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鳳嬌*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對現代社會主義和諧的影響
安鳳嬌*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中國自古就強調和諧,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理論作指導,因此我們會把目光投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上,雖說在馬克思理論中并沒有提到和諧二字,但經過認真的研究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異化對今天的和諧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異化也被賦予了更多內涵,且手稿中的異化對當今和諧社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啟示。
異化;起源;內涵;和諧;影響
異化這一詞它源于拉丁文,本意有脫離、疏遠的含義。最早異化的概念可以把我們帶回到社會契約論時期,當時的一些理論大家指出異化其實就是權利的轉化,人們本身應該享有絕對的自由,但這種絕對的自由又會影響到他人,因此就讓人們適度的讓出一些自由,進而形成一種“國家權力”,可是這種國家權力又不會使人完全失去自由,這就是當時所謂的“異化”。
對于馬克思的異化,它的產生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基礎。當時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一些貴族與大資產階級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為了打破阻礙他們發展的封建專制制度,他們發動資產階級革命,擺脫了封建專制的束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資本家們開始采用機器生產來代替人工勞動,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然而他們卻沒有因機器的生產減少對工人的剝削,為跟上機器生產速度,工人只能從事更多的勞動,但其所創造的價值大多數都歸資本家所有,社會矛盾激化越來越重。
馬克思的異化也是在前人的思想基礎上形成。在霍布斯、盧梭時,他們所強調的異化一般都在政治學說領域,到了后來謝林、費希特將異化引入到了哲學領域。在此基礎上黑格爾和赫斯對異化給予了新的內涵,黑格爾認為異化是自我否定的一個過程,它是一種精神的異化。赫斯的異化指經濟的異化,他認為經濟異化其實就是把人的本質異化為金錢。只有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解決這種異化,這些對后來馬克思異化的產生具有重大的影響。
馬克思的異化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生產結果來看,勞動者和他的勞動產品相異化
馬克思說過勞動要想轉化為現實就必須對象化為勞動產品,但并不是所有的勞動者與勞動產品都是相異化的,如:農民種的莊家到收割時歸自己所有,這種就不能稱之為異化。我們都知道勞動者是在自然界的物質基礎上將勞動對象化、外化,進而形成勞動產品,人們通過勞動創造勞動產品,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加。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中,大多數的勞動產品被資本家剝削。勞動者創造了勞動產品卻從中得不到財富,這就是馬克思所指的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
(二)從生產過程來看,勞動者與勞動本身的異化
勞動本身應該是一種生活的樂趣,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中勞動都是無奈,是工人想要擺脫的一種“惡疾”。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收入,這種收入應該是幸福的,但是這種幸福卻在私有制的前提下轉換成壓迫,使得勞動者和勞動本身相異化。
(三)從人的類本質方面看,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相異化
在這個異化的前提下,馬克思先提出了人的類本質,他說人的類本質其實是指人自覺的活動就是勞動,這種類本質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發生了異化,這種異化不僅體現在工人身上,在資本家身上也有體現,工人的異化就是他們被作為一個生產的機器,“完全像每一匹馬一樣,只應得到維持勞動所必須的東西”①,資本家用最少的工資獲取最多的價值,工人的本質被異化,成為資本的奴隸。
(四)從人際關系方面看,人同人相異化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友善。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里人都變成了資本的奴隸。工人和資本家矛盾尖銳,相互對立,工人與工人為了生存而競爭,資本家和資本家之間為利益的競爭相互敵對。人之間的異化關系都成為了金錢的競爭,都在金錢的統治下。在這樣的一個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發生了異化。
(一)減少了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的異化,共享經濟成果
馬克思在異化中首先強調了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產品即是勞動的對象化,資本家的剝削壓迫使工人生產的產品與其所付出勞動不成正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為了避免這種異化現象我們提出了公平正義這一和諧社會的標準。要想實現公平正義,就要在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前提下,使勞動者在創造價值時,也獲得相應的報酬,讓勞動者看到自身所創造的價值。維護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分配格局,讓真正的發展成果屬于付出勞動的人民。
(二)尊重了勞動與勞動者,促進二者的和諧發展
勞動本應是勞動者自愿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二者發生了嚴重的異化,馬克思對這種異化進行批判,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里我們要防止這種異化產生。目前以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似乎不能完全擺脫勞動的目的性,但也要讓勞動者勞動時受到尊重感受到勞動的喜悅,只有當人們對自己的勞動感到認同時才能真正創造出價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勞動。
(三)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促進人及其類本質的和諧
馬克思在其異化中強調了人及類本質的異化,這種異化是指工人不是那種脫離肉體的勞動,而是為了生存或者創造更多價值的有意識的勞動。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創造性不斷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異化,就要實現以人為本,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對人的價值給予肯定,建立健全的體制機制保證人們的權利和利益,防止人們為了金錢成為一個“工具人”。
馬克思的異化對我國當代和諧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我們在馬克思的理論之下結合著我們自己的國情進行著正確的實踐,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注釋]
①馬克思.1844年政治經濟學手稿[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4.
[1]李健,謝鴻昆.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J].重慶郵電大學報,2013.
[2]王哲.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2006.05.
[3]馬克思.1844年政治經濟學手稿[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4.
[4]王金香.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當代解讀[D].上海師范大學,2014.03.
[5]潘聰.馬克思勞動理論視角下的社會主義和諧勞動構建[J].
安鳳嬌,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究生。
A811A
1006-0049-(2016)16-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