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仕海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西峰學區,甘肅 酒泉 735000)
?
低年級唱游課運用“興趣”教學法的嘗試
鄭仕海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西峰學區,甘肅 酒泉 735000)
【摘要】低年級音樂唱游課課運用“興趣”教學法,以“趣”促“動”,以“動”促“學”,以“學”促“評”, 以“評”激“學”,讓學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動一動、玩一玩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讓課堂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關鍵詞】音樂;唱游課;興趣;有效教學;創造力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音樂課以唱游為主線,強調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通過感受與鑒賞,表現與創造等途徑理解和學習音樂。
唱游課教學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它包括律動、音樂游戲、唱歌表演、集體舞等。通過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唱歌能力、表現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韻律感和動作協調能力,有利于低年級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動一動、玩一玩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在唱游課上如果從學生的樂趣、興趣出發,用“音樂”做載體,運用“興趣”教學法,就會使孩子們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進行音樂活動,把“動感美”的情感傳達給學生,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我們都知道感興趣的東西,只要適當地、恰如其分地引導、點撥,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抓住學生對唱游課的興趣,抓住孩子們“好動”的年齡特點,把走、跑、跳、拍手、拍腿、跺腳穿插到音樂游戲、集體舞中,真正讓孩子們“動”起來。
那么,在唱游課教學中如何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呢?我積極引導學生利用他們“喜愛游戲”的心理去“動”。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感受音樂(播放音樂),讓他們充分感受音樂所描寫的內容、表達的意境。然后,教師適當啟發,讓他們想象、聯想,并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不加任何限制、任何約束的條件下編創自己的動作,自由的“動”起來。實現腦、心、肢體的聯動。例如:在一年級學習《小青蛙找家》一課時,讓學生先感受音樂(2-3遍),然后讓學生根據感受到的音樂,進行情景表演,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學著青蛙的樣子蹦跳起來。雖然他們的動作各異,千差萬別,但畢竟是孩子們自己的想象和創造。他們在“動”中有了自己充分的想象空間和創造機會,身心會更愉悅,興趣會更濃。
因此,在唱游課教學中,我們應該丟掉原來舊的教學模式,大膽地放開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象、設計、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東西,給他們一片自由創作的天地,盡情享受自己創造的樂趣,這才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教師千萬不要把動作規定好了再教給孩子們,這樣不但會限制、束縛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興趣加以培養,使之更濃,并為下面的教學創造有利條件。低年級的學生“愛模仿、表現欲望強”這是他們的又一個特點。所以,我們必須充分把握這個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我常常把音樂作品固有的強烈感染力和他們的這個特點結合起來,來激發學生情緒。走出單一唱的形式,創立“唱動結合”的音樂課堂結構。根據樂曲表現的意境,我指導學生進行舞蹈性的表演,或根據歌詞設計動作,進行律動。讓學生從模仿到創造,從創作到表演,既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又實現了他們的“表現欲”。如在打節奏時加肢體律動,在唱歌時做表情,在欣賞時編集體舞,使學生在唱中感知,在動中展現自己的創造。
學生只要動起來,彼此就會模仿對比,在對比時無形中就產生了學生自己的評價。因為,他們思想單純,喜歡評價別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再者,學生演唱也好,律動也罷,表現力都會有差異。這就給他們評價別人創造了條件,這一動一評不僅激發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他們學會欣賞他人。
如在教學二年級歌曲《貓虎歌》時,在教學生唱熟旋律、歌詞的前提下,選出表演力不同的三組同學分別扮演小貓和大老虎,其余同學演唱,老師伴奏,展現貓見到老虎的情景。當說到他們表現的怎么樣時,孩子們早躍躍欲試,去嘴八舌想了。有的還會說出,要是老虎的動作再大一點就會更好,貓的步子再輕一點胡更好等等的評價。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表演到承認,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此時,老師再抓住時機稍加啟發:同學們,他們的表演還有什么特點?其他同學就會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以“動”促“評”的方法加深了他們對歌曲的內涵和所表達的音樂形象的理解。
“評”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當學生濃厚的興趣培養起來以后,要想方設法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即發展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第三個特點是:“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善于較多地評價他人”。 在課堂中我常常利用這個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唱游教學中注重強調發揮學生的“自主”和“創造”精神,運用豐富想象、形體動作、情境表演等多種方法,調動他們創造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機會即興唱、即興跳、即興表演等,然后,讓他們互評。這樣,通過學生評價別人,既激發了創造的積極性,又發展了它他們的創造欲;既發展了他們的興趣,又達到了以“評”促“學”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與“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中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例如:學習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之后,讓學生編成故事去演,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洋娃娃、小熊,表現洋娃娃到小熊家作客,小熊邀請洋娃娃跳舞的場面,其他同學跟唱。這樣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表演,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印象,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之,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是流動的藝術、是表演的藝術。只有通過“聽、唱、跳、表演”等途徑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會音樂的內涵。樂者,心之動也。音樂是內心活動的表現,唱游課課運用“興趣”教學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不積極引導他們“動”起來,實現了“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