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旨
成都鹽道街中學,四川 成都 610021
?
諾丁斯關懷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張程旨
成都鹽道街中學,四川成都610021
諾丁斯的關懷教育思想強調“關懷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她認為,道德教育應該將關懷作為核心思想,重視學生的情感與內心需求。這個理論對于我國德育教學活動有著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本文主要就諾丁斯關懷教育思想對現代德育的啟示進行分析。
諾丁斯關懷教育思想;現代德育;啟示
美國德育學家諾丁斯是關懷理論的代表人物,其關懷教育思想根植于人本主義哲學傳統和教學,類似于黑格爾辯證法的關系性思維和研究方法,從研究關心和被關心之間的關系出發,強調情感培養在道德發展教育中的作用,其教育理念核心為“關懷”。在我國的教育界中,往往將德育過程視為對學生施加外部影響的過程,內容大多是既定的道德規范,忽視了其應有的人文關懷,因此德育的理論構建和實踐模式都停留在較低的層次。本文通過分析諾丁斯關懷教育思想的內容,來探討對我國當代的教育的啟示。
(一)關心是一種關系
在諾丁斯的理念中,關心的關系性是最重要的。這種關系性主要體現為:關心者向被關心者釋放積極努力的影響,被關心者做出積極的情感反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前應該建立這樣一種關系:教師作為關心者幫助學生培養關心的能力;學生也應該積極的對于教師的這種關心給予及時的反饋,師生雙方建立起關心關系,在發展和維護過程中,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關心能力會關心他人的關心者。
(二)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
諾丁斯強調教育的首要道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關心能力,在智育的過程中,大力發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成為一個有道德、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始終圍繞這個主體進行課程設計,努力讓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世界、關心環境。
(三)重視學生個性
諾丁斯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她認為教育的作用是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和諧的發展。作為教育者,首先應該有一雙慧眼,能夠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才能、特長愛好,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統一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創建多樣化、個性化、豐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和發展。
(四)超越學科
此外,超越學科是諾丁斯在教學內容方面的中心思想。她主張課堂教學應該面向所有學生,指導他們關懷自己,關懷身邊的人,關懷世界上所有的人,關懷動植物,關懷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關懷知識和學問,而這些并不與學生的智力發展或學術進步相抵觸,相反,它將為智力和學術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諾丁斯的“關懷”教育理念深刻的闡述了人與人在教學活動中的相互作用狀態、過程與方向,并深刻闡述了該種動力機制。這一模式深刻擴展了教學模式的范圍,即,關懷并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作用,其內容也包括環境、事物以及其他的東西。因此,關懷這一教學模式不僅分析了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與主要矛盾,也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具備現實意義的指導。
(一)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師生關系偏向于緊張化,二者缺乏相互的關心和理解。
這也是目前中國教育大環境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而利用關懷教育思想,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能夠對此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具體可采用的做法如下:
1.教師應該平等、尊重的看待學生的發言和表達,對學生提出的質疑和獨特想法應該給予鼓勵,以對話為基礎開展教學工作。
2.教學方法應該側重于引導,而不是灌輸式教學。通過引導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真正掌握和運用知識。
3.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小班教學,目前的大班教學使得教師無法關注與每個學生,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
(二)重視德育
學校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能力,特別是學生的關懷能力,而不是僅在學術教育上有一定的成果。諾丁斯認為學生應該將德育作為首要目的,培養學生的關心能力,德育應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貫穿始終,并指導其他活動。
德育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榜樣、對話、實踐和證實。教師需要承擔關懷者和榜樣的角色。對話是建立和保持對他人關心關系的基礎,師生雙方平等對話,建立互動關心關系。實踐是指拋棄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在切實感受中,提高對道德的認識。證實是通過確認和鼓勵他人的行為優點,讓學生能夠分辨和強化關懷意識的作用。在學校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把道德教育的目標和學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把解決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和解決每個學生的現存實際問題。
(三)樹立以學生的個性自由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傳統的教育片面的強調對學生共性的發展,忽略甚至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制約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揮。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如同模子里面刻出來的一樣,千人一面。所以應該摒棄過去統一化的教育理念,依據學生的個性自由發展才是最有效的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現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不要試圖去消滅這種差異性,而是積極的加以引導,發揮個體的潛力,制定適合個體的發展方向,因此教育者和家長都不應該一味的遏制學生的個性,只要引導得當,將會徹底發揮學生的潛能。
綜上所述,諾丁斯的關懷教育思想主張關心是一種關系,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關懷和道德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教育暴露出很多問題,在學生潛能培養、道德發展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深刻理解關懷教育思想,梳理以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將會對我國的教育帶來新的啟示和推動。
[1]劉迪,馮晨.諾丁斯以關懷教育為核心的品德心理觀[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5).
[2]王星明.教育的人性:關懷與愛——關于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的哲學思考[J].學術界,2009(03).
[3]毛菊,孟凡麗.我國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研究:回溯與反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
[4]曹培強.內爾·諾丁斯的德育關心理論及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G40
A
1006-0049-(2016)20-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