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圓圓*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
淺析網絡時代我國調查性報道發展現狀
肖圓圓*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調查性報道是一種特定意義上的采寫報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國調查性報道手段、采寫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報道不深刻、侵權問題、刺激性的編寫等負面影響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本篇文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網絡時代調查性報道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重視調查記者的整體素質。
網絡時代;調查性報道;負面影響;社會責任
在我國網絡媒體發展的現階段,傳播條件的低門檻化,新聞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我們也可能無時無刻的都在傳播著新聞消息。在2005年10月,美國新奧爾良市遭受了颶風襲擊,當時在CNN網站主頁上,增加了一個“公民記者”的欄目,CNN正是通過這個欄目刊登了大量“公民記者”上傳的文字和圖片,才得以真實地記錄這場災難的全過程。
有一種被公認的說法是我們這個時代已不再有“新聞”,而此時說的“新聞”不單單是新聞消息,即使是新聞事件,也會隨著網友的參與而逐漸接近事件真相。但是,網絡傳播有其優勢的同時,也具有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點,在此刻顯得尤為明顯的就是網絡信息的碎片化。由于我國國內改革處于攻堅期、深水期,社會矛盾突出,社會轉折之中問題明顯,人民群眾在這個階段對于整合性信息以及對于事件真相的追究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說,調查性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
在我們所處的全媒體時代,網絡傳播已經成為相當數量公民的主要參與傳播方式,并且他們在網絡獲取信息的同時,因為情感或者地域的接近性而有表達意見的需求。又由于我們所參與的網絡傳播由于網絡審核體系不健全,新聞立法不完善,我們在獲取信息或者發表意見的同時可能會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權益。2006年2月28日,網民“碎玻璃渣子”在網上公布了一組虐貓視頻截圖,隨后虐貓視頻上傳至“貓撲網”,殘忍踩貓的事件一時間在網絡上發酵,隨后,電視媒體的調查性報道跟進,網友對事件主角的人肉搜索也在進行中,女主角的職業、姓名、家庭住址等都被公之于眾。
在全媒體快速前進的今天,總有我們看不到的社會黑暗和勢力角逐,也總有不同的網民關注不同的話題,在網上掀起熱潮,引發更多的關注。這為調查性報道的選題提供了多種選擇,但也正因為如此,調查性報道記者會在眾多選題之中迷失方向。但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敢于并勇于發掘真相。調查性報道的選題要注重選擇廣泛關注的熱點,社會矛盾相對集中的難點,社會沖突中的轉折點,以及社會陰暗面,也就是“揭丑”。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關注所謂的“頭條”。
信息社會,也是“點擊經濟社會”,信息獲取便捷,各個媒體門戶網站競爭激烈,調查性報道已經成為眾多媒體吸引受眾的利器,為了博得更多受眾的關注,標題、視頻和圖片在調查過程的報道中占比重很大。但調查性報道的記者是身負社會責任的,要注重調查性報道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只注重一時“眼球”利益,大肆揭露社會消極、陰暗的一面,忽略其長遠影響。下面以2011年6月份的社會熱點“郭美美事件”為例,分析當時針對此事展開調查的有影響力的媒體所發出的報道及其產生的影響。
報道媒體報道題目事件影響評價央視《東方時空》《真相調查:郭美美事件》中立的報道方式,沒有積極做好受眾情緒引導,負面的影響優酷視頻郎咸平專訪郭美美母女訪談內容為網友詬病,負面楚天都市報圖文:郭美美承認王軍是干爹典型的標題新聞,負面影響新華網“郭美美事件”曝出的微博認證亂象調查換一種角度解說微博認證的問題,負面影響
不僅僅以上所提到的媒體,還有其他媒體,針對“郭美美事件”的調查報道,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對紅十字會信任的危機程度,一時間在類似報道的強大負面影響下,將紅十字會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繼而廣大受眾開始懷疑紅十字會的捐款去向和管理體制。但后續的事實真相的調查并沒有徹底平復對紅十字會以及相關國家機關的信任危機,可以說直至現在都沒有完全消除,在當時是一種斷篇報道。
這其中值得我們深思的不僅僅是該怎么調查貧富差距擴大下突出的社會矛盾社會問題,還有我們在采寫編輯調查性報道時的技巧。調查性報道不管利用哪種手段,都需要多方驗證,深入細致的去追問去挖掘,而不是根據網絡上的視頻或者極富個人色彩的網友爆料來替代獨立性的調查。
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動員和組織群眾的重要輿論工具。身為從業人員,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新聞敏感性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更需要承擔廣泛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要重視調查記者的社會責任,做一個有情懷的調查記者,是要有家國情懷,要有博愛之心,關注社會的長遠發展,關注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實提高,真正發揮出調查性報道的積極作用。
我國的網絡在進一步與世界接軌的發展之中,廣大人民群眾針對調查性報道的發展期望很大,調查性報道單擔負的社會責任很重。所以,我們要重視調查性報道的發展,不僅采訪方式還是編寫技巧,都要嚴格規范,培養調查記者的家國情懷,樹立起記者的社會責任感,重視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
[1]欒姍.調查性報道的采寫技巧[J].新聞窗,2009(6).
[2]陳強.反遮蔽技巧在調查性報道中的運用[J].新聞實踐,2010(8).
[3]朱清河.媒介“社會責任”的解構與重構[J].新聞大學,2013(2).
肖圓圓(1990-),女,漢族,河南濮陽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實務。
G212A
1006-0049-(2016)16-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