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
論我國的行政立法體制
李想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新鄉453000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機關通過法定形式將某些立法權授予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得依據授權法創制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法律觀念得到了進步,我國行政立法體制則體現出了一定的問題,對于行政立法體制的完善是不可避免的,要求我們從立法程序、立法監督立法權限等多個層面對行政立法體制進行完善。
行政立法體制;問題;完善
立法體制是關于一國立法機關設置及其立法權限劃分的體系和制度。行政立法體制就是有關行政機關的立法權的劃分和行政立法主體設置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其核心是行政立法權限的劃分。行政立法權的來源問題和行政立法權的分配問題是行政立法體制的兩大主要部分。
我國的立法體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進而實現我國法治的最終目的,而在完善我國現行行政立法體制的同時要從整體上保證符合我國的國情。
(一)缺乏民主性
觀察我國現行行政立法,由行政機關制定的,只需向上級領導負責,其職責就是從執行法律的角度設定規范。這就使得我國行政立法缺乏民主性。很容易出現部門保護和偏向于部門利益的立法。有人認為,行政立法缺乏民主化可以通過確立聽證制度、開展立法調查、增加公眾參與等方式解決。但是內部的監督機制尚不能完全滿足立法執法公正的要求,民主的參與也顯得十分重要,缺乏民主性的行政立法和執法勢必會造成行政機關和權力對象的不平衡。我國現行行政立法體制民主性的缺乏,違背立法民主公正原則,不利于實現我國法治的最終目的。
(二)程序的不完整與規則的不完善
民主立法范圍廣,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參與到立法中去,而且在立法過程中著重體現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性。“群眾路線”要體現在立法過程中。我國憲法中明確行政責任,滿足了行政管理的需求,然而卻可能造成行政管理的不民主,繼而由部分主體進行的立法不可能具備很好的民主性;行政管理體制決定了,即使行政管理機關在主觀上要求行政立法盡可能的聽取民眾意見,但仍然不可能達到充分的民主效果。
(一)合理國家權力配置
國家權力配置問題包括國家權力的合理分工、有效制約。而國家的權力配置問題又作為法治國家的核心問題。國家權力配置問題又是法治國家的思想核心。以法律約束國家權力,以法律規范國家權力,最終達到的目標是,以權力規范權力。因此當代中國法治化的重心,也應該選擇法律制度中的權力規范和制衡,包括更進一步的表達就是依法治權是中國法治化的政治基礎。因此,我國當前最重要的義務,就是對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的立法權限進行合理的配置,作為享有最多立法權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的主要職能是執行法律,而賦予行政機關過多的立法權就會使得立法權不分主次,造成行政機關執行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現象,這與分權的法治理念是相違背的,也不利于法律監督。因此在憲法和立法中對行政立法權作出規定是很有必要的,明確行政立法機關的權限范圍。對待授權立法不能一攬子授權。
(二)完善行政立法程序
憲政理念中,程序正當是重要的原則之一,想要人們認同政治理念,程序正當是對行政機關必要的限制,只有程序正當,權力擁有者行政機關才得以和權力對象人民進行相對穩定的相處,實質正義固然重要,然而程序正義依然有其自身的意義,程序的正義是實質正義的必然保證和支撐,為實質正義的結果保駕護航。因此,程序正義是非常重要的。對有關的制度進行設計,完善行政立法程序,從而實現程序正義。
(三)完善行政立法監督機制
除了從內部對行政機關立法程序進行嚴格的把關,外部的監督機制一樣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種權利離開了監督就會變成越權的危險品。而監督又得靠內部監督同外部監督結合,立法機關作為授權組織是對行政機關立法程序過程監督的必然重要主體,人民群眾的監督也必不可少,在外部監督的同時也需要行政機關自覺的內部監督,真正的從內部監督立法和執法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正,作為自身監督的主體,行政機關最能發現立法與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監督效果也最好。在內部和外部監督的共同作用下,行政機關就很難出現自己立法自己執法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減少不公正不平等的現象,真正為法制化更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加強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立法過程的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避免行政機關在實現立法權的過程中出現違法違憲的現象,與其事后補救,不如事前監督,防患于未然。除了立法、司法機關,廣大人民群眾也應加入到對行政立法監督的過程中去,在重重監督之下,防止行政立法出現種種問題。隨著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我們要著重考慮完善行政立法。
[1]云越.我國行政立法體制相關問題的討論[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18(4).
[2]侯淑雯.論我國行政立法的體制改革與制度完善[J].東方法學,2012(4).
[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112.
[4]肖金明.原則與制度——比較行政法的角度[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9.
D922.1A
1006-0049-(2016)16-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