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亮(新余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體現
盧 亮
(新余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作為我國音樂文化寶貴的財富,也體現了人們群眾對生活的渴望,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高校作為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陣地,應發揮自身優勢,將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發揚下去。文章主要從民族民間音樂概述出發,探討了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應用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為高校音樂教育提供參考。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音樂教育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特別是民族民間音樂領域上,得到社會越來越多關注。國家在注重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兼顧文化建設,所以,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在開設音樂課程時,融入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讓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以傳承發揚下去。
民間音樂是中國音樂學的特定名稱,是近現代音樂理論界對某些非民間音樂類別進行區分的概念。民族民間音樂主要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舞蹈音樂、戲曲音樂及說唱音樂,這些音樂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豐富的民族音樂體系。由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創作具有口頭性、即興性、集體性和地域性,成為我國傳統音樂中數量較多,分布范圍最廣和聽眾最多的音樂。另外,和其他傳統音樂相比,民族民間音樂種類豐富多彩,旋律優美動聽,具有鮮明濃郁色彩,散發著蓬勃生機,是人們群眾普遍認可的自然沒好音樂形式。
(一)使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模式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種類各種各樣,音樂表現內容具有多樣性,所以在高校音樂課程中的融合民間音樂文化,能夠豐富學生音樂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掌握民族民間音樂的技巧與唱法,提升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增強學習自信心。但是,目前高校設置民族民間音樂公開課課程較少,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想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到傳承,不僅要增加課程開設的課程,還應使用靈活多樣方式進行授課。而在教學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授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鑒賞式。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覺,讓學生對音樂有感官認識,以此擴大民族音樂的影響力。例如教學《中國民歌鑒賞》這一內容時,教師先對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音樂,對學生審美情趣進行培養,激發學生民族文化情懷,培養學生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鑒賞能力,將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下去。第二,講座式。邀請音樂專業家和學者講解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讓學生了解音樂產生和發展整個過程,并在講解過程中融入趣味性和活動性教學知識,使學生能夠體會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底蘊,以此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境界。第三,實踐式。主要是通過開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民族音樂演唱和演奏技巧。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種類教導,但是因為學生缺少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了解,對民族民間音樂很難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時,應結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和教師進行互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例如學習云南民歌與經典曲目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張也演唱的《小河淌水》,讓學生欣賞,播放完后,接下來播放騰格爾演唱的《小河淌水》,學生經過初步體驗他們的唱法,指導學生學唱,并說出兩首歌不同唱法的建議,教師在歸納總結,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又如在教學民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處于喜愛音樂和崇尚愛情的心理特性,讓班上的男女同學對唱民歌,不僅能夠在教學中融入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民歌的樂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工具與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比如學習《喜相逢》與《二泉映月》時,教師可以先將二胡和笛子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先認識,然后播放相關的音樂,調節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借助當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開展教學
高校可以借助這些音樂文化資源,使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教師、學生進入社會、民間音樂社團學習音樂文化,并支持與鼓勵他們到當地收集、整理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將這些素材全部搬到教學課堂上進行學習。或者是邀請民間音樂社團的藝人教學民族民間音樂,這樣不及能夠讓實踐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讓音樂教學與民間傳承緊密結合,還能夠讓教師、學生與民間藝人進行溝通交流,深入認識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真實客觀感知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內涵、風格與種類,將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下去。另外,高校還可以借助民間采風開展音樂文化實踐活動,培養教師與學生的創作精神,樹立自信心和自豪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鍛煉自身知識感知、認知以及實際運用能力等。例如舉辦與音樂有關的“殷商文化節”和“內黃棗節”,在開幕式當中會有許多民間社團參與音樂演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表演,讓學生能夠近距離體驗各種于民間風俗習慣有關的節目,比如民歌表演,豫劇演唱和旱船表演等,以此加深學生理解感知民族民間音樂的能力。
在高校音樂課程中開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課程,要想將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更好傳承下去,必須結合學生實際需要,運用靈活的授課形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能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樂趣,借助當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教學,以此培養學生創作精神,加深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解,讓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1]謝向穎.分析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體現[J].北方音樂,2013,09:141.
[2]舒暢.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中的體現[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