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瑩(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111)
?
淺析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認知和保護傳承
和 瑩
(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111)
【摘要】云南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眾多的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史中都流傳下了自身獨特的文化與藝術傳承,舞蹈作為重要藝術展現形式,在云南地區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大量的舞蹈形式相繼出現,這也極大的豐富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形式與種類,但其中部分民族民間舞蹈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加強對于云南地區民族民間舞蹈的認知與保護傳承的研究已顯現出極大的必要性,本文將就此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云南;民族民間舞蹈;認知;保護傳承
舞蹈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人們表達情感與對美的追求的一種重要途徑,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由于缺乏有效的記錄方式,加之年輕一代的傳承人越來越少,導致其面臨著失傳的危機,作為民族文化與藝術的遺產,這些民族民間舞蹈一旦失傳,將是極為重大的損失,必須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保護,使其能夠繼續傳承,并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云南民族民間舞蹈是孕育于云南地區特有的民族文化基礎之上的,在朝代的更替過程中,各種文化都會對舞蹈藝術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文化背景交替存在也使云南地區民族民間舞蹈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民族舞蹈作為民間流傳的藝術形式,既有著自身所屬民族的文化特點,同時也是各個時期民族成員的日常生活、勞作、休閑等活動的體現,就云南地區的歷史發展時期來看,不同時期都有著的不同的舞蹈形式,如滇時期的舞蹈主要包括葫蘆笙舞、盾牌舞、羽舞、跳腳舞等;南詔、大理國時期舞蹈主要有葫蘆笙舞、孔雀舞、大象舞、獅舞、龍舞、花舞等;元明清時期舞蹈以祭孔舞、八角鼓舞、蘆笙舞、跳月銅鼓舞、左腳舞、象腳鼓舞、童子蓮花舞、铓鑼舞等為主;民國時期的舞蹈則與20世紀50年代的舞基本相同。總體來看可以將現存各類舞蹈劃分為歷史舞蹈、宗教舞蹈、大眾健身舞蹈、民俗儀式舞蹈等幾大類。
(一)借助舞臺表演獲得升華
許多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面臨危機主要是由于舞蹈的社會認知程度較低,只在少數區域傳播,大部分人則很難接觸到,而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建設的不斷加強,許多民族民間舞蹈獲得了在舞臺上進行展示的機會,并能夠通過電視及網絡使更多觀眾欣賞到,這也能夠使得民間舞蹈的藝術性得到升華,并獲得更加廣闊的社會認知面,以吸引更多舞蹈愛好者、藝術家及舞蹈創作者投入到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研究、創新與傳承當中,這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通過高校實現傳承與傳播
藝術院校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在對寶貴藝術遺產的傳承與傳播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云南地區在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傳播過程中可以發揮地區內各大藝術院校及大型藝術培訓機構的作用,通過招聘現有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擔任教師或來校進行表演,讓廣大藝校學生接觸到民族民間舞蹈,并感受其所特有的魅力,培養學生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從而為民族民間舞蹈的下一代傳承人的挑選與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也可以將高校作為輻射點,通過高校開展的各類藝術活動,擴大民族民間舞蹈的影響范圍,增強社會認知度與認同感,也為保持我國藝術文化的多樣性提供保障。
(三)加強藝術傳承與文化教育的聯系
民族民間舞蹈作為寶貴的藝術遺產,單純依靠對舞蹈本身的保護與傳承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更多的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可以嘗試將通過調查整理的云南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介紹以及相關知識內容,以文字、圖片等形式適當編入中小學的教科書與課外閱讀材料當中,可以涉及到歷史教學、地理教學、藝術教學、自然教學等多個方面,以此來培養青少年對于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青少年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并通過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揚營造良好的環境。
(四)注重對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保護
非遺傳承人是指那些直接參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創作等傳承工作,并愿意將自己所知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原汁原味傳授給后人、某些自然人或群體。具體到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比較困難,傳承人需要有不計較個人得失與經濟利益的氣量,學習的人也需要有“文化自覺意識”。韓國的經驗是給傳承人配助手,年輕人想做徒弟的,國家會彌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所需經費。我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族珍寶,民族民間舞蹈只是屬于一角,而傳承藝人是傳播民族文化的最好媒介,只有保護好傳承人,才能保持民族民間舞蹈的多樣化素材,促進舞蹈的長遠發展。
(五)面向市場,走與產業相結合的道路
對于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不應盲目站在藝術的制高點上,忽略市場的重要性,民族性與時代性之間本沒有實質性的沖突,在一定的條件下民族民間藝術也可以借助市場的力量獲得發展。因此,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也應嘗試面向市場,應認真審視當前階段社會公眾對于藝術欣賞的價值取向,在保留自身原有精華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對民間舞蹈進行創新,但同時也要避免盲目追求市場效益而扭曲傳統藝術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應更多推出藝術精品,打造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精品產業鏈,將更多更好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作品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真正陶冶觀眾的情操,帶給觀眾以真正的精神享受,在實現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商業價值的同時,保留其藝術的精粹。在此基礎上,推動獨具地方民族藝術特色的旅游發展,開發藝術旅游資源,增強社會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關注與重視程度,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與社會基礎保障。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對其的傳承與保護也必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傳承過程中,應努力拓寬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展示渠道,借助高校、現代媒體等多方面的資源,并加強與教育領域、商業領域之間的合作,擴大社會認知度,獲取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支持,保證其保護與傳承的實效性,為社會主義文化的蓬勃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葉玲.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大舞臺,2014(10).
[2]馮玲玲.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其發展趨勢探究[J].黃河之聲,2015(06).
[3]吳紅葉.微時代視域中民族民間舞蹈傳播路徑探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