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輝
河南大學心理系,河南 開封 475004
?
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黃莉輝*
河南大學心理系,河南開封475004
學困生向來是教育學、心理學所關注的對象,學業自我效能感對于學困生學習任務的選擇、面對學習困難的態度、學習潛能的發揮、學困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自我效能感對于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和將來的個人成就有著決定作用。本論文在認識到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進而探索出了從體驗成功的喜悅、榜樣示范、創造良好環境、優化教師隊伍幾個方面來提高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途徑。
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培養
近年來,隨著對學困生研究的不斷深入,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解決學困生的學業問題十分必要,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影響學困生學業的重要因素,加強對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深入研究也同樣急不可待。作為學生信念的核心,它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學業成績,而且影響學生將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因此,研究這個問題對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個體確信自己能夠圓滿完成任務的主觀體驗。[1]他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對自己是否有能力順利完成事情進行的推測。自我效能對心態和行為都有積極的影響,而且有研討證實效能預期不只是對活動和場所的抉擇有著影響,更是對努力程度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2]可見效能感有著重要意義。
學困生指的是有些學生雖然在智力方面表現正常,但是在聽說讀寫算以及推理的學習方面呈現艱巨的困難,這些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成績低下,學業在一段時間內達不到規范要求。[3]學業自我效能感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是學習者本人在針對自己學習成就的基礎上對自己一度的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的主觀推測和判斷,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范圍內的學習才能的表現。[4]
大量研究證實,學困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生作用:
(一)影響學習任務的選擇
每個人在面對一個新的工作時,都會對這個任務或目標的價值進行評估,若是任務或目標的價值足夠支撐自己的行動動力才會有接下來的行為計劃。[5]對于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而言,他們在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的同時,會考慮到任務的挑戰性,這是激勵自己行動的動力。當一個學生缺乏完成任務所具有的信念時,他有可能不會采取接下來的行動或者選擇一個對自己而言比較容易實現的目標,學困生正是由于不能很好的預期和計劃自己的學習,自我效能不夠堅定,帶來了學業興趣的喪失,會造成較低的學業成就。這正如考研填志愿一樣,當一個學生認為自己很難考上清華大學時,他是不會報考的,而是會換一所容易考上的學校進行報考。
(二)影響面對困難的態度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決心和勇氣是克服困難的動力支撐。影響人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關鍵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還影響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保持性;正如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學生感覺自己在學習理科課程方面沒有天賦,理科課程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很低的話,就容易在學習理科課程的過程中向困難屈服,但是對于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來說,即便在學習理科課程過程中遇到難題時,但總會開動腦筋,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決不輕言放棄。正是偏低的自我效能感,使學困生不能夠完全致力于學習,且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堅定的毅力。
(三)影響學生潛能的發揮
自我效能感必然會在相應水平上影響學生的情感反饋方式和思維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在面對失敗時,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不足;還會在失敗的重壓下,夸大潛在的困難和挫折,嚴重的心理壓力正是在這種思想下產生的,可能的失敗和不良后果會吸引他全部的注意力;對于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情境的上,拼搏的動力會因為困難和挫折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換取更大的努力,及最大程度發揮自身潛能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較高。結合實際,發現對于同等的任務,同等的情景,常會有發揮失常和超常發揮的表現,這在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我效能的影響,越是能夠正確的分析行為的狀態和自身的反應模式,越有利于自身能力的發揮,更有甚者可以開發固有的潛能。學困生正是由于不知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實現目標,這會束縛學生能力的發揮,長此以往使其學習成績更差。
(四)影響學困生的身心健康
學業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一般會信心十足、心情愉悅地進行各種學習活動,但是學困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較低,稍有困難的任務就難以承受;認為是自身的不足造成的失敗,無限夸大自己的無能,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也會在這種情境下產生,這樣狀況會進一步降低學習的效能,還會嚴重損害自身的心理健康。觀察周圍,不難發現現在的自閉癥兒童增多了,內向的學生也不少,甚至還出現不少的青少年犯罪;經過分析研究,從造成他們不良行為的心理因素上看,不排除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通過大量的分析和觀察研究發現影響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最初學習行為的成敗
即經由自己學習過程中所獲得信息或者直接經驗。最初學習行為的成敗在很大水平上影響了自我效能感的構成。學習行為的成功可以使自我效能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學生置信本身的學習才能;反之,屢次的學習失敗會使學生疑心本身的學習才能,尤其是在學習剛剛開始的失敗,因其不能精確地反映失敗是因為學生沒能夠全心全意致力于學習和不利的環境,這容易使學生把緣由歸納為本身才能的缺乏。不過,每個學生面對的狀況是有差異的,受影響層次也是不同的。對于自我效能較高的學生,他們會從尋覓環境要素,分析自己努力程度等方面尋找成敗的原因,這樣失敗反而會提升他們的學習。學困生正是在學習的最初時期容易遇到種種困難,遭受多次失敗,還不能正確的分析原因,引起了習得性無助,這樣會使學困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下降。[6]
(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替代性經驗
替代性經驗指的是學生在觀察榜樣的學習行為中所吸取的經驗,所換得的學習借鑒,這種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榜樣的示范行為而獲得的經驗和學到的學習技巧,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過程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一個學生看到與自身差不多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時,也能夠以學習標兵的事跡激勵自己,自信心加強,更加相信自身也一樣有那樣的才能來實現類似的行為操作。有獨無偶,在中國的教育大環境下,對學生往往是按成績排位的,學困生周圍往往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所交的朋友也大多是成績較差者,學困生經常看到周圍朋友學習上的失敗,或者遇到困難就破罐子破摔,這樣更加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對于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盼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時這種過于的期盼是有些學生成為學困生的根本原因。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教育期望會做出對孩子有較高的學業要求,有些孩子難以長期承受這種壓力,會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很難集中精力,學習成績下降是必然的;成績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會招致批評、粗暴的懲罰,這種長期的打罵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的叛逆更不會努力學習,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學業自我效能感進入了最低點。
