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鹿
新疆大學體育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
論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王 鹿
新疆大學體育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人才,其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情況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對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針對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簡要介紹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現狀,闡述高校體育教學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獨特的作用。
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影響
(一)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不清晰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個高校的體育仍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仍停留在競技體育和運動素養的概念。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高強度和高負荷的訓練,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運動素質,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大都以“增強學生體魄”和”掌握運動技能”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并沒有具體的說明如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效的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比例比較小,不能很好的轉變學生的思想,形成正確的體育觀。此外,高校體育仍舊是重視實踐忽視了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忽視素質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大部分學生對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二)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不嚴格,課程安排不合理
由于教育體制的問題,長期以來教學都是注重理論教學和書面知識傳授,而對體育方面的教學管理并沒有像其他文化課一樣嚴格。從老師方面來說,造成了老師管理方面的不嚴格,對考勤的記錄不到位,容忍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等現象,教學態度不認真。從學生方面來說,造成了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的現象,也會出現上課態度不積極的想法。在課程的選擇方面,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理解不夠全面,加上對自己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了解也并不透徹,所以容易出現隨波逐流、隨大流的選課現象,經常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體育課程。從課程的內容安排上來說,很多課程對學生的性別、體質、年齡等方面都沒有加以區分,課程內容沒有做到具有針對性,所以對學生的具體影響效果并不是很好。從課程時間的安排上來說,由于文化課專業課的需要,體育課程經常被設置的比較少,時間安排也并不是十分合理,這從一定程度上也使體育的地位在整體教學中顯得比較低。
(一)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心理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高校體育活動,尤其是體育教學及各類競賽等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通過體育活動,調動全身器官的參與,促進腦的開發和利用,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同時減緩應激反應,提高腦力勞動的工作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腦力勞動引起的疲勞,緩解大學生緊張的內在機制。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改善神經系統的工作功能,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達到釋放壓力,減輕負擔的效果。有研究結果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能使運動者的注意力、記憶力、反應力、思維等能力提高,還能幫助其形成穩定的情緒,開朗的性格。好的身體素質,會帶來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能通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間接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幫助學生處理情緒問題,減輕心理壓力
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放松人的心情,使人的情緒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形成長期穩定的體育鍛煉習慣,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好處,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往往可以通過參加不同的體育項目,達到不同的減壓的目的,同時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和同伴一起,更有助于舒緩自己的壓力,在與其他同伴的交往過程中,相互監督,改變自己之前不好的習慣,形成更好的生活習慣,陶冶情操,穩定情緒,激發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隨著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學生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從而促進自己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三)鍛煉學生頑強意志,增強抗壓能力
很多學生會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比如失眠、抑郁等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的抗壓能力比較低,一個原因是自身的意志不夠堅定,經常是想要完成一個目標,卻因為意志不堅定就半途而廢,另一個原因就是抗壓能力差,在自己的目標無法實現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挫敗感,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體育鍛煉是需要學生長期堅持的活動,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也是對學生的意志進行磨練。
(四)改善人際關系,增強適應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外在條件,高校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面臨著處理人際關系的問題,不恰當的人際關系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十分不好的影響。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能夠通過不同的項目將同學和教師組織起來,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平等友好的訓練和比賽,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同學之間,同學和同學之間會產生多向互動,人際交往比較頻繁的發生,彼此能夠產生信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可以鍛煉和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容易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它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優勢就是能夠通過組織不同的比賽活動、競技項目等,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的能力,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的人際交往的活動平臺。從社會化的角度來看,各種類型的體育項目也是不同的社會生活的模擬,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這些內容的時候,如果同時加以有深度的教育和啟發,就能夠讓學生對體育、對生活有更清晰、更直觀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高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發展高校體育教學有著增強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適應能力,鍛煉學生頑強意志等強大功能,但是目前高校體育發展的現狀并不樂觀,很多地方不完善,存在漏洞,還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重視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高校教學體制的完善,為國家培養全能型人才。
[1]王紅蕾.新疆大學生田徑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現狀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4:45-50.
[2]徐福斌.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04.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