承,那么藝術教育的發展也會失去根基。文化并不是保持一層不變的,而是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只有終止的端點。在藝術教育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對藝術教育的培養對象和藝術教育目標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性的吸收文化,從而滿足藝術教育轉型過程中受教育人員對于文化的實際需求。
我國藝術教育模式正在積極的進行轉變,這不僅僅是我國藝術教育對于未來教育模式的一種嘗試,也是我國藝術教育發展的巨大契機。在藝術教育轉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很多的不良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化的傳承。需要相關教育人員不斷的加強研究力度,使得我國藝術教育不斷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李海英.淺析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5-7.
[2]王富俊,付世秋.藝術教育的歷史追溯和社會價值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5(13):21-23.
引言:我國正在向著發達國家逐漸發展,在此過程中教育的創新與國家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果國家的經濟結構和政治面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教育也必定會發生很大的轉變,這也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需求。藝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現階段正在處于從“精英教育”向著“大眾教育”轉變的關鍵時期,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幫助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文化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對于文化傳承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所以對于藝術教育轉型中的文化傳承進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