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
試析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趙 斌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摘要】研究得知,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音樂教育傳承的重要元素,本文從民族音樂教育的概述出發,詳細解讀了民族音樂的特點以及在音樂教育中的問題,闡釋了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實現路徑分析。試圖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教育;重要性
民族音樂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和概述,目前還沒有對于民族音樂的確切的定義和內涵的表述,但是對于民族音樂的基本的內涵的指向性是統一的,那就是依托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背景下的音樂的載體和形式表達,這是整個的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的智慧的結晶,深諳著整個的民族發展和演進過程中的心血和智慧。它是指的在龐大的民族的總像中的一個表征。民族音樂是民族共同體中關于共同文化的一個事態,以音樂來進行人類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的表達。
(一)民族音樂教育的特點
民族音樂有著自身的特點,民族音樂的教育也要根據民族音樂的特點來進行開展,制定相應的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的原則,遵守一定的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內容設置等。一、是民族音樂教育的形式充滿感情色彩,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教育觀念。二、是民族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具有形象性,情感教育是通過激發受教育者形象的思維能力來掌握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是民族音樂的選取體現審美性,美的事物才會引發人們的共鳴,使得受教育者具有強烈的追逐美好事物的欲望。
(二)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1.民族音樂教育獨有的宣化功能
民族音樂在政治和道德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一個螺旋式漸進上升的過程,是一個外在的教化和內心的內化過程相統一的綜合體。諾爾在《論教育論中的對立性》中強調:“對于教育不應該僅僅在外部強加給心靈秩序和紀律,而應該來源于內心的生活本身”。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思想意識從內化到外化的“自省”的過程,而民族音樂教育作為人類真善美相統一的組成部分,因此,音樂具有教化人的心靈的偉大作用和影響力。這種作用和影響不僅僅體現子在個人的行為上,還體現在對社會的影響上。
2.民族音樂具有強大的凈化作用
民族音樂作為人類文化意識形態的集大成,不僅僅具有凈化心靈和提高修養的偉大作用,還具有教化人類和美學教育的作用。這些提高的個人修養的軟實力,在古今中外的音樂史和教育史以及美學史上都有著清晰的痕跡。來源于人們對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深入思考,以及在這種思考基礎上的深入,能夠深刻體現生活的規律和本質。由于民族音樂滲透著民族價值觀對生活的執著的思考和判斷,蘊含著民族印記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因此,民族音樂往往對人們具有啟迪和教育。
3.民族音樂蘊藏著較強的審美實踐
民族音樂審美作為一種審美實踐,不僅僅能夠凈化社會行為,起到教化社會的作用,同時,它還是一門來自內心心靈的藝術,能夠實現自身修養的提高和靈魂的自我完善。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修養的提高是一個“內省”的過程,是一個先由外在的灌輸,經由自身的一種頓悟,到內化成自身的意識體系,進而轉化成自身信念和意志的實踐過程,這種過程需要自身的認知不斷強化、情感不斷豐富、意志不斷磨練、信念不斷提升,才能最終歷煉成一種持續的健康的行為習慣。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自身的意識和修養的形成一方面來自于外在的社會,另一方面來自于自身內心,而民族音樂恰是如此。通過民族音樂的審美特征和音樂的情感熏染能夠最大程度地進行美感感知教育,進而催化心靈完成由內到外地一種美感教育。
(一)缺乏普遍的關注及重視
首先來源于對于民族音樂教學的一種漠視,以及對于民族音樂教育的一種的作用性和實效性的不足,通常民族音樂教育會被其他的功能所代替,也不能真正發揮民族音樂教育的實際的功能,無法在音樂教育中完成應該具有的功能和實效。通常民族音樂教育的教育者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內容的把握以及在環境的把握上。對于民族音樂教育的漠視和輕視,主要是來源于傳統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推行,以及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下的關于教育的認知上,這些傳統的觀念和誤區,會進一步作用于民族音樂的教學,進一步影響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和關注,這種傾向性會作用于當今的音樂的教學,這將會引起社會和家庭學校的普遍關注。
(二)授課形式簡單枯燥
民族音樂的音樂教育一定重視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無法創新授課的形式就不會調動積極性和參與性,也不會造成相應的一種溝通的實效性,無法實現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信息和情感的溝通,無法達到培育心性和情感培育上。民族音樂教育主要是音樂的欣賞為主,不斷增強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意志,重要的是參與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的形式上有更大的創新。授課的形式和方式的單調,會影響孩子們對于音樂教育的感知,也會影響孩子們對于音樂的知覺,他們無法從音樂的教學上真正體會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審美的情趣,無法真正實現與環境的融合,這樣就會進一步減少音樂的影響力和作用力。
(三)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當前的民族的音樂教育主要是依據當地受教育者的成才成長的特點,進行相應的音樂的感染和培育,重點是進行相應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育,這樣能夠讓民族音樂的教育更加具有相應的對應性,能夠找到生活的情景和生活的本真思想,就會使得整個的教育具有相應的靈活性,使得民族的音樂教學能夠來源生活服務生活。
(一)運用課堂教育環節
利用課堂進行民族音樂教育是重要的途徑,也是進行相應的教學環節和保障正常的教學秩序的關鍵,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最大范圍內集中課堂教學的優勢,不斷模擬相應的民族音樂的范例,能夠較好地進行直觀教學,能夠抓住每一位同學的優勢,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使之能夠建構對于民族音樂的全面理解和情感的融通。另加上對于民族音樂的要求,應該不斷深化對于民族音樂的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好地集中知識和集中精力,為受教育者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撐。此外,還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感知教學,例如:電子互動式白板技術、立體化多媒體教學等。利用作品創造的情景,可以通過語言和其他的媒介進行相應的再現。
(二)運用活動創造情景
運用活動進行相應的情景的創造,是使得音樂的學習和歷練與實踐性活動融為一體的有效做法,要把活動融入民族音樂教學,進而實現情景教學和實踐活動的雙項統一,是提高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的途徑,也是實現有效性和積極性的重要的途徑之一。運用活動能夠提高教學的積極主動和參與性,因為根據受教育者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運用活動的教學的方式,能夠較好地增加參與的積極性,也能夠提高參與的影響力和創造力,適應教育的接受的規律和有效性的發揮。
(三)運用語言創造情景
語言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是進行交流和溝通情感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在民族的音樂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關鍵性的一個環節和步驟。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探索用語言創造情景教學的意義重大,是進行教學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語言就是運用藝術語言的形式,以生動語言的風格和生動語言的作風,實現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一種交流和情感上的傳遞。
參考文獻
[1]王薇薇.高師《世界民族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J].大眾文藝.2011(21).
[2]郭瑋.審美哲學還是實踐哲學?—Bennett Reimer與David J.Elliott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比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7(03).
[3]朱曉丹.中美俄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之比較分析[J].樂府新聲.2011(02).
[4]蔡奉伶.失位與回歸:傳統音樂文化話語權的喪失與重建[D].西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