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蕊
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人文關懷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石 蕊**
長春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在高校教育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是密不可分的,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的指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人文關懷著手,因此在未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文關懷的缺失,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生個性塑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才能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賦予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人文關懷就是指對人的生存現狀關懷,因此我們可以說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人的尊嚴價值,通過對人的狀態權益維護,推動人類思想解放的熱潮,從而為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修養建設一直是學校的重點教育工作,也是黨和政府對高校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新時期,建立以人文關懷為價值體系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身心素養的有效措施。
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三點弊端,首先是忽略了學生在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因此學生對于這種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早就失去了興趣,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也禁錮了學生對于一些政治理念的想法,因此學生的進步意識與政治概念理解才會停滯不前,并且很容易受社會中的外界因素影響,缺乏主觀意識上的判斷[1]。其次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思維創造。人文關懷注重學生的個體感受與主觀價值,而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卻往往與之背道而馳,別無二致的課程安排,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與一成不變的教學應用卻施加在行色各異的學生身上,因此這從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但不利于學生的性格培養,有時也會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對于學生日后就業發展存在潛在的阻礙作用。最后是強行制約,缺乏關懷,當下的高校教學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素質,因此學生的情感往往無法滿足訴求,同時院校為了方便學生管理,將一些規章制度過分強制化,這從很大程度上就激發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并且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因此教師對于學生思想把握不清,無法為學生提供確切的幫助。綜上,我們不難發現,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人文關懷,影響到大學生的長遠發展。
(一)構建學校黨政共管的領導機制
在教育部推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意見中,明確的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以學校黨干部、共青團干部為核心,授課教師、輔導員為輔的教育體系,通過思想理論課、社會哲學課為依托,共同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2]。針對于此,高校只有根據文件指示規定,從人文關懷的評價體系出發,建立有效的責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過黨政共管的領導機制,將學生的德政教育工作明確分工,進而落實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在共同努力協作下,將學校的管理工作和黨組織的運行工作落實到實處,不斷接受教育部門最新的教學指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人文關懷的引導下,為學生創建和諧舒適的校園生活,進而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校園文化支持。
(二)注重學生個人理念樹立,引導正確三觀
個體的思想理念直接決定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行為標準,是考核人素質涵養最好的依據,大學階段學習,對于人的一生而言,是處于一種思想成熟的穩健時期,很多東西,學生通過主觀判斷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學生步入社會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認識,直接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德行發展。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為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教育,正是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通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即使在世界潮流的沖擊下,也不會轉變自身的價值信念,在面對社會中的誘惑時,不會感到迷失,在競爭崗位越發殘酷的時代,也不會輕易動搖,時刻堅持自身理想,愿意為之不懈奮斗,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生活至關重要,對于社會人才建設推動也存在一定必要性。
(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素質培養
愛國主義意識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認識正是人文關懷的價值核心,通過培養學生的民族感與文化認同感,形成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將身為中國人當作是一件自豪的事情,進而產生國家興亡,自身有責的人文觀念[3]。其次是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道德觀念是衡量一個人的準繩,也是未來的經濟建設中,社會對于學生的素質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除了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將基本的道德素養、職業操守灌輸給學生,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做到真正的德才兼備,所以在筆者看來,最好的人文關懷,就是可以構建符合學生切身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綜上所述,相比較傳統教育手段,人文關懷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因此也更加實用,大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就業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現人文關懷,才是真正的理解關懷學生,從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1]司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2]薛建輝.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規劃的關系[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06).
[3]王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淮北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G
A
** 作者簡介:石蕊(1980-),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長春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