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秋
采供血機構職業暴露調查與風險防范分析
李夢秋
【摘要】目的探討38名采供血機構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原因及防護措施。方法選取38例本機構2013年4月~2015年5月發生職業暴露的工作人員,對其崗位分布、暴露物種類、暴露部位及其工齡,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職業暴露發生率最高的是護理人員,最低的是醫療廢物消毒人員;暴露物種類中,發生比例最高的是采血針,最低的是不明銳器;暴露部位中,其中刺傷左手的發生率最高,而發生率最低的是刺傷右手;工齡超過5年的人員10例,占26.32%;工齡不足5年的人員28例,占73.68%。結論采供血人員易發生職業暴露,應通過及時預防處理職業暴露,加強暴露防范意識,遵循標準化章程,有效降低職業暴露的發生率。
【關鍵詞】采供血機構;職業暴露;風險防范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38 blood services staf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tective measures.Methods 38 cas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workers 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sition,type of exposure,exposure site and length of service.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nurses with the highest,lowest in the medical waste disinfection personnel.Exposure categories,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the blood taking needle,the minimum was the unidentified sharp instrument.In exposed parts,which hurt his left hand had the highest rate,and lowest incidence was stabbed right hand.Who worked there for more than 5 years in 10 cases,26.32%.Works for less than 5 years of 73.68%.Conclusion The blood services staff are easy to be exposed to occupational exposure,which should be adopted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a timely manner.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exposure prevention,follow the standard regulations,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Key words】Blood Supply Institutions,Occupational exposure,Risk prevention
職業暴露為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程中,接觸傳染病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損害健康,危及生命安全的狀況[1]。采供血機構工作主要涉及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備、血液檢驗、質量控制、血液儲存等過程,近年來,臨床用血量不斷攀升,采供血機構的工作量隨之增加,其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風險也隨之升高[2]。采供血機構人員主要接觸血液,可能暴露于傳染病感染的危險中。且發病率日益增長的梅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皆通過血液傳播[3]。為降低采供血機構人員職業暴露的發生率,選取38例本血站2013 年4月~2015年5月發生職業暴露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基本資料
本機構2013年4月~2015年5月工作人員發生職業暴露38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8.03±4.20)歲,工齡為0.8 ~20.0年,平均工齡(13.36±4.20)年。工齡超過5年的人員10例,占26.32%;工齡不足5年的人員28例,占73.68%。
1.2調查方法
發生職業暴露后,上報姓名、時間、工作崗位、地點、損傷程度、暴露部位及方式、暴露源名稱及血清檢測結果、暴露經過、暴露后的緊急處理等。
2.1崗位分布
醫生3例,占7.89%;醫療廢物消毒人員2例,占5.26%;檢驗人員9例,占23.68%;護理人員21例,占55.26%;保潔人員3例,占7.89%。其中發生率最高的是護理人員(55.26%);最低的是醫療廢物消毒人員(5.26%)。
2.2暴露物種類
采血針17例,占44.74%;血液13例,占34.21%;剪刀4例,占10.53%;不明銳器1例,占2.63%;玻璃3例,占7.89%。其中發生比例最高的是采血針,最低的是不明銳器。
2.3暴露部位
刺傷左手22例,占57.89%;刺傷右手2例,占5.26%;意外剪刀滑落至足刺傷4例,占10.53%;眼、鼻、口腔黏膜10例,占26.32%。
3.1職業暴露原因分析
(1)護理人員是本機構職業暴露產生率最高,與王愛紅[4]等的報告極為相似。其中暴露物種類,采血針職業暴露發生率最高,其原因可為:①采血針放置不當。②用手回套針帽。③個人防護意識不強。(2)不同工齡人員中,工齡不超過5年的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發生率最高,與姜躍琴[5]等報道一致。其原因為:技術不熟練、自我防護意識低、工作時間短。(3)本機構職業暴露發生率最高的部位為左手,占57.89%,右手的發生率最低,與付輝[6]等報道一致。
