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雷 斐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
淺析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張瓊*雷斐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南開封475004
在這個世界上,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社會,有了人類社會也就同時有了教育。社會是一個完整的大系統,而教育則是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教育它的發展本身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或標志,與此同時,其又促進著社會的變革與進步。我們一般情況下會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劃分為教育與經濟、教育與政治、教育與文化、教育與人口等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引發我的進一步思考。
教育;社會發展;經濟;政治;文化
這里的社會功能主要指的是,經濟、政治、文化、人口功能。
(一)教育與經濟
1.經濟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及速度。我國對教育的財政支出都在總支出的3%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培養人才的規格,教育結構和教育內容。教育結構主要指構成教育體系的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及其結合方式。例如:教育的程度或級別結構、類別或專業結構。
(3)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手段、方式及組織形式。由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更新與進步改善了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化教育的出現及其迅速發展,如電子計算機、電視、電影、多媒體放映機等。
(4)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科研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高低。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或國家,其科研的硬件設施或軟件設施都較發達,他們會不斷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來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2.教育的經濟功能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以及創造發展新的科技的必要手段、教育對于宏觀生產力以及經濟管理科學化具有重大意義、與此同時教育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品德及消費傾向。
(二)教育與政治
1.政治決定著教育的性質
政治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以及教育目的等等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養政治人才用來服務于社會的政治。“教育通過人才的培養,服務于社會的政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是教育發揮政治功能的一個最基本的途徑。”[1]
(2)教育傳播一定的政治思想,從而形成政治輿論來服務于社會的政治
(3)教育促進政治的民主化
(三)教育與文化
1.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1)文化影響著教育目的、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法。文化對教育目的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教育目的是不相同的,就如如我國古代的一些思想家,由于他們持有不同的文化哲學觀,他們對教育目的的認識就各不相同。
(2)文化還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人們不僅僅只在學校學習和接受社會文化,人們通過如廣播、電視、因特網等大眾傳播媒介以及文化宮、科技館、博物館甚至是教堂、寺廟等文化設施學習知識。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保存和傳遞文化的功能。“文化傳遞分為兩種,一是傳遞,二是,交流。”[2]任何一種社會文化想要傳遞下去,并讓其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就必須通過教育這條途徑來把文化轉移到人的載體上。
(2)創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創新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過培養擁有創造能力的人來實現的。人類文化就是人類社會生活智慧的結晶。
(四)教育與人口
人口的數量、人口結構、人口質量、人口流動都直接影響我國的教育狀況。人口的定義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一定區域、具有一定數量、質量以及結構的人的總體。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手段,而且教育程度提高會改變人們的傳統生育觀的家庭觀以及增加了婦女就業的機會。教育則是提高人口質量的基本手段,也是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合理化的人口結構有利于社會生產和各方面的發展。
(五)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的含義: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規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具有能動作用。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是:教育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等。
在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我們不僅僅只看到好的方面,它們之間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缺點和不足,這也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經過寫這篇論文,我又和我國的教育現狀結合起來得出了如下思考。
第一,應試教育仍然占主導地位。應試教育的特點就是死記硬背,死板的繼承和復制人類文明成果,這種教育束縛了人們的頭腦阻斷了中華民族科技創新的源泉。雖然近些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這些改革終是治標不治本的一些改革,中國的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為主,中國始終缺乏大量實用性人才。
第二,教育日趨功利化。教育的功利化日趨明顯,英語、鋼琴、計算機等考證成為學生熱,而中國傳統的文化經典,特別是經學,應經逐漸被遺忘在角落中,傳統文化的鏈條搖搖欲墜。雖然近年來有一些專家和學者提倡把中國傳統教育拾起來,建立一些國學班什么的,但是這些終是少數人才會去實行的措施。
第三,義務教育實施并不徹底。從我身邊說起,我們家鄉的中小學生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義務教育階段就輟學了,我覺得國家相關部門和學校,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監管,盡量把輟學率降到最低。
第四,中國教師地位低。俗話說“家有一斗糧,不當孩子王”。雖然現代社會教師的政治經濟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提高教師的地位,會有很多專業人才從事教育,中國的教育質量也會相對的有所提高。
[1]麻艷香,蔡中宏.在互動中發展的教育與文化—教育文化的關系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10.
[2]韓全會,張軍華.教育與人口的關系淺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張瓊(1989-),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5級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
G640A
1006-0049-(2016)16-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