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普洱學院藝術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
關于民族民間音樂的繼承與發展的思考
楊麗娟
(普洱學院藝術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民間音樂屬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地方不同時期的縮影和印記,也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積累。我們必須關注到民間音樂繼承的價值,在民間音樂發展及繼承的工作中,必須增加對民間音樂的宣傳力度,保護民間音樂的特色及完整性,關注民間音樂的教學工作,注重其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發展與繼承;民間音樂;人才培養
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以其多彩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而光彩熠熠。音樂反映的是人們在一定階段的情感及生活狀況,文化是具有無限生命力及生發力的根。文化是民間藝術的根基,藝術是在文化的基礎上孕育產生的。只有當新時期的文化教育與民族民間音樂這一古老的藝術相激發、相結合,它才能產生勃勃生機,而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對我國古老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呢?
在新藝術形式、新潮流引領時尚的今天,我們經常忽視及冷落民族的藝術精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音樂流傳于我國少數地區和人群,其價值和歷史意義已經開始逐漸的消退。隨著的的不斷進步,人們也開始逐漸提高了生活質量。作為民間音樂的簡單藝術特征,已經與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不相符。民間音樂中那種原生態的、原滋原味的東西,正在逐漸的失傳和消失。繼承和發展民間音樂,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而雖然有些音樂學校開展民間音樂的相關教學,然而課程并未涉及其核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未真正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民間音樂,學校給予其重視度不夠。
(一)教學時應采用多樣化的模式,編寫課本彰顯民族特色
因為課本具有較廣的使用面,因此對內容的篩選,應體現廣泛性和代表性的特征,并將民主音樂作品涵蓋其中。同時,各地還應對當地的課本進行編寫,將本地的音樂引入到課堂中,體現教學特點,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此外,還可將埃及及印度等世界優秀的民間音樂引入其中,使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拓寬。
因為民族音樂緊密結合人的感覺和藝術,因此對于民族音樂教學中欣賞的價值,應高度重視。如果音樂教學不能對音樂作品進行實踐和感受,特別是組合音樂創造,則教學只能是流于形式。民族音樂具有豐富內容和繁多的種類。教師可在教學中,對多媒體充分的利用,開展視聽教學,融合先進的聲像,使教學效果更加直觀和生動。對于一些民族地區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可聘請當地資深民間藝人走進課堂,讓學生能對純正的民間音樂切實感受,更多的吸收民間音樂的精髓,近距離接觸和感受。民間音樂獨一無二、真實的感染力,能促進學生更深刻的認知。教師還可主動營造音樂學習的環境,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的各種民俗音樂活動。民俗音樂綜合了校內的音樂語境藝術,所以對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 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增加學習民間音樂教學的強度,傳承民間音樂的精髓
學校是傳承民間音樂的最好的場所,音樂教學又是傳承民間音樂的最好的媒介。固有的民間音樂,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進行了體現。蘊含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內容及其豐富。將民間音樂在學校傳播,可將民族音樂的核心更好的展現,促進學生對其更好的領悟并加以傳承。為此,學校應對民間音樂教學高度重視,不斷革新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并為更全面的軟硬件支撐,提供必要的條件。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需要進行深刻的挖掘,才能對文化的藝術價值更好的發揚和繼承。學校應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發展民間音樂,為民間音樂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保證,才能不斷的促進文化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三)注重宣傳民間音樂,提高培養民間藝人的力度
因為民間音樂正在不斷的流失,很多人不能體會其傳達的藝術價值,并對其精神內涵更深的領悟。因此,對民間音樂的宣傳工作要高度重視,激勵人們對民間音樂更深入的了解。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研究民間音樂的隊伍。發展和傳承民間音樂的前提,是對民間音樂的熱愛。首先,應培養民間文藝工作者,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做好宣傳和傳承工作,同時,還要進一步發現和挖掘民族音樂藝術人才,通過培訓和保護,使他們在繼承和發展民間音樂的過程中,能將自身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第三,對各級工藝工作人員對民間音樂所秉承的嚴肅認真的態度,應高度重視,對繼承傳統民間音樂的價值,應合理的認知,做好宣傳和傳承工作。
建立民間藝術人才庫,以合理的鼓勵體系,對民間藝術工作人員進行表彰和鼓勵,對傳統民間藝術大力倡導和弘揚;另外,還要創造更好的硬件條件,促進民間工藝的傳承,如:建立陳列館、專業博物館等,并免費對外開放,使更多的人對民間音樂更深入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為民間音樂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在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間音樂以其多彩的內容、多樣的形式散發著光芒。只有當新時期的文化教育與民族民間音樂這一傳統的藝術相激發、相結合時,它才能發射耀眼的光芒,煥發勃勃生機。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至關重要。如何在課堂中引入古老的民族音樂文化,并與現代化的教育思想相融合,在相輔相成中傳承音樂文化,使其更加光彩耀人,已經成為目前音樂教學的一個關注點。本文著重闡述了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及繼承。
參考文獻
[1]姬文革.文化產業視野下的寧夏民間音樂[J].黃河之聲,2014(19).
[2]劉月芳.湖北民間音樂在地方師院鋼琴教學傳承的困境與機遇[J].戲劇之家 2014(17).
[3]魏慧莉.徽州民間音樂與旅游產業有效結合探析[J].池州學院學報,2015(04).
[4]劉麗杉.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民間音樂傳承中的結構性主體研究[J].大舞臺,2015(09).
[5]金平.論高校聲樂教育與傳統民間音樂的結合[J].黃河之聲,2015(12).
作者簡介:楊麗娟(1976—),女,漢族,云南永勝人,本科,講師,就職于普洱學院藝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