(四)教育“冷暴力”壓力
教育“冷暴力”壓力指的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中,老師利用非暴力手段對學生進行心靈上的處罰行為和不作為行為。教師通過冷漠、冷眼相對、放任、漠視、遠離、譏諷、毫不關心或者其他的非暴力手段,不公平地對待學生。老師把學習差的學困生視做拖累,放在班級的角落里一邊不聞不問,老師還把屢次犯錯誤的學生批評地一無是處,這些學生久而久之成為了班級的邊緣人物。[7]老師的評價是學生最看重的,老師的對自己的放棄讓這些學生覺得學業無望,心理壓力自然產生,在這種壓力下,學困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降低,學習成績下降。
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則影響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培養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是幫助學生走出學困生群體的主要內容之一。
(一)創設成功體驗的機會
有研究提出,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功的學習經驗。成功的學習經歷會提高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而不斷增長的學習經驗會使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更加穩定,由此,教師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安排一些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就感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日益提升,學習自信心的增加,促進了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二)提供替代性經驗
這是學習者通過觀察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行為獲得的間接經驗,以此為提升自己的學習成就提供借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榜樣作用,這是通過樹立榜樣示范作用,從他人成功的經驗中得到啟發,以此作為自己今后行動的成功的替代性經驗。老師應當為學生的協作學習和經驗交流提供有效的環境,優等生可以與學困生成為同桌,這樣的合作學習和經驗交流可以為學困生提供觀察學習的機會與環境,在與老師和優等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經驗,通過觀察提高學習技巧,慢慢提升學業成績,相應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8]
(三)做好家長工作,重視學困生自我效能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時刻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家長們應當提升自己的素質,多學習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要再用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家長要高度認識到發展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為孩子營建一個舒適諧和,積極向上的家庭氣氛,運用恰當的方式關心孩子的學習,堅決避免體罰的教育方式。確立符合實際的學習目標,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9]
(四)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拒絕教育冷暴力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學生的發展質量和方向,為此作為教師應當樹立這種理念:轉化一個學困生的重要性應當與培養一個優秀學生是一致的。學困生會因為學習差或多或少受到老師的“冷暴力”壓力,這是不正確的,為此老師理應把每一個學生看作是學習、發展的主體,對待學習成績不應該急于求成;即便學生真的犯了錯誤,需要“略施薄懲”,也應該把懲戒的出發點建立在對學生的尊重之上,采納恰當的方式與“學困生”對等來往,構成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讓他們以一種輕松和諧的情緒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這樣能夠激起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以此增加他們的學業自我效能感。[10]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學業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困生而言更是重要,為了能夠幫助那些學困生有效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層層困難,使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得到很好的改變,要想幫助學困生重樹學習的信念,培育他們的學習趣味,使他們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快樂,更需要把培育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上日程。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20.
[2][美]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周東濱.論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探索,2008(5):122-123.
[4][美]班杜拉.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毋靖雨.“學困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探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27(4):171-173.
[6]童桂容,徐偉,蘇靜.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1):87-88.
[7]李勇.“教育冷暴力”的危害與解決[J].中國德育,2007(9):67-68.
[8]李艷麗.培養小學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思考[J].德育探索,2009(11):84-85.
[9]高翔,王麗云.淺析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J].科學管理,2013(2):92-93.
[10]陳栩,張建霞,郭斯萍.談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6(9).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HHUANG Li-hu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 feng 475004
Poor student was the focus of pedagogy,psychology,the choic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for poor student learning tasks,in the face of difficulty 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potential of play,poor studen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us self-efficacy for poor stud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ehavior and personal achievement ha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future.In this paper realized the poor student self-efficacy theory,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elf-efficacy formation factors,then explore the from experience the joy of success,model demonstration,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improve the way of poor student academic self-efficacy.
Learning difficulty;Academic self-efficacy;Training
黃莉輝(1991-),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5級基礎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心理學。
G442
A
1006-0049-(2016)17-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