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萌 鄒 寧
1.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122;2.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
淺談儒家傳統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葛萌1*鄒寧2*
1.吉林師范大學,吉林長春130122;2.長春財經學院,吉林長春130122
當代大學生的發展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大部分能做到健康向上飽滿的精神狀態。不過一小部分學生存在自私自利情況,不知道感恩父母。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儒家傳統思想中獲得解決方法。儒家思想是大學生寶貴的財富。
儒家優秀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下大學生的素質普遍很高,大部分是樂于分享,甘于奉獻的好學生,他們熱愛國家擁護政府和黨,整體的水平很好。但是雖然整體局面很好,不過我們不應該忽視一些小的問題,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沒有堅守住內心的道德底線,由于家庭的原因或者自身的原因導致性格畸形,自私自利,損己害人。有以下表現:
首先,少部分學生出于自私的角度出發,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線,明明知道不可以去做,還偏偏去以身冒險。一些大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比如老師要求學生交作業,學生用筆寫的很好,寫的水平很高。但是如果老師把學生交的作業用學術不端軟件檢測的話結果往往令人失望。有多文章都是在知網上抄的,這在學術上是很不誠信的。還有的學生道德品質敗壞,同時跟多個女生戀愛,并且還自認為自己很風光,卻不知自己毫無底線。還有的學生故意拖欠自己的助學貸款,寧可誠信紀律上被列入黑名單也不還錢。
其次,心理承受能力過低。大學生的發展處于人生中的一個相對重要的時期,雖然大學生已經在年齡上是成年人,但是在心理年齡上未必會與實際年齡相符。大學生也需要有著社交能力,大學生需要面對老師,面對室友同學。這個環境跟高中時候已經不一樣啦。高中的時候學生的主要精力是學習,大學學習雖然很重要,但是學習之外的比重依然很大。個別學生由于首次離開家融入校園,容易導致抑郁等現象,甚至有暴力傾向。
最后還有一些學生不懂得感恩,自制力差。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六個人圍著一個人。很多大學生被嬌養出一身的毛病。很多學生都習慣被眾星捧月,習慣于當中心。這樣當需要團隊合作的時候,這些缺點就會凸現出來,這種缺乏團隊意識的情況是目前大學生所遇到的一個瓶頸性難題。并且現在有些大學生自制力很差,貪圖享受,不愿意吃辛苦,不喜歡持之以恒。還有一些學生喊出不掛科不完美的口號。天天黑白顛倒上網吧打通宵游戲。好學生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身邊同學的影響也很大,整體上影響班風甚至影響校風。
中華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瑰寶,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都不能放棄這個財富。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很尊崇儒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的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對大學生建立誠信有很大的幫助。發展儒家“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越來越好。用儒家傳統“推己及人”的思想讓大學生學會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用儒家思想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
儒家非常看重信,中國古代就一直強調人無信不立當下對誠信的考察也很重要。一些大學生現在面臨誠信危機,做起事情虎頭蛇尾,所以大學生應該從儒家思想中借鑒有意義的因素。并且一個人誠信是最基本的準則,在古代如果一個人不誠信他是連朋友都不配交的,現在也一樣,如果你的誠信記錄出現問題那么他就會被銀行列入黑名單,將會無法貸款。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的,所以人必須要誠信只有這樣才能在根本上存在下去。
(二)用儒家思想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儒家一直是倡導包容性,儒家孔子對這個包容性有自己的看法,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是顏回,他評價顏回雖然家境貧困但是依舊快樂,不被世俗的事情所打擾,很善于處理自己的心態。現在的大學生很浮躁,很多學生把物質財富作為追求幸福的尺度。殊不知衡量幸福的指標有很多種,財富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大學生應該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不被當今浮躁的社會所影響,追求內心根本的幸福,只有這樣才會開心快樂,積極進取。還有儒家要求人應該具有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古代很多有才的人都是先經歷磨難然后才能成大才。不經一番徹苦寒,怎聞梅花撲鼻香。大學生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用儒家思想讓大學生學會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和諧一直是儒家思想追求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都追求和諧。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在處理人際關系上與法家思想不同。法家思想追求嚴苛,要講法而不講情。儒家思想則相反更加注重仁。仁愛思想是儒家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核心思想,強調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要把“仁”作為最基本的準則,體現出對別人的愛心。孔子認為“仁即愛人”《論語·顏淵孟子也說“仁者愛人”(《孟子離婁。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提倡“謙恭禮讓”“禮尚往來”“推己及人”的處世觀。這些處事方法包含深刻的哲理,完全可以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鑒。儒家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提倡克己利人,對自己要自律修身,對他人要關心愛護要克服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史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迫別人去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樣人與人之問就能夠相互包容和諒解,有助于化解矛盾,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趙淑華,王曉杰.試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2]鄒之坤,高紅巖.試論小康社會下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3]付蓓,韋懷遠.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的普惠研究一基于民生視角[J].人民論壇,2011(29):76.
[4]阮小蕾.傳統文化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教書育人,200s(11).
葛萌(1987-),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鄒寧(1982-),吉林長春人,長春財經學院,校團委書記,助理研究員。
G641
A
1006-0049-(2016)20-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