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暉
(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江西 吉安 343009)
基于教學模式創新的鋼琴教學析探
余 暉
(井岡山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江西 吉安 343009)
創新鋼琴教學模式是當前鋼琴教育面臨的時代性課題。要改進鋼琴教學,提高其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實現鋼琴課堂教學的創新。
教學模式;鋼琴;創新
作為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方面,盡管鋼琴教學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完善,但要改進鋼琴教學,提高其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實現鋼琴課堂教學的創新。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要求也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如果還是機械地按照教材進行鋼琴教學,就更難滿足學生對鋼琴教學的需要了。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以鋼琴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考察對象,筆者擬就如何創新鋼琴教學課堂作點探討。
創新鋼琴教學模式是當前鋼琴教育面臨的時代性課題。目前,鋼琴課最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其教學實踐創新也明顯落后于其他課程,鋼琴藝術的進步和發展也嚴重滯后。歸結起來,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學目標不清晰。在當前的鋼琴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對鋼琴課程的教學目標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對滿足教學要求和擬定學段技能等沒有通盤的考慮和完整的設計。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隨意性較大,有時即興而為,與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要求相距甚遠。其二,自編教材較多,規范性和標準性不足。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沒有選取統一的、規范和標準的鋼琴教材,多為學校教師自編教材與參考資料,不同學校的教材不同,教材不同自然其曲目也不同,這樣一來不僅影響學術交流,也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三,學生鋼琴水平整體偏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國鋼琴普普及水平較低,就即使是音樂專業的學生也在鋼琴素養方面明顯不足,這給鋼琴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第四,教學手段和方法滯后。鋼琴彈奏技術和能力的生成和發展主要靠實踐習得,而當前鋼琴教學還主要停留在口傳心授的傳統教學的水平上,注重對理論和方法的教學。另外,還有不少教師將歷年的教學內容固定下來,重復使用,教學手段不變,方法不改,嚴重影響了鋼琴課的教學效果。
由上可知,要改進鋼琴教學,提高其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實現鋼琴課堂教學的創新。結合相關理論和多年的鋼琴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基于教學模式創新來改進和完善鋼琴教學。
首先,進行啟發和誘導式鋼琴教學。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是實現課堂創新重要環節。長期以來,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重點放在鋼琴知識和彈奏方法的講解上,旨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彈奏技巧。而鋼琴對專業素養要求比較高,沒有相應的素養是很難完美演繹鋼琴作品的。有鑒于此,在汲取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精華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啟發和誘導學生,讓他們對作品有著深刻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礎上,體會彈奏的方式及其所產生的審美效果,從而找到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演奏方式,不僅如此,而且還能將自己生活中的體驗與情感滲入鋼琴的彈奏之中。因此,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運用啟發和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不斷生成和提高感悟能力和捕捉音樂美感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在鋼琴彈奏方面實現創新。
其次,注重對學生鋼琴表演邏輯的訓練。長期以來,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是進行講解樂譜,然后示范演奏教材中的作品,接著學生根據示范進行模仿彈奏,教師一旁指導,最后,學生反復和強化練習。盡管這種手把手和強化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按部就班地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但對學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極為不利,因為后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容易產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基于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和彈奏技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樂理知識基礎、音樂表演特點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地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條件對鋼琴演奏進行整體把握和思考,形成符合鋼琴演奏的表演邏輯模式。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對彈奏作品的創作背景、風格特色、演奏技巧及其注意事項進行全面的講解和輔導,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演奏邏輯訓練,形成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學生演奏邏輯的具體實踐。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并按照自己的演奏邏輯進行演奏實踐,邊演奏邊體悟自己對作品內容、風格和技巧諸方面的把握和掌握程度,尤其是自己的演奏邏輯是否正確,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演奏實踐來修正完善自己的演奏邏輯,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進而形成科學的演奏邏輯模式。
第三,注重教學手段與形式的多樣性。教學手段和形式的多樣性對教學是非常有益處的,它不僅有利于活躍教學氛圍,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鋼琴教學手段與形式的多樣化無疑對鋼琴教學也同樣至關重要。因此,鋼琴教學中可以充分考慮邀請知名的鋼琴方面的專家來上課、講座、座談;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劇院或一些慶典活動的演出。通過這些活動不僅有理論知識的習得,也有實踐的具體鍛煉。它們對學生深入了解鋼琴、了解藝術人生都有較大的作用,也是將別人的經驗和技巧等轉化為自己的重要媒介和途徑。
總而言之,在鋼琴教學中,應該時刻注意教學中創新意識和要求,切實把創新的意識貫徹到具體的教學中去,以創新推動教學方法方式的改進和完善,以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方式方法來推進鋼琴教學的模式的創新,最終增強學生的鋼琴方面的技能和素養。
[1]蘇東成.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美育,2011,(5).
[2]高雅晗.淺談高職元宵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J].北方音樂,2012,(7).
余暉(1978—),女,浙江蘭溪人,三級演員,從事鋼琴、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