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中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
對高校管樂團建設及訓練的思考與建議
——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排練教學實踐為例
鐘 中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摘 要:管樂團起源于軍隊音樂,發展到現在慢慢脫離單純的為軍隊服務轉化成一種可以在傳統音樂殿堂上有了一席之地的一種演出形式。筆者通過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排練教學實踐為例來闡述樂團排練中遇見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關鍵詞:高等院校;管樂團;排練;演出;教學;管理;發展途徑
管樂團起源于軍隊音樂,與軍事用途有很大聯系。如:發送信號、鼓舞士氣、供軍隊行進間使用。發展到現在慢慢脫離單純的為軍隊服務轉化成一種可以在傳統音樂殿堂上有了一席之地一種演出形式。
管樂團在普通高校的發展可以正確的反映高校素質教育成果,它豐富了校園文化,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集體主義意識。本文根據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管樂團組成、排練及演出實踐為例,談談以下見解:
2015年9月以來,筆者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管樂團進行過一段教學及調查,樂隊編制如下:長笛8名,單簧管8名,降E調薩克斯7名,降B調薩克斯1名,小號4名,圓號2名,長號4名,悠風號6名,大號2名,打擊樂3名。從樂隊編制上可以看出低音聲部相對缺乏,而在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后調查發現主修管樂器的學生只占樂團人數的31.1%,且這些主修管樂器的學生中只有14.3%的學生在進校以前對樂團合奏有過系統的訓練,可以說樂團的成員主要由“新”成員組成。所以如何正確的選擇團員及管理?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正確的選擇樂團成員
考慮到招生時考生的情況以及程度不一,所以在挑選團員時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考核。首先看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能夠勝任管樂器。如:牙齒的整齊、身高、手指靈活性等等,其次,測驗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如視唱練耳、音樂基礎知識等等。
(二)正確的分配學生學習各種樂器
因為管樂器的門類眾多,普及程度參差不齊,造成學生在選擇樂器時會依從自己的主觀思想,進而造成了所謂的“熱門樂器”與“冷門樂器”。“熱門樂器”主要由小件的,認知度比較高的,如:薩克斯、長笛、單簧管等高音樂器,而“冷門樂器”則是大眾認知度較低的樂器:如大號、圓號、長號等,這從上面我校管樂團編制上就可以看出。由于選擇“熱門樂器”的人遠多于選擇“冷門樂器”的人,因此在演奏時會造成和聲效果不均衡,高音太重,低音太輕,顯得“頭重腳輕”。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選擇樂器,以達到管樂團的基本要求。
(三)樂團的管理及展示
管理上,樂團團長由指揮老師擔任,選擇一名得力的學生助手來擔任樂隊隊長及一名有責任心的學生來擔任樂務工作,其中樂團團長需要申請開設“管樂合奏”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建立詳細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進度安排及考勤制度,對長期缺席樂隊排練的樂手采用一系列措施甚至是掛科或者勸退,樂隊隊長則負責解答日常樂手專業上的困惑,樂務則負責保管樂譜及記錄考勤。
樂團排練是一種實踐性、合作式的藝術學習過程,演出實踐是樂團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我校指揮老師及學院領導都積極組織演出并提供展現的平臺,如:“周周金鐘聲”,迎新晚會甚至是管樂團專場音樂會。
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演奏家C·P·E Bach認為:“作曲家寫下的音樂作品,如果讓一個洞察力靈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這些作品,作曲者就會驚訝地發現他的音樂中竟然會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東西。”[1]由此可見,優秀的演奏者能夠詮釋出精彩的音樂。如何把大多數樂團成員培養成優秀的演奏者?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音準
