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凡
吉林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0021
淺析試論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的方法
李小凡
吉林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0021
人們每天通過瀏覽新聞了解社會和國家發生的大小事件,而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新聞在表現過程中也需要摒棄傳統長篇大論的模式,盡可能使用最為簡單凝練的語句提煉出新聞中的核心主題和重要內容,以便受眾者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把握新聞的中心主旨。因此這也對新聞工作者采編新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通過簡要探討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的方法,以期能夠為相關新聞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幫助。
提煉;表現;新聞主題;方法
新聞主題看似是在一瞬間產生,其實卻經過了漫長的提煉過程,廣大新聞工作者將自己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與建議融入在新聞報道當中,用最為理性的思想幫助人們深入剖析新聞的核心內涵。但長篇累牘的新聞及新聞主題并不能夠有效明確新聞的核心立意,幫助受眾者迅速抓住新聞的本質屬性,因此本文將在此基礎上,重點圍繞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究。
所謂的新聞主題指的就是以記者為代表的新聞工作者對于該新聞事件或者某一現象問題提出的根本看法與建議。而提煉新聞主題就是指新聞工作者利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將自己的感性思維與認知過渡到理性認識層面當中,進而完整的突出新聞事件的核心本質,抓住新聞及客觀事物的內在個性[1]。在采編新聞的過程中提煉主題將始終貫穿其中,若無法準確提煉出新聞主題,那么最終呈現出來的新聞稿件就只是一堆素材的簡單堆砌,甚至邏輯不清、語言不通。極大的影響了受眾者瀏覽新聞的體驗與感受,因此要求新聞工作者在編輯新聞報道時,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新聞主題,緊緊圍繞主題展開一系列的策劃活動。
(一)注重生活積累形成觸點
越是深刻的新聞主題往往越是蘊含在豐富的生活積累當中,新聞工作者通過對平時的日常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與思考,并且結合大量的調研數據,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觸點,而一旦在采編新聞的中途遇到某一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誘發這一觸點,將會得出最終具有真正意義深刻的新聞主題[2]。比如說很多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受母語的正遷移影響,習慣使用拼音用于記憶英文單詞的發音,而同樣是在報道最近受到全球矚目的G20杭州峰會新聞時,針對杭州如何迎接大批量的外籍人士、如何做好禮儀外交等方面的新聞內容時,南都日報的記者卻另辟蹊徑,在網絡當中展示了一幅杭州市派發的“英語速成100句”手冊的截圖,在截圖當中每一句英文句子的旁邊就是其正確的中文翻譯,而在英文句子的下方正是用中文標注的英文單詞發音,比如說Thank you標注的就是“三克油”,Nice to meet you標注的就是“耐斯圖米特油”等等,記者在該篇新聞報道當中用幽默的筆觸全方位展現了杭州人民對G20峰會的重視,以及可愛的杭州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和同胞。正是有了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才能幫助記者采用獨特的視角抓住事件的核心,在該篇報道當中受眾者不僅能夠了解G20峰會的具體進程,同時還能夠直觀感受到杭州人民的可愛與熱情。
(二)借助采訪搜集新聞素材
采訪本身頗有意思,記者通過與采訪對象進行反復的溝通和交流,能夠從采訪對象的言行舉止當中發現新鮮的新聞內容,新聞工作者通過采訪可以搜集大量的新聞素材和探尋真實的新聞本質,而這一過程也將為后期提煉新聞主題提供重要的幫助[3]。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加大對采訪的重視力度,并且不斷強化自身的采訪能力以及采訪技巧,全方位搜集各種與新聞事件息息相關的素材,在采訪過程當中為了盡可能保障采訪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采訪結束后記者還需要對采訪內容可信程度進行再次驗證,同時盡可能完整的保留采訪對象的音頻、視頻以及其他資料,為接下來提煉和確定新聞主題奠定良好基礎。
(三)整理分析素材確定主題
提煉新聞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通過整理并深入分析采訪搜集得到的新聞素材,找出新聞事件中的關鍵點與核心要素,進而最終確定新聞主題。而在分析新聞素材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需要完成一個由片面到全面、抽象到具體、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比重的原則對事物的客觀規律進行高度總結。通常情況下,為了避免確定的新聞主題空洞無實,新聞工作者可以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通過抓住新聞素材中的某一角度或某一細節,進而表現出大而繁雜的新聞主題[4]。比如說在報道某準大學生遭到電信詐騙之后不幸身亡的新聞事件時,記者正是通過抓住詐騙分子如何準確獲知受害人身份信息這一點,對我國公民身份信息等隱私泄露問題嚴重這一情況進行深入報道,通過鞭策政府加快對移動通信運營商進行嚴格管理,及時找尋信息泄漏源,從而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記者將“身份隱私泄露”作為新聞主題,不僅突破了原有的素材內容,同時也將人們由單純哀慟年輕生命的消逝轉化至深層面的思索和反思。
(四)合理布局材料表現主題
在明確新聞主題之后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的表現新聞主題,在此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必須及時處理好新聞素材與主題之間的關系,按照新聞素材與主題之間內在關聯性進行排列,刨除與新聞主題關聯較小的素材內容,只保留與新聞主題緊密相關的素材,這也是前文提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不僅如此,新聞工作者還需要對新聞稿件進行合理編排布局,采用詳略得當的方式,在文章的開頭處點明主題,在文章的中間段落當中論證新聞主題,在文章的結尾處升華主題,利用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性使用流暢的行文筆觸,將自己對于新聞的看法和意見貫穿其中,進而使得新聞主題能夠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受眾者面前。
總而言之,一篇優質的新聞稿件必然需要新聞工作者在采編新聞的過程當中,通過平時對生活經驗的積累與日常觀察,借助采訪等方式搜集大量新聞素材,抓住新聞事件的核心要素,并且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明確新聞主題,最終通過合理編排新聞內容將主題真正展現給受眾者,完成新聞傳播和價值輸出的任務。
[1]王英哲,李曉東.電視新聞主題的提煉與表現形式探析[J].記者搖籃,2015,03:47+46.
[2]饒德江,莫梅鋒,熊蕾,汪瀟,劉瀠檑.試論提煉和表現中國電視新聞主題的方法[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5,00:66-157.
[3]潘文焰.提煉和變現新聞主題的路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4]饒德江,莫梅鋒.上下求索中創新開拓——淺析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提煉與表現新聞主題[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6,Z1:42-119.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