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陽
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
新農村建設中的對農節目創新
周麗陽*
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目前的電視對農節目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節目樣式單一、對農電視節目覆蓋不足等。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創新的建議,從分眾,節目內容、形式,對農頻道等角度提出了改革創新。研究發現,電視對農節目應與時俱進,不斷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而改革創新,尤其是目前社會的轉型期,造成分眾差異巨大情況下的創新。再者就是要使節目內容充實,形式生動,吸引觀眾。
新農村建設;對農節目;創新;分眾
(一)分眾差異下的對農節目創新
當舊的受眾群的分化、新的受眾群體的形成日漸明晰時,它會成為一種新動力,向媒介發出新的需求訊號,并要求媒介重新調整以適應其要求,這是受眾對于媒介的一種推動力或稱為反作用。
要改善現狀,只有打分眾牌。上文中提到的分眾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離土不離鄉”的先富農民與還主要靠天吃飯的農民之間形成的分眾。二者在經濟、文化、娛樂等的訴求上已出現明顯差異。所以現在對所有“農民”這一稱呼的人所辦的節目,收視率低是在所難免的。針對這樣的受眾群體,應該做針對性強的節目,例如創作一些專業的圍繞鄉鎮企業發展的技術、品牌、文化等的服務節目,還要辦一些有關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有溝通、反饋、有真人真事的法治節目,通常農民對自身合法權益意識淡薄。可辦一檔貼近職工生活的“鄉鎮發現”類的關注職工身邊的大事小情的節目。最主要的是要辦改變富裕后的農民觀念的節目。
分眾的第二個原因是地域差異。在生產上,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縣市級電視對農節目的數量,針對當地氣候環境,借助科技人員的幫助,想辦法讓農民致富;有旅游資源的建議開發旅游;有工業前景的建議開發工業;適合種植什么樣的農作物積極宣傳。總之,找市場缺口并衡量自身條件發展倡導特色經濟。在生活上,文娛服務類節目也是一樣,制作符合當地風格的節目,貼近百姓生活,雅俗共賞。利用縣市的小眾性特點增加節目的參與性,這樣更會起到豐富業余生活的作用,比坐在家了看電視更能愉悅身心。
分眾的第三個原因,即城市化進城中的農民受眾分流。這種城市化進程造成了農民角色的多元化,主要把農民分成了進城務工人員和留守農村繼續種地的人員。
2000年以來,我國進城務工人員迅猛增長,這是社會轉型期發展起來的不可忽視的群體,城市化進程,是農民最終擺脫農民身份,平等的加入到城市建設中去的進程。農民工會是這改革的先驅,改變他們原有的意識形態,更快的加入到城市中還需要媒體做好宣傳、引導工作。
留在農村的農業勞動者自然會獲得一大批剩余的耕地(通過租賃),這樣就有助于形成集約、規模化農業大生產或特色農業種植的局面,而這樣的對農科技類節目已經非常豐富。只要跟上耕種形式的變化而制作節目,節目形式上再靈活些就可以了。
(二)加強科教類對農節目的制作
我國農民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多數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好,從而沒有學習的機會。媒體可發揮免費大講堂的作用,傳授各類知識。就像《百家講壇》,找對了節目定位,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對農科教節目,不必只局限于農業,畢竟實際務農的人員在逐年減少。所以可以開設除農業生產外各項技能,讓一部分人可以有一技之長,靠此到城里務工或自己經營來創收。另外,針對年輕農民可開設基礎外語,辦公自動化等技能,增加他們在城市的競爭力。
(一)豐富對農節目的內容
以往的三農報道主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展開,農業生產類的信息和話題占了節目的絕大部分。而如今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原先比較狹隘的三農報道的小圈子里跳出來,把新農村建設宣傳放到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以及建設和諧社會這個大背景中來審視,深刻揭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其次要認識到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一個農村經濟建設問題,而且是一個包括農村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方方面面的有機整體,要全面拓展宣傳報道的面,注意發現新典型,提供新經驗。再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理念,注重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節目制作。
盡管對農電視節目得到了很大發展,但離目前新形式的要求還存在著數量偏少、形態雷同、制作不精、針對性不強、信息不新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要制作專業對農電視新聞、娛樂、科教、服務等各種形態的電視節目,本人認為這并不是在浪費資源,而是資源的整合。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效果會比“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泛濫信息好。
(二)對農節目形式創新
要做好對農電視節目,內容定位準確外,節目的形式包裝也很重要。在節目形式上,節目力求生動形象又不失科學、準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學以致用。
比如,農業科技類的節目,報道農民身邊的致富故事,介紹農民身邊的致富明星;記者、編輯深入農村,與致富能人進行零距離接觸,記者、致富能人在鄉村地頭與直播室主持人三方會話,這些都大大增強了節目的現場感和吸引力。用這樣的方式向農民朋友介紹致富能人的發家良策和致富歷程,“傳授真經”,比一般畫面報道更生動、形象,更容易為農民朋友所接受。或者開展“青年種養能手”評選活動,用獎金等形式鼓勵吸引農民走入演播室,現身說法。也就是說節目形式要靈活,好看。
在節目的形式創新上要注重人文關懷,與觀眾的互動。不可忽視節目的“售后服務”,無論在對農科技節目,還是對農法制、娛樂、服務節目都要及時處理受眾的反饋。與觀眾建立聯系。總結起來,對農節目要做到通俗化、故事化、實證化、現場化,實用性、接近性、互動性、前瞻性、趣味性。
一切可以搞活對農節目的包裝方式都可以嘗試。由于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已經很豐富,所以在本論文內就不做詳細研究了。
周麗陽,遼寧人,本科,導演,黑龍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廣播電視編導,研究方向:導演。
G229.20
A
1006-0049-(2016)20-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