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穎*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 100067
?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研究
杜穎*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100067
中小企業是我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通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更多的年輕人與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創業、經營與創新環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因在發展階段與自身資金實力上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更趨完善、規范的金融市場,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中小企業;金融市場;融資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長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得到彰顯。尤其是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的茁壯成長起來,截止2015年底我國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達1000多萬家,占我國各類工商注冊企業的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在促進就業、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自主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在看到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取得的可喜的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我國中小企業因在發展階段與自身資金實力上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更趨完善、規范的金融市場,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可以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繁榮、發展與壯大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建設,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為我國各級各類企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資金支持與服務,為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然而,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還存在很多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中以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不適應不協調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小企業融資領域,中小企業面臨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融資門檻高,等一系列融資難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一)融資門檻高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自身自身資金實力有限,要解決初創于成長期對于資金的需求,就必須依托金融市場,目前我國金融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主要還是以各級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各級國有商業銀行對于企業融資設置了嚴格的審批程序與風險控制手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階段和經營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弱、融資規模較小、財務管理規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等問題,使得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各級國有商業銀行一般都缺乏針對中小企業相關的金融服務方案。這就使得中小企業融資資質先天不足,融資門檻高、融資渠道狹窄。
(二)融資成本高
近些年,隨著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多樣化、要求也更高。可以說市場的需求是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的終極動力。目前,我國金融市場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除去各級國有商業銀行外,近些年一些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擔保公司、風險投資機構、私募基金、個人等也進入到金融服務市場,提供更加靈活、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但對于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中小企業,無論哪一主體、提供哪一種形式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融資成本都相對較高。如果中小企業有技術上的優勢、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的話,這樣的融資成本是可以接受的。而實際情況是,很多處于初創和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還不具備這些特質。
(一)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
中小企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在促進就業、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自主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各級政府應該對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發展與擴大再生產等資金缺口給予支持。各級政府應結合區域、產業與行業企業發展實際,制定出包括臺稅收優惠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來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通過向中小企業實行專項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提高和挖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通過財政貼息、政府采購等形式對中小企業進行貸款和資金援助,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自主創新、發展與擴大再生產等資金缺口問題。探索通過由政府、中介等機構為中小企業出具公正、權威的信用評價,建立健全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解決中小企業信用鑒定難的問題。
(二)中小企業應規范管理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門檻高,直接原因還是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弱、融資規模較小、財務管理規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等問題的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金融服務提供主體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就會設置更高的門檻,去規避風險。中小企業唯有規范自身經營與管理行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規范透明的財務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使投資人對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有信心,相信投資能夠獲得回報。中小企業為了解決融資難問題,必須要積極主動地通過上述舉措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門檻。
(三)完善銀行金融機構的中小企業信貸機制
中小企業的發展,事關國計民生。金融機構,尤其是各級國有商業銀行應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與信貸特點,積極主動地探索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的特定的信貸機制。確保銀行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在合作的過程實現雙贏。
(四)豐富融資形式
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高,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現階段的金融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完善和豐富的空間。一方面,應大力發展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中小融資機構與平臺,引導中小企業大膽嘗試股權和債券融資。引導社會力量與資金參與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規范民間資本融資,引導社會中的民間閑置資金流向中小企業,讓民間資本在更規范化和透明化的參與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的過程中,與中小企業實現雙贏。
杜穎(1990-),女,河北張家口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監管。
F832;F276.44A
1006-0049-(2016)16-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