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珊 林曉芬 鮑夢婕
廣東培正學院經濟學系,廣東 廣州 510830
志愿者的勝任力研究
——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為例
陳靖珊 林曉芬 鮑夢婕
廣東培正學院經濟學系,廣東 廣州 510830
經大量研究發現部分大學生在做志愿活動時并非很好地完成志愿服務,存在許多不足。解決“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完成志愿活動”這一問題將對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一定幫助,并且能夠真正將志愿精神貫徹到底,因此我們對這個現狀做一個“志愿者勝任力”的培訓研究。
志愿者;三下鄉;勝任力
由于社會發展下,物質逐漸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多人想要追求精神上的財富。城市的文明,物質的多少和精神的發達,這都推動了公益事業的發展。也就是說,將會有更多的志愿群體或個體加入這個領域。本文以大學生“三下鄉”為主載體,對志愿者勝任力的培訓與研究將提供深遠意義。
大學生自愿者的服務工作通過社會服務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大大擴展,大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層面的,還有隱性的教育,校園文化的發揚。大學生個人修養的提高同時也可以通過參加大學生志愿者服務來實現,在服務的過程中,培養優良品德對于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大學生的個人修養會影響到今后的全面發展,所有個人修養價值是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通過研究“志愿者勝任力”,可以解釋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更深內涵。
志愿活動的服務工作有個體志愿者的服務也有群體志愿者的服務,作為個體,一名好的志愿者不單單只需要具備個人優秀的品質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作為志愿者組織也是如此,這些都是志愿者勝任力的表現。如何在我們去完成志愿活動時能更好的發揮志愿活動的優點,事半功倍,這就需要研究每一位志愿者具備什么樣的勝任力才能完成志愿服務工作。
在許多中文文獻中學者們根據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常將他翻譯為“才能”、“勝任力”、“素質”等。與我們日常所說的“能力”一詞相比,“勝任力”更為復雜,其主要強調個人的潛在特征。該詞最早于1973年由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其可以包括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并且能顯著區分優秀與一般績效的個體特征。[1]
在中國,勝任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諸子百家們就已經對國家領導者應具備怎樣的勝任力發表了許多言論。最出名的莫過于孔子所表明的觀點,一個合格的國家領導者應該具備“仁”“智”“勇”三個方面的素質。當今現代也有許多學者對“勝任力”一詞進行了研究,其中有部分學者從廣義的角度定義勝任力,認為它的涵義可從職業技能、行為和戰略綜合三個維度來界定。
綜上觀點,根據志愿者服務的表現,本文且以廣東培正學院經濟學系“童心·同夢”社會實踐服務隊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志愿者的勝任力進行分析探索。
聯合國將志愿者定義為“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活動者”,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且奉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的人。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志愿者是這樣定義的:“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在不謀求任何物質、金錢及相關利益回報的前提下,合理運用社會現有的資源,志愿奉獻個人可以奉獻的東西,為幫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愛心性服務活動的人。”[2]
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在勝任力方面,就有其特殊要求。
(一)知識方面的勝任力特征
作為一名合格的“三下鄉”志愿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這是毋庸置疑的。所謂“三下鄉”是指“衛生下鄉”、“科技下鄉”、“文化下鄉”,那么作為一名志愿者前往部分偏遠地區進行“三下鄉”活動必須具備一定的衛生知識,科技知識。當然,文化一詞已經充分的體現了知識的重要性。拿此次“三下鄉”為例,我們所在的隊伍前往的是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界炮鎮進行“三下鄉”活動,在此次的活動中我們其中的活動內容包括有地理課堂以及英語課堂等趣味課堂,這些課堂對我們的志愿者就有一定的知識要求,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以及英語知識,那么此次課堂則無法開展。同時我們此次“三下鄉”所針對的對象是留守兒童,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周恩來曾經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即是追求知識的一種體現。少年強則國強,因此我們的對象中很大一部分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作為一名“三下鄉”的志愿者需要帶給他們知識,教會他們知識。
(二)技能方面的勝任力特征
技能一詞看起來雖簡單但卻含義深刻,指掌握并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即技術、能力。那么作為一名“三下鄉”的志愿者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呢?文化的技能,衛生的技能,科技的技能,這三個技能看起來雖然小卻涵蓋廣泛。拿“衛生技能”為例,“三下鄉”中要進行衛生下鄉那么志愿者就需具備一定的關于衛生方面的技能,例如求生自救技能,該技能看起來雖與衛生搭不上邊但卻有著深刻的聯系。在偏遠地區衛生方面遠遠落后,那么就會出現很多食物中毒或是不注意衛生等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解決那么就要求我們具備此技能,同時在無論任何活動的志愿者都是如此,當我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了突發狀況,或我們服務對象的生命受到威脅時,這就需要作為志愿者的我們使用我們所具備的技能去解決這一問題。
(三)自我認知方面的勝任力特征