音準是樂團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音準的好壞直接決定樂團的演奏效果。所以音準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管樂器的發音的高低由樂器長短粗細及演奏者的氣息決定的,所以即使同一件樂器,如果存在很小的差距,也會對樂器的音高造成影響。管樂初學者往往不知道如何對音。筆者認為我們可進行以下訓練:首先是“聽”。筆者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嚴琦教授曾經說過:“人走直線靠眼睛,學好音樂靠耳朵”。所以“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開始是同種樂器間對音,讓他們吹奏增一度音程,用耳朵去辨別這個極不協和音程的感覺。然后再演奏同一個音,如果出現極不協和的感覺或者感覺聲音在“抖”就是音不準。如果出現音不準的情況可通過慢慢調整樂器及氣息來解決。這里還要說一個問題——演奏者的姿勢。由于管樂團演出基本是坐在凳子上,這樣就導致音準很容易偏低,因此學生的坐姿很重要。凳子只坐三分之二,讓雙腿可以支撐到地面(俗話說就是腿能用上力)。還要挺胸抬頭吹奏,氣經過嘴直接送到樂器發音部位,用“吹蠟燭的感覺”來解決音準偏低的問題。同聲部間同音解決后可以開始練習二度、三度直到純八度音程,每個聲部都可以這樣訓練,最后再組合起來進行樂團的音準訓練,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另外,課余時間也可以采用視唱練耳中音程和弦的“模唱”來進行音準訓練。
(二)節拍
節拍是樂團排練時需要注意的一個要素,讓樂團成員在排練演奏時保持節拍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可以先把樂譜提前發放給每個樂手,要求樂手打著節拍器以規定的速度來演奏。速度由慢到快,慢慢達到曲目所需要的正常速度。另外筆者發現在練習或者演出中,很多學生喜歡用腳打拍子,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每個人對于速度的感覺不同,會造成節拍不穩,同時在舞臺上用腳打拍子十分影響美觀。還有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在排練的時候要學會去“看”指揮,學會用眼睛的余光去“看”,這樣才能夠更好隨著指揮的指示來做到樂曲的節拍、力度及速度變化。最后筆者同時注意到,很多學生不注意長音及休止符的時值,造成在應該演奏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進”,這時候必須要求學生數拍子直到熟識每個聲部的正確的連接。
(三)音色的統一
在管樂團中,聲部音色的統一同樣重要。筆者認為管樂團是一個放大版的管樂重奏,很多時候聲部首席外的樂手都是在支持加強本聲部,這時候就要音色上統一,像是“一個人”在演奏。統一的音色需要經過系統的、長時間的發音、氣息、吐音、運指的練習。指揮也需要向各聲部的專業老師提出相應的要求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綜合訓練
基本的排練問題解決后,應該進一步培養樂手“聽”、“進”、“靠”的樂團能力。首先“聽”,就是在演奏自己聲部時去聽其他聲部的旋律,以保證自己能在正確的旋律及節拍當中。初訓練時樂團可以練習音階或者相對簡單的樂曲,讓樂手清楚的聽到自己和別人演奏的差別。然后“進”,就是當自己休止結束需要繼續演奏時接著前一聲部的旋律融進來,如何融進來需要通過日常的“吐音”及“氣息”的控制訓練來協調,懂得去弱“進”。最后“靠”就是本聲部其它樂手向首席音色音準去對齊,使之“像是一個人演奏”,這也可以通過前文音準的訓練來練習。
筆者還認為音樂要像朗讀一樣有抑揚頓挫,音符要有連要有斷,樂句劃分及換氣要統一規范,這樣的音樂才好聽。
此外,指揮是樂團的帶領者,指揮的好壞也決定了樂團實力的高低,所以對于指揮也有一定的要求。指揮在合奏排練之前要熟識作品總譜,深刻了解樂曲的思想,明確樂曲的演奏方向,詳細了解每個聲部的旋律線條,才能對音樂的整體性把握更好。在排練時可以采用分排與合排相結合的方式——分排解決各聲部問題,合排解決整體問題。
管樂團作為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正確反映校園文化水平及素質教育水準,也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有益補充。21世紀的社會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全面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管樂團是協調全面發展能力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團隊精神等。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更要重視管樂團在現代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管樂團的發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與各大高校相互進行交流及匯報演出,增進友誼、取長補短。筆者認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堅持“學習——發展”的觀點,這樣隨著時代的進步將推動我國管樂事業進一步發展,相信管樂團的發展在這個趨勢下能更加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 薩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論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