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彬
(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撫順 113122)
?
基于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中聲樂教學的改革分析
劉彬彬
(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撫順 113122)
【摘要】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其開展的意義,是為了更好的為生產企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對此具有一定的責任。音樂教育,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其開展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力,有著積極促進的意義。對此本文就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中聲樂教學的改革,結合其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對于我國聲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促進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高職教育;聲樂教學
項目:高職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 201526)。
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使其高職教育體系,不得不相應的做出調整,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經驗的不斷增加,其聲樂教學的開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不斷實施,高職院校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對此使其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聲樂課程,是音樂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很多的問題,也逐漸的暴露出來,對此加強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集體課模式
集體課的授課對象,大都為一個階段性的學生,將其通過聲樂藝術知識,像聲樂理論、發聲技巧、聲樂欣賞等,利用指定的教學空間,將其傳授給學生,此種教學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由于師資不足,所產生的教學壓力。聲樂理論所傳授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演唱時器官的生理結構,主要體現在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器官,是聲樂技能訓練的必基礎,聲樂老師,在以往“一對一”授課時,也會進行此方面知識內容的講述,但是受到課時的限制影響,內容傳授的比較零散,浪費的時間也多,而采用集體講授的方式,不僅課程系統、完整,且講述的效率高。發聲技巧很有共性的基礎知識,都能夠在集體課中完成,主要體現在歌唱呼吸,區別于生活中的呼吸,是帶有意識、目的、技巧性的呼吸。統稱為胸腹式呼吸法,但是很多的初學者,并不能很好的進行呼吸,教師可以通過平躺時的呼吸,讓學生體會到正確歌唱呼吸的感覺。將其聲樂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在符合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注重其口腔狀態問題的解決,讓口腔在“打哈欠”的過程中,將其上顎抬起、喉嚨打開,為其歌唱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聲樂心理學、音樂學、美學、變聲期聲音保護等,這些知識都可以在課堂中實現,是以往“一對一”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勢。 以往的小課教學,教師會為學生制定歌曲會唱的目標,對此學生對于歌曲的時代背景并不是很了解,這樣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風格,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體驗。,而現代化的聲樂教學,教師不能只教會學生聲樂發展史、聲樂作品鑒賞,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要在以往教學目的基礎上,將其學生的歌唱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學生通過作品的表達,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內涵、情感,針對于聲樂發展史的學習、了解,讓學生不僅了解、演唱好不同時期聲樂作品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聲樂發展脈絡,為日后的教學、演唱,學習應對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在集體課中,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聲樂作品鑒賞的教學,學生通過不同風格聲樂作品的欣賞、不同歌唱家演唱風格,有效的拓寬藝術視野、提高聲樂水平。
(二)個別課模式
個別課模式實際上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個體化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類似于醫生對疾病的診治,對于不同的病癥需要應用不同的藥方。由于學生的聲音條件是不同的,其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學生按照條件類型和層次進行分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使其掌握正確的呼吸和發生的方法,為其今后完成的演唱歌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小組課模式
小組課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對個別課模式的一種延展,在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能夠對聲音和歌唱狀態實現較好的掌控,能夠較為完整的將歌曲演唱出來,但是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表現有失水準,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并不能夠全部歸咎于學生的學習成效,而是與學生的心理素質條件具有緊密的聯系,有的學生在客觀環境發生變化的條件下會在心中形成壓力,使其在實際的演唱的過程中無法發揮出日常的良好狀態,嚴重時還會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挫傷。而小組課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小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和排練,使得學生在日常的模擬訓練中能夠對心理壓力實現較好的控制,同時也能夠提升演唱水平。
(一)師資力量不強
對于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中聲樂教學而言,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從現狀來看,音樂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在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實際問題:首先,年齡結構不合理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一些教師和教授的年齡相對較大,年輕的教師數量十分稀少;其次,高職院校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不重視,缺少相關的培訓機制,使得聲樂教學缺少活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對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有效的應用,對教學成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教學方法落后
對于聲樂教學而言,其中通常涵蓋了較多的理論和技能等方面的學習內容,要求實際教學應該同時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對學生演唱技能的鍛煉。然而,從我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目前所使用的教學發展而言,仍然是以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反復的練習,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得學生對于演唱技巧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上,對演唱的審美能力也無法實現提升,不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形成和培養。
(三)學生的音樂基礎薄弱
自從高職院校連年擴招以來,音樂專業學生數量不斷增多,但是學生的音樂水平良莠不齊,很多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甚至進入高職院校音樂專業前沒有受過系統的聲樂訓練,缺乏扎實的音樂表演基本功。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音樂學習效果也會存在不同層次的差異。
(一)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聲樂教學方法,能明顯的提高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工具創新聲樂教學方法。比如,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化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聲樂表演和演唱技巧,將書面枯燥的理論知識直接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便于學生消化和理解聲樂知識。除了這一方面,還可以以多媒體為載體進行音樂作品賞析,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聞名音樂作品,以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對于音樂教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綜合能力主要指聲樂舞臺實踐方面的能力。所以,日常教學中要注重舞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表演舞臺的適應能力,以提升學生的演唱技能和其他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多組織匯報演出和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音樂表演能力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自身音樂理論的完善,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以適應今后的崗位需要。
(三)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用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后要走上教育崗位,良好的創新能力能幫助學生很好的適應今后的教育崗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應圍繞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課堂上組織匯報演出,具音樂劇本編輯、演員選拔和表演練習等都有學生自主全程完成,給予學生充分的創作時間,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四)施行“2+1”的教學模式
伴隨當前我國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的不斷更新,使得我國的高職院校中的聲樂專業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2+1”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融入到其教學工作之中。所謂的“2+1”,其指的是將兩年在校聲樂理論知識和基礎知識的學習同一年的校外基地實踐實習方式相結合。這樣一來,就可以讓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的學生能夠利用利用兩年在校系統的學習聲樂理論基礎、聲樂教學法,聲樂作品分析,彈唱,即興伴奏以及實踐教學等方式培養自主獨立學習和教學的能力,而后在利用一年的校外實訓工作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鍛煉 自己的專業技能,以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聲樂專業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此外,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聲樂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通過培養學生表演能力的方式來進一步提升聲樂專業學生的儲備量和專業技能水平。
綜上所述,高職音樂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取得巨大成績,但是當前依然存在教學方法落后和學生音樂基礎水平薄弱等不足。對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滿足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穩定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楊耀坤.本科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思考——有感于“樊禾心教授本科教學工作坊”[J].音樂時空.2016(03).
[2]王玲玲.音樂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模式的方式與探究[J].音樂大觀.2013(11).
[3]王景.音樂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9).
作者簡介:劉彬彬(1979—),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