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秋
(榆林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
淺議當前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陳艷秋
(榆林學院藝術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美聲是一種富有共鳴音質,注重句法連貫、剛柔兼具的演唱風格。近年來,隨著我國聲樂藝術的改革創新,美聲唱法雖然也得到了更為突出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為此,本文從當前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進而揭示了在新時期下我國美聲唱法的未來趨勢。
關鍵詞:美聲;美聲唱法;發展趨勢
(一)美聲歌唱家造詣高,但后續力量不足
美聲唱法自傳入我國以來,經過我國眾多歌唱家的共同努力,使美聲唱法成為我國聲樂藝術領域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就目前來講,我國著名的美聲歌唱家有廖昌永、鄧小俊、魏松、戴玉強、張麗萍、和慧、黃英、田浩江、張建一、丁毅等。不同的美聲歌唱家在美聲領域造詣頗深,為我國美聲唱法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若我們細細研究就會發現,相比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我國美聲唱法存在非常嚴重的后續力量不足問題。大眾聽到的美聲歌曲絕大多數都是“老輩”美聲歌唱家所演唱的,“新人”的聲音非常少。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影響我國美聲唱法的可持續發展。
(二)美聲唱法資料較多,但研究深度與廣度不夠
縱觀我國出版的各類有關美聲唱法的書籍、論文、雜志以及各種媒體資料,其內容都大同小異,都是對國外美聲唱法資料翻譯得到的。近年來,我國也涌現出許多新書籍與新論文,對美聲唱法的中國化發展、美聲唱法教學創新等進行了研究。固然,這些研究有一定的創新性,但相比國外對美聲唱法的研究在深度與廣度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三)美聲唱法在我國的“本土化”融合度較弱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美聲是一種陽春白雪的演唱風格。欣賞這種音樂,聆聽者必須具有很高的音樂造詣才能領略其中的奧秘,若是普通人(即大眾)根本不會聽,也不想聽。美聲給大眾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宣傳不到位、教育體系不健全、研究深度與廣度不夠等。但無論是何種原因,都說明了美聲唱法在我國的“本土化”融合度較弱。
(一)“學校化”發展
這主要是針對于學校美聲教育而言的。學校作為培養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儲備人才的重要搖籃,其培養的人才是全方面的。美聲唱法雖然來源于國外,但其作為聲樂藝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唱法類別,已經得到了全世界聲樂藝術家的認可與喜愛。為此,我國發展美聲唱法,就是將我國的聲樂藝術發展與世界聲樂藝術發展接軌。因此,美聲唱法應當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教材開發、教學方法選擇、教學評價實施等各個環節全方位地進行改革創新,使美聲唱法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大放異彩。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教育部門以及財政部門要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與財力支持,學校對聲樂教師的選拔、培訓、考核評價等也要加大力度。另外,社會也要對學校教育積極開展美聲唱法教學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民族化”發展
這也就是美聲唱法的“本土化”發展。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性。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在長遠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的中國特色的聲樂文化。美聲唱法既然來源于國外,它必然與我國傳統的聲樂文化存在一些矛盾與沖突,當然也有協調與融合的地方。為此,美聲唱法若想在我國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必須要解決那些矛盾與沖突,發揚那些協調與融合,實現“民族化”發展。在具體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對美聲唱法的語言、音色、情感等進行“民族化”,力求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美聲”。
(三)“生活化”發展
“生活化”即“大眾化”,即美聲唱法要接地氣,貼近老百姓。為什么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與戲曲唱法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就是因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戲曲唱法所演唱的內容、方法、主題等能夠與大眾形成共鳴,無論是歌唱祖國還是傾訴情感,都能讓大眾“一聽就懂”、“一聽就會唱”。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戲曲唱法具有“生活化”。為此,美聲唱法若想在我國擴大影響面與知名度,必須要進行“生活化”發展。例如,對美聲演唱時的情感、肢體動作,以及與觀眾的互動等進行改良,讓美聲更加與親和力。另外,對美聲演唱會的門票價格進行下調,加大美聲演唱關于生活主題的創作也是實現“生活化”發展的主要途徑。
(四)“競技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舉辦了多種類型的聲樂比賽,如全國聲樂比賽、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等。眾多聲樂比賽不緊密給美聲愛好者創造了良好的平臺,更重要的是為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另外,許多電視臺也通過舉辦各種藝術類節目,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例如,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綜藝欄目《星光大道》上,中國首支流行美聲跨界演唱組合“美聲四季”榮獲2013年度總冠軍,其將美聲與通俗、戲曲、rap等多種音樂元素融合的風格給我國美聲唱法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 張丹,畢春穎.論美聲唱法的中國發展之路[J].音樂時空,2016,01.
[2] 郝愛珍.簡論中國美聲發展的瓶頸與對策[J].戲劇之家,2014,22.
[3] 王晨.美聲大眾化發展背景下的思考[J].金田,2014,08.
[4] 李軍.淺談美聲唱法的民族化[J].音樂時空,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