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澤
(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
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
劉 澤
(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摘 要:民間歌舞、滑稽戲以及說唱是中國戲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生”“旦”“凈”“丑”為戲曲的角色分類:“唱”“念”“做”“打”是戲曲的表現形式。經過歷史的洗禮,中國戲曲從不成熟到成熟,它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同樣也影響著其他音樂形式的發展。它不僅僅影響著現代音樂創作的題材,還影響著當代音樂創作的風格趨勢和結構。本文將對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的影響和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國戲曲:元素:現代音樂:創作
在微觀方面,音樂包括節奏、聲調、速度、力度等構成音樂的基本因素。而戲曲則是包括旋律、音調、云白吟誦等。
道白,顧名思義,就是說、念的意思。那么在戲曲當中,說念的部分就叫做道白。唱腔,顧名思義,就是唱的意思,在戲曲中唱的部分就叫做唱腔。它有固定的節奏、音高。音樂是時間藝術,在節奏方面,戲曲也符合這樣的說法。而道白和唱腔就是戲曲的兩大重要的元素。而道白當中又有四個分類,它們分別是:說白、念白、韻白和吟誦調。說白的表達方式最接近生活,念白則是將說白夸張化、藝術化。韻白則是將說白和念白表達得富有節奏感,吟誦調則是將說與唱結合,在“吟誦”的基礎之上加上“調”的修飾。漢語四聲的強調使道白誕生,因為中國的的民族語言較多,所以不同地方的的道白吟唱方法也不一樣。例如李白的《蜀道難》被后人吟唱的時候就會多半使用川腔,原因是李白是四川人。而且《蜀道難》也是描寫巴蜀地區的人文景觀燈,所以為了讓表演更加地道,一般吟誦者都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在現代音樂創作當中,藝術家們將道白的方式和樂器相結合,讓道白通過樂器表達出來,是一種暗喻表達。除此之外現代音樂創作當中也會直接引用道白,然后進行藝術加工,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表達形式。
音樂是一種時間藝術,也就是說音樂因為有了時間的修飾才變成了藝術,那么這種時間的藝術我們可以理解為節奏。節奏使音樂更加的靈活和動態化。因此節奏使音樂存在的基本因素。戲曲節奏在修飾藝術之后所衍生的時值、街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音樂的創作,因為節奏的多變,戲曲的多樣表達形式才會變得多樣,在戲曲中,鑼鼓和板腔格式是戲曲音樂節奏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戲曲的開場課結束都是使用鑼鼓的,鑼鼓的節奏可以決定戲曲的基調。同樣在現代音樂創作當中,音樂的情感基調也可以通過前奏來判斷,如果想確定舒緩的基調,那么音樂的前奏多數是舒緩的。鑼鼓還包括非常豐富的板式,包括散板、慢板、原版等等,這些板式決定戲曲內容在被表達時候的節奏快慢。如果說開場和收場是硬件,那么板式就是軟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音樂的創作,就像是音樂本身的快慢節奏和不同節奏的表現形式,很大程度上是汲取了戲曲元素的。
中國戲曲自漢代形成,從代成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的洗禮,戲曲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區發展了大量的不同的題材。這些題材和人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反映著不同時代背景之下的社會生活、宗教現象、政治、自然科學等等。從某種方面來講戲曲的題材凝集了中國人民社會生活的精華。當代音樂創作繼承了戲曲的劇情,讓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音樂形態。例如在《夏天的雪》中,戲曲所表達情感的言語方式就會通過小提琴來表達。
在音樂發展成藝術以來,音樂的結構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結構的不同,每一首歌曲才是獨一無二的。首先是簡單機構,就是整個曲子的旋律都是圍繞著兩三個音或者節奏展開的,然后加以不同的結構規整。其次,中國的音樂沒有“主題”這個概念,對于西方音樂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每個曲子都會有它的主題,而中國傳統音樂的主題就是已經成型的曲牌。就像是詩人寫詞一樣要運用詞牌一樣。曲牌也可以被看做一種樂曲結構。最后,速度的頻繁變化的板式轉換會構成結構,這是指在樂曲的節奏和旋律上的結構。現代音樂的創作結構也會借鑒這三種結構形式。
當代音樂藝術家或多或少會受到中國戲曲審美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戲曲的旋律、音色等所形成的審美文化是獨特的。在當代藝術家借鑒戲曲的旋律風格、音色風格、節奏風格、表現形式等的時候,就代表當代藝術家的音樂創作是深受戲曲的審美文化影響。戲曲在某種程度上和詞是一樣的,用精簡的語言表達龐大的信息,用簡單的方式來演繹繁雜的內容,虛實結合,重在神似。這也是一種中國的哲學態度。這一大特點也被當代音樂創作傳承下來,很多好的當代音樂作品就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節奏組合和音符組合來表達復雜的音樂情緒。
無論是戲曲的宏觀元素還是戲曲的微觀元素,它們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代音樂的創作,這些元素被當代音樂創作借鑒、繼承或是改造。我們可以在當代音樂作品當中看到戲曲音樂的影子。因此,我們應該對戲曲音樂加以研究和學習,從而更好地在當代音樂創作中使用戲曲音樂元素。這樣既不會讓戲曲音樂的優秀元素流失,也不會讓當代音樂失去我們獨特的風格和歷史支持。我們應該秉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則來在當代音樂中運用戲曲音樂,讓戲曲音樂在當代音樂創做中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丹.中國傳統戲曲的中和精神[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7 (11):66-67.
[2] 朱敬修.我國現代音樂創作的喜悅與思考[J].人民音樂,2002,10:8-11.
[3] 曾憲林.多元化中國風格的追求與探索——第五屆“京、滬、閩”現代音樂創作研討會述評[J].人民音樂(評論版),2011,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