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捷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00)
?
云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的可行性初探
董 捷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摘 要:云南被稱為祖國西南邊疆地區的一座“民族音樂藝術寶庫”,擁有豐富的民族資源,多樣的民族音樂。而云南民族音樂可謂是云南少數民族的一種“聲音”語言,通過這條聲音紐帶將不同的文化連結在一起。本文透過“新民樂”這個新興的文化景觀,并結合近些年來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具體事例,對云南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元素的可融合性進行探析。
關鍵詞:云南民族音樂;流行音樂;可行性;初探
在“新民樂”的概念中,為了使傳統民族音樂更具時代性與世界性,傳統的民族樂器與各種西洋樂器的結合使其音樂產生了多樣化的音樂。而中西方和聲、配器法的運用,再加上現代流行音樂中各種時尚元素,讓音樂顯得更加和諧。這種方式讓中西方流行音樂元素和民族音樂素材完美的結合,成效也是清晰可見的。
流行音樂是指一些篇幅結構相對短小、內容通俗化、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而廣泛傳唱的音樂,包括器樂曲和歌曲。它作為現代人的一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大眾音樂文化現象,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發展脈絡也是息息相關的。
從音樂本質上來說,流行音樂是其本質的回歸,也是當下音樂的發展趨勢。它更渴望傳遞與表達人們內在的情感與激情,并不是一味的將表演方式固定模式化,或者按照傳統的表現方式,又或是按照人們已經約定俗成的表演形式而表演。因此,像流行音樂這樣一種已經被大眾廣泛認可的音樂行為同樣也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但隨著現下人們對流行音樂喜愛的膨脹情緒,其種類也層出不窮,同時也給中國民族音樂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其音樂創作的根本,以及音樂作品的核心美學價值依然是圍繞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而體現。近年來,在流行歌壇中以王力宏、周杰倫等人的部分作品形成的“中國風”風格的流行音樂頗受大眾喜愛,并廣泛傳唱。再如像龔琳娜的《忐忑》、《金箍棒》等作品,這些作品在大眾眼里可謂是“神曲”,但在音樂創作和表演的環節中,卻又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從而豐富了大眾的視覺與聽覺。歌曲中,她采用了民族與戲曲的演唱技巧及其相互結合;在伴奏樂器中既有巴揚這一西洋樂器,同時也有二胡、古箏等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等。歸根結底,無論作品如何變化,它的精髓與內涵依舊是保持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導向,只是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融入了一些當下流行音樂中的時尚元素,從而使整首歌曲的音樂風貌煥然一新,再加之在音樂作品的“再創造”環節,從而使整體效果美輪美奐,也激起了欣賞者們內心的激情。
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情結,不僅體現了當下流行音樂的文化,同時也體現了流行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交融與滲透。二者通過在創作過程中的相互碰撞、摩擦與借鑒,不斷開拓著各自的發展空間。
民族音樂是立足于其民族文化之上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其音樂文化也是需要細細品味和仔細揣摩的。在民族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傳統的民族音樂;也有經過歐美音樂交融后的民族流行音樂,而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首先就強調音樂的民族性。正如冼星海所強調的:在生活中音樂是一種體驗,將人們的生活和情感予以表達,而其必須具有民族性的特點。因此中國音樂必須以民族民間音樂和傳統音樂為基礎。[1]
云南少數民族眾多,其民族音樂資源豐厚。而云南流行音樂作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一個支系,這種民族情結,更應存在于云南流行音樂之中。近些年來,通過全國各類比賽的平臺,具有云南民族音樂元素的各類音樂作品紛紛呈現在觀眾面前。如《水母雞》、《一窩雀》、《歪薩羅》、《高原女人歌》、《月夜》等。這些作品的問世,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云南當下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創新發展模式的可行性。
近年來,一位從云南省花燈劇院走出去的彝族歌手高洪章,利用自己特有的民族形象:光頭、黝黑皮膚、碩大耳環、羊皮長褂以及無量山賦予他的粗獷豪放、激情四射和極具穿透力的歌喉,憑借《打歌》聞名歌壇。在《打歌》這首音樂作品中,它將彝族音樂元素與能量進行了更完美的提純和呈現,其音樂也被稱為是音樂達到穿透靈魂、清洗都市心靈的力量,是源于原始自然的頓悟與棒喝。也正是因為這種創新的成功,才證實了云南原生態草根藝術和西洋搖滾音樂可以完美的結合。再如《彩云之南》,這是一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歌曲。歌詞向人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云南景象。在曲調上運用了云南傣族音樂元素以及民族樂器,而在歌曲的中部卻出現了當下流行音樂中的說唱形式。因此,在這首音樂作品中,不論是從伴奏的樂器上還是曲調的選材等,都體現出了一種云南特有的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的音樂風格。同時,隨著一系列“云南風”音樂作品的問世與傳唱,表明了云南已經漸漸出現將民族元素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可能,也表明了云南開辟了真正屬于自己民族化的流行音樂。
由上可見,云南流行音樂的生存與發展依然是民族音樂文化的擴張與延伸。因此,我們需要的云南的流行音樂應當是注重原創性與本土個性化的,在保持娛樂功能的同時,又能更好的表達與詮釋了民族精神、民族氣質與民族文化。在當今多元的音樂文化領域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品質與文化內涵,并致力成為世界民族音樂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想,云南流行音樂的發展必須將其音樂創作扎根于本土民族文化之中,才能打造出更復合時代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這樣的音樂創作,才是云南真正需要的,才能更好的滿足大眾的欣賞水平及需求。■
[參考文獻]
[1] 韓曉晨.淺議傳統民樂與新民樂的可融合性[J].大舞臺,201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