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凱杰*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
論高職教育中的人文素質培養
邱凱杰*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德陽618000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里的應用型指的是高職教育下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而綜合素質是指學生的道德品質,人生觀,審美情趣等,這些都屬于人文素質的范疇。在社會生活中,專業技能是作為立足社會的根本,但綜合素質卻是與人、與社會相融合的能力。因此,高職教育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高職教育;人文素養;人才
人文素質教育包括道德和審美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包括與人相處的能力,職業道德,責任感等方面。
我國當代的高職生,都是出生于95后的一代,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備受寵愛,有獨立的個性。但在道德教育方面,這代人缺少責任感,在家庭中也沒有尊老愛幼的意識,主要是家長從小將他們當做生活的中心,才使他們有唯我獨尊的意識。因為是獨子,少了傳統的兄友弟恭的謙讓觀念。因而在生活中顯得自私,不懂得謙讓。這些現象的產生容易使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久而久之,使責任感意識淡薄。
這些生活中形成的不良習慣,如果在學校不加以糾正,將來走上社會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不良后果。在工作中難于與人相處,缺乏團隊精神。責任感的缺乏更是難于擔當大任,這樣即使有專業特長也難以發揮。
自我約束能力的缺乏不僅別人難以產生信任感,在生活中這樣的不良習慣也會引起家庭失和。審美教育主要和正確的人生觀相關聯,在生活中,要培養積極向上的審美觀點,才能明辨是非,具有分辨美丑善惡的能力,這也是人生價值觀的一部分。審美觀除了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外,還有另一種能力,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美好,具有高雅情趣,遠離生活中的粗俗。在工作中,具備審美能力才能創新。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學校經過三年的學習,就要走上社會。因此在教學中,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為了他們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后的產物,其目的旨在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這個宗旨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但在教學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因為是培養專業人才,加上擴招后,學校之間存在競爭。一些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將主要精力用在專業培養上,將就業率當做目標。這樣一來,對人文教育就不重視。
也有些學校對人文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以為人文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實人文教育包含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它涉及文學、歷史、自然科學、美學、音樂以及心理學等方面。人文素養的核心部分才是思想道德。
我國的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立方面,重視所謂的“主課”,如語文、技術專業課。語文中包括人文性和工具性兩種,但在教學中常常突出工具性,忽視人文性。對于其他“副課”,如音樂、美術這一類,很多學校都不開設相關課程,因為這些對于學生的就業沒直接聯系。就這樣,在教學中以實用性為主,必然會使人文教育嚴重不足。
由于人文教育不足,很多高職學生的人生理想就是找個好工作,掙錢。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對世界變化也漠不關心。在道德方面缺乏同情心和仁愛精神,不僅對于與人無關的人如此,對待家人也是如此。對于父母只知道索取,沒想到要回報。因為缺乏美育,很多人的審美能力也低,在生活中缺少發現美的能力,沒有自己的見解,盲目從眾,跟風。這樣在工作中也缺乏創新能力。
人文教育的缺乏,還容易導致心理疾患。很多人走上社會后,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容易氣餒。通過不斷地跳槽來規避風險,卻不能直面困難想辦法克服。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識在語文教學都能獲得,但高職語文常常忽視了這些。
(一)要將提高人文素養當做培養目標
提高人文素養教育,關鍵在于辦學者的教育理念轉換。高職教育的目標不能停留在就業這個簡單的層面,而要和“樹人”觀念相結合。高職學生不是作為一個技術者存在于社會上,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存在的。最為一個社會人,最重要的是處世能力。只有那些胸懷坦蕩,具有仁愛之風的人,才能在社會上廣受歡迎。這樣的人即使沒有特殊的技能,別人也愿意幫助他,他獲得的機會更多。同樣,只有具備人文素質的人,才能利用自己所學的技能服務于社會,并且不斷創新,這才是高職技能傳播的目的。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應該將人文教學和技能傳播作為教學目標,培養有素質的人才。
(二)加大人文教育的課程設置
人文素養和數學,物理這些課程不同,它需要從多方面吸取,不是一蹴而就,沒有公式和定理。加強人文素養,需要從不同的學科中來獲取,從語文和歷史中學習前人的思想精華,還可以從文學作品中,學習中外名人如何面對逆境,這樣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需要開設美術、音樂這些藝術之類的課程,讓學生學會欣賞。在道德教育方面,要讓學生學會正確與人相處,還要具備責任感,這就需要從我國傳統的儒家著作中去學習,我國的儒家作品中就有關于處世、為人、責任感方面的論述。除了開設人文課程之外,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像讀書、體育,畫畫,唱歌,演奏樂器等,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增加美育。
(三)從生活中學習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不僅存在于不同的課程設置中,它更存在于生活中。在高職院校,應該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生活自理開始,學會洗衣洗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間,這樣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保持整潔的生活環境和有規律的生活。
高職學生都有社會實踐的學習環節,這不僅是將專業技能付諸于現實的機會,也是將人文素養和生活相結合的過程。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人交流合作,來提高自己的社會生活能力。從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因而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總而言之,人文素養存在于生活和文化中,需要不斷地去發掘,學習,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育之外,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掘學習。
[1]馬元清.探究大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J].現代交際,2016(03).
[2]肖嫻.人文精神培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5.
邱凱杰(1986-),男,漢族,重慶人,碩士,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污水處理技術。
G711A
1006-0049-(2016)16-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