自我認知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通過對自身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狀態的認識,包括了對自己的動機、意圖的驗證與評價。
為了更好地適應志愿服務的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應該對自己的體魄、欲求、動機、意圖、思想、感情、智力、個性特點有所認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認知框架的影響和制約,正如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時候應該詢問一下自己身邊的朋友,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參與心理是社會人士要求成為志愿者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維系志愿者在機構中參與志愿活動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須對參與心理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四)特質方面的勝任力特征
作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需具備一定的特質,①所謂志愿者即志愿者是自愿的,是無償的,不像是創業、打工,志愿者是不計報酬的;②志愿者是服務于社會的公益事業,所做的都是不在自己的本職職責范圍內的;③志愿者的出發點不是好奇心的滿足,而是對社會的回報;④志愿者是奉獻自己的力所能及,不圖報酬。綜上所述可歸結為: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
(五)社會支持引領方面的勝任力特征
作為一名志愿者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引領,在歐美國家擁有很多公益性的組織,為何他們的組織能夠很好的發展,離不開國家以及社會的支持。同樣,我國為鼓勵廣大人士奉獻自我,參與志愿活動也進行了相關鼓勵活動。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不乏缺少志愿活動的人士。2012年,堅守藏區12年支教的胡忠,謝紹君夫婦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頒獎詞是這樣說的: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同樣地,前往貴州支教的徐本禹在2004年讓全世界感動了。他從繁華的城市走進了大山深處,用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抗住了傾頹的教室,抗住了貧窮和孤獨,抗起了本來不屬于他的責任。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究竟有什么樣的力量感動中國,感動千千萬萬善良的人們?
志愿者行動是應對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開展起來的,具有豐富的社會價值,它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推進社會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志愿者實踐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志愿者行動的社會價值,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也就需要社會的支持與引領。
要進行志愿活動必定少不了對參與志愿活動的志愿者進行培訓,以下將以廣東培正學院“童心·同夢”社會實踐服務隊的暑期三下鄉為例分為前期準備、中期培訓以及志愿活動的反饋進行探討。
前期準備:在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前,我們所在的隊伍進行了前期準備工作,首先是隊伍的組建。隊伍的組建自然缺少不了隊員,我們隊伍的隊員都是通過面試篩選而來,這就是前期準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接著是活動策劃書的撰寫,一個好的活動必然缺少不了活動策劃書,志愿者們在活動中該去如何完成活動該準備些什么,以及我們所需要培訓的方向都離不開策劃書的撰寫。在準備好物資以及策劃書完成隊員招募完成后我們開展了幾次大概的會議,會議主要先從講解方面入手,對一名基本的志愿者應該如何做進行了一定的簡單培訓講解。
中期培訓:我們的中期培訓主要是進行更深入更細節化的培訓。首先是志愿者才藝表演的培訓,“三下鄉”服務的對象中大部分是小朋友和老人,針對他們的喜好,志愿者需學習一定的才藝吸引他們的眼球,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才藝,那么部分志愿者要配合主要負責人就要進行相關的才藝培訓。接著是技能培訓,在三下鄉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各種技能,例如如何使得課堂講解更加生動,三下鄉活動中的每一個課堂都需要進行備課,且前期不斷的進行課堂培訓預演。還有如何與當地人進行溝通遇到緊急情況如何進行處理等方面的培訓。
活動中反饋:當完成了所有的前期中期的準備工作之后,我們前往了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界炮鎮界炮中學開始了我們的“三下鄉”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項活動都開展的非常順利。因為前期充足的準備沒有遇到較大的問題,因此可以充分的說明前期準備以及對志愿者進行培訓的重要性。因為在活動的開展前有經驗的志愿者或是權威人士對志愿者進行了相關的培訓,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遇到類似問題時自愿者便懂得了如何去解決問題,因此無論是工作效率或是活動效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因此,如何使得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自身具備的各方面技能,使志愿活動能夠更好的完成,志愿者的勝任力不可或缺,對其勝任力的培訓更是不可或缺。志愿者勝任力的培養應當受到高度重視,這對提高志愿活動質量有著深刻的影響。
[1]張翠翠.“服務學習”對于志愿者培訓體系建立的啟示——以南開大學“服務學習”課程為例[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03:49-53.
[2]張姝.我國志愿者培訓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3]邵振剛,鐘婉儀.大學生志愿者培訓發展模式研究[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02:24-29.
[4]劉偉.大學生志愿者培訓模式初探[J].理論界,2011,10:151-153.
[5]李興睿.淺析志愿者培訓中的參與式方法[J].天府新論,2008,S2:14-15.
[6]伍德勤.大學生社團活動理論與實踐[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