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青白江外國語實驗學校,四川 成都 610300)
本土音樂融入中學音樂課堂的幾點思考
張 霞
(青白江外國語實驗學校,四川 成都 610300)
本土音樂加入到音樂課堂中,讓學生更充分的體驗了本土音樂的堅實情感,加深了他們對家鄉的親切喜愛之情。本土音樂在音樂教育事業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將本土音樂加入到音樂課堂中這一做法,發展并且弘揚了當地的文化及風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來的其他音樂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劇烈影響。本文就本土音樂融入中學音樂課堂展開討論,并且提出了幾點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希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本土音樂的教育。
本土音樂;傳統文化;教育;承襲
時代在不停的發展,人們的教育理念在不斷的更新進步,將本土音樂加入到音樂課堂中這一做法,恰好印證了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每個細節都要貫徹落實,建立新型的特色的教學風格,讓學生覺得有趣,愛聽。青少年大多數喜歡跟隨潮流,音樂方面也是如此,對于索然無味的地方音樂來講,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提不起興趣。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在課堂上,就需要一種引人入勝的講解方式去吸引同學們,讓他們通過理解,聆聽,去愛上這樣一門課程,去更加深刻清晰的理解一個地域甚至一個民族的音樂靈魂。
在這個滿街都是流行音樂的時代,很少會聽到具有本土氣息的民謠或民族歌曲,大多數人都只是淺層其次的接觸音樂,并不了解其中的過程,例如歌曲背后的故事。本土音樂融入到中學課堂中,會遇到幾點阻力:學生的不配合,興趣淡薄,教師的授課方式索然無味,死板老套,以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太少等。
(一)學生的不配合,覺得課程索然無趣
中學時代的學生喜歡新潮,跟隨潮流,在他們眼里,本土音樂是一種過時的音樂,他們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有安靜的,有搖滾的,總之,都是流行的。時代造就了人們的審美觀念,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同學們平時對本土音樂接觸少之又少,就造成了這種認為本土音樂無趣的現象。
(二)教師的授課方式老套死板
長期以來的教育方式造成了這種難以一時更改的教學習慣,尤其是鄉鎮中學,教師的教育方式死板,不等懂平等教學,不會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這一門課程,只是按照教案生搬硬套,不會細細去分析,去引導學生。學生缺乏對本土文化和本土音樂的深入了解,中學生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習文化課程上,對本土的地域文化知之又少。
對于以上對本土音樂在融入到中學教學中去的這個過程中會遇到的阻力分析,想出了幾點解決策略。
(一)提升學生對本土音樂的興趣
在學習本土音樂時,應制定適合學生學習本土音樂的學習方式,從學生喜歡的角度切入,可以從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或學生喜歡的歌手逐漸深入,將話題引導到本土音樂上來,將本土音樂與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巧妙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自覺的參與進來,一旦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了興趣,相信他們會主動投入到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去,本土音樂課堂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二)改善教師的教育方式
本土音樂是本土文化中的點睛之筆,是藝術的不可或缺的一項,作為一名藝術教師,就應該有能力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從一開始的抗拒到了解再到愛上這門課程。要將本土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限,前提是教師應該對本土的文化有著透徹的了解掌握,在課堂上,盡量用生動的實例去引導學生,例如陜北的嗩吶歌,老師可以通過吹嗩吶,放幻燈片給同學們營造出身臨黃土高原的感覺,讓同學們用當地方言說唱歌詞,講解歌詞背后的故事,教同學一起唱民歌。這一個先說后講再合唱的過程,會充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甘肅地區的本土音樂,獨具特點。可以通過視頻或者音帶的形式讓同學們充分體會到濃郁的民族氣息。教師要先充分的將本土文化滲透給學生,然后再經過層層深入,將話題引導到本土音樂上來,我們四川地區的民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和手段來引導學生,還可以通過用方言來朗誦歌詞,再用方言來演唱,與同學喜歡的流行音樂進行對比等手段,使他們加深印象。另外,要加強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宣傳。學生了解本土音樂的手段可以通過教材,在教材上,要盡量將當地本土的優勢發揮出來,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在再配上相應的配圖,讓學生更加體會到本土文化的震撼。本土音樂可以充分反映出本土的地域特色人文環境,相信學生在接觸之后會產生一種認同感,一種濃濃的歸屬感。
通過以上對本地音樂融入中學課堂的思考論述,我們了解到本土音樂地位逐漸升高,在音樂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也越來越重,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這一方面的教育。作為新時代的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本土文化和本土音樂承襲下去并且要從此發揚起來,隨著文化的不斷進步,很多文化物質遺產由于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正在走向銷聲匿跡,所以,將本土音樂融入到教育中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決定,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給予文化遺產保護,使它繼續在這個多元文化的世界存活下去。本土音樂是音樂創作的根源,幾乎每個音樂家創作的歌曲中都有本土音樂的影子,以上來看,本土音樂是源頭,我們有必要有義務去學習它,去親近它。只有好好學習音樂,才能充分的理解和認識本土文化,才能在這一方面有更高的造詣。
[1] 趙鳳云.論臨滄本土民族民間音樂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和研究.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07.
[2] 范楨.地方音樂資源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開發與利用——以山東濱州漁鼓戲為例.學科教學,河南大學,2014.
[3] 張賀.爬山調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傳承——鄉土音樂課程的探索學科教學.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4] 潘靜雯.貴州花燈進入中學音樂課堂初探.中學課程輔導,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