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雅玲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關于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研究
桑雅玲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貝多芬創作的32首鋼琴協奏曲是古典時期鋼琴的代表作,其藝術創作手法獨特,表達情感豐富,本文通過研究認為演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需要充分了解鋼琴奏鳴曲式、準確把握彈奏的力度與音強的變化,音色與踏板的變化,樂曲風格以及速度的變化,通過掌握這些演奏技巧,完美的演奏出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創作了無數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32首鋼琴協奏曲是繼巴赫48首平均律之后對鋼琴史產生巨大貢獻的偉大作品集[1]。在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貝多芬對古典音樂的手法以及模式進行了創新,打破了傳統鋼琴曲快—慢—快的模式,將各個段落以及鏈接句進行進一步的擴大,使得音樂的對比度增強,音樂的跳動性更加明顯,樂曲從而充滿了活力。
現代鋼琴鳴奏曲是指套曲,通常由三個或者四個樂章組成,幾個樂章的布局各有不同:第一樂章側重點為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通常側重點為慢板;第三樂章側重點為諧謔曲以及小舞曲;第四樂章通常為回旋曲。而貝多芬的鋼琴鳴奏曲更多受到了海頓的影響,在奏鳴曲中使用短小動機發展作品,將作品的內容更好的表達出來,使得音樂的構思具有獨特性,與其他的音樂形成強烈的沖突以及鮮明的對比。與其他的鋼琴奏鳴曲制作技巧相比,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的發展形式比較獨特,形成了比較華麗的樂章。在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作品,注意細節的體現,表現出不同樂章的音樂特點。
貝多芬受古典主義的影響,在其創作鋼琴奏鳴曲的過程中,融入了相當多的古典元素,并且對此進行創新,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完全不同于古典音樂與其他的音樂。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即呈現部、發展部以及再現部,每一個部分都有著十分明顯的特性,并且在呈現部以及再現部兩個部分中還有一個小的總結部[2]。在其作品中的音樂表達中,呈現出明顯的感情變化以及強烈的情緒特征,通過快慢的結合來完成不同感情色彩的表達。在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每個樂章要表達的不同感情色彩,以便更完美的進行演奏。熟悉古典奏鳴曲的最好方法即練習莫扎特奏鳴曲,其在抒情性以及歌唱性方面的吸引力較強,通過對其的聯系可以快速熟悉古典奏鳴曲。而貝多芬奏鳴曲與莫扎特奏鳴曲的主要區別在于貝多芬奏鳴曲的發展部相對要比較長且存在調性布局的特點。在練習熟悉奏鳴曲之后可以練習貝多芬奏鳴曲,在練習中熟悉樂曲的各個部分,將其嚴密的組織起來,完成一場完整的演奏。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變化比較多,對于演奏力度以及音強的要求比較嚴格,在其作品的演奏中經常使用到強音。演奏者需要在演奏的過程中把握好手指的彈奏力度以便正確表現出不同強弱的音色,在強弱的不斷變化中完美的表達出作品的情感內容。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的彈奏中經常遇到力度變化突然的情況,比如在漸強的過程中突然出現若因或者在弱音中突然出現強音,這在“悲愴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演奏悲愴曲章節時候,在呈現部的第一句是以弱音為主,在過渡為發展部的時候則轉化為漸強的趨勢。通過控制手指的彈奏力度來把握音強的強弱變化,使得整個樂章音強呈現的整體強弱的不同效果,通過這些強弱的不斷變化,表達出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及內容。
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把握不同音強 的樂曲特征,并且在練習以便掌握觸鍵的技巧,首先利用手臂、手掌與手指的綜合力量帶動手指以自然重力進行觸鍵,然后以對分解八度的形式進行彈奏,如果彈奏有難度可以先進行單音的彈奏,最后以和旋連接的形式進行和聲的彈奏。在彈奏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手指的觸鍵力度準確把握音色的強弱,以此完成音強的不同表達以及節奏的快慢變化,使得整個樂章既要表現明顯的節奏感又要銜接自然,渾然天成。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表達的情感大多熱烈且宏大,所以貝多芬比較喜歡使用音色渾厚且琴弦牢固的鋼琴進行演奏,這樣才能保證在演奏中不會出現由于演奏力度過大,琴弦斷裂的情況。在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以及結束部分中,他曾在鋼琴奏鳴曲中記錄踏板的記號,踏板可以烘托整個樂章的氣勢。貝多芬在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為了避免混雜聲音的出現,他修改了奏鳴曲中整句使用的踏板部分,甚至部分地方以其他樂調代替[3]。在“黎明”奏鳴曲中,貝多芬使用了一段比較長踏板,其中包括大小調以及二度音進行的交換等通過踏板可以使得音樂呈現出一種混亂以及不協和的效果,為演奏增加一絲夢幻的色彩以及詩意,達到一定的音樂表達效果。演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時應當對標記踏板記號的曲子進行仔細的推敲,對于沒有標記踏板記號的曲子也應當在演奏的過程中適當的加入踏板,以便更好的突出音樂的個性。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變換踏板,以減少混早聲音的出現,但是在變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延續低音。并且為了避免顫音的泛濫,需要及時的換置踏板的位置,并且使用切分踏板的方法,確保踏板在換置期間沒有斷痕的出現。在貝多芬鋼琴曲的演奏中可以保持四分之三的踏板,以確保純凈的演奏效果。
在進行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了解對貝多芬以及貝多芬的創作風格有所了解,通過對其生平以及創作風格的了解把握其在作品中的表達的情感,準確把握住貝多芬通過樂曲表達出來的堅韌、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準確把握樂曲的情感態度可以幫助演奏者與創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正確的表達樂曲的情感內容,對樂曲進行感染力十足的演奏,使得觀眾能夠領略到樂曲真正的美。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一大特色即速度,其結合了古典音樂的元素,帶有浪漫主義色彩,所以其在演奏中明顯的表現出古典樂派的特征,在進行演奏的時候演奏者要保持演奏的速度穩定而均衡,不能對速度繼續過多的處理,但是在保持速度統一的同時又需要在每一個樂章中又呈現出明顯的快慢不同的節奏以及強弱不同的音色,使得整個鋼琴奏鳴曲的演奏處于均衡的和諧狀態的前提下,又表達出作者賦予樂曲的獨特情感。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時候注意把握住每一處細節,準確處理節奏的快慢變化以及音色強弱變化,是音符在自然銜接的過程中完美的表現出作品鮮明的感情色彩。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烈的感染力,是因為他在進行樂曲創作的時候將自己對于世界以及生命的感悟,對于自然以及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其中,在作品中表現了真摯動人的情感。演奏者需要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以及審美,對生活以及生命充滿熱愛、敬畏,對生活保持積極地態度,在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之前需要對奏鳴曲的特征、貝多芬以及相關的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在日常的練習中注意對于觸鍵練習,加深對于樂譜的熟悉度,在演奏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演奏力度與音強、音色與踏板、曲風以及速度的變化,從而完成完美的演奏。
[1]鄭華姝.淺析貝多芬奏鳴曲《黎明》第一樂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特征[J].黃河之聲,2016,02(09).
[2]王娟娟.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的藝術特征及演奏技巧[J].大舞臺,2014,01(02).
[3]蘇楊民.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探析[J].科技資訊,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