3.2預防職業暴露的相關措施
(1)定期進行職業防護教育和培訓:采供血機構工作人員多不使用防護用品,防護意識薄弱,多數認為無償獻血者都健康。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使其了解職業暴露的危險,重視職業防護,接觸血液時須采取安全措施,掌握預防和減少職業暴露的方法,包括采供血過程控制、操作程序和個人防護用品,特別是有關個人防護用品的種類、用途、使用地點、消毒等方面的知識。(2)改進采血環境:配備優質充足的防護用品,如隔離衣、洗眼器、防護眼鏡、口罩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合理配備采血護士人數,對獻血者及時分流,采血時,迅速且不慌亂。遵循標準操作章程,重視規范化操作的知識培訓,最大程度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3)建立規章制度:建立醫護人員健康檔案,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血傳播病原體感染檢測。建立《職業暴露應急方案》,并健全《醫療廢物管理程序》《安全與衛生管理程序》《消毒與清潔管理程序》等文件。(4)檢驗科配置試管自動脫帽機排風裝置,防止氣溶膠對檢驗人員的職業暴露。(5)采血結束或使用注射器后,禁止用手回套針帽。(6)本站成立業務考核檢查組,不定期地對采供血業務科室進行著裝、安全防護方面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嚴重者,按本站管理制度對相關人員采取懲罰措施。(7)工作結束后必須對采供血場所的設備、操作臺面、地面進行清潔消毒,空氣消毒每天至少一次。(8)使用過的針頭等尖銳物置于利器盒,醫療廢棄物必須置于有醫療廢物警示標示的專用包裝袋內。(9)建立職工健康檔案,每年進行一次經血傳播病原體感染情況的檢測,健康檔案包括:既往病史、職業暴露史、歷次健康檢查結果等健康資料[7]。
3.3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程序
3.3.1緊急局部處理(1)血液濺到眼睛、口腔等部位,用洗眼器清洗眼部,用生理鹽水或清水長時間徹底清洗口腔等部位。(2)切割傷或刺傷皮膚黏膜時,應立即輕輕有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壓出損傷處血液,再用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然后用消毒液(如用70%乙醇或者0.5%碘伏)涂抹、浸泡消毒并包扎;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3.3.2評價暴露源血液(1)評價暴露源的類別,即全血、血漿、陽性質控血清。(2)職業暴露類型,即經皮傷害、經黏膜或破損皮膚。(3)對暴露源血液及時進行HbSAg、抗-HCV、抗-H?V、抗-TP等經血傳染病指標檢測,評價暴露者被感染的風險。(4)經檢測暴露源為經血感染性病原體陽性,應評估暴露級別和傳染病毒載體量,并積極預防用藥。(5)如果證實暴露源未感染血源性病原體,應當立即中斷暴露后預防性用藥。
3.3.3暴露后的隨訪與咨詢(1)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在最后一次疫苗接種1~2個月進行病毒抗體檢測。(2)丙型肝炎病毒暴露。暴露4~6周檢測丙型肝炎病毒RNA,或者4~6個月之后檢測抗-HCV。(3)艾滋病病毒暴露。暴露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檢測抗-H?V。(4)出現暴露事故后,應請專業機構進行風險評估。
綜上所述,采供血機構的工作人員接觸到的致病性微生物以經血傳播的病原體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H?V、HBV、HCV、梅毒螺旋體,有效避免和減少這些病原體感染是血站職業安全的主要內容;優化工作流程,及時預防處理職業暴露,加強暴露防范意識,遵循標準化章程,合理化管理采供血機構,均可有效降低職業暴露的發生率,保護采供血機構人員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張艷梅,姜燕娟,孟毓,等.采供血機構工作人員職業暴露及預防[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6):569-570.
[2]高淑芬.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3):262-263.
[3]魏力軍.吉林省血液中心感染性職業暴露的分析及防護[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4):248-249.
[4]王愛紅,陳麗雯,魯梅華.新形勢下基層采供血機構職業暴露現狀及預防[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8):927-928.
[5]姜躍琴,徐忠,邱穎婕.采供血機構紫外線殺菌燈檢測及人員防護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53-56.
[6]付輝,馬文華.新疆昌吉地區無償獻血者HIV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8):744-745.
[7]張海娟.輸血科工作者個人防護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1):12-13.
【中圖分類號】R1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11-0014-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1.008
作者單位:商丘市中心血站質管科,河南商丘476000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vestig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alysis of Blood Supply Institutions
LI Mengqiu Quality Management Department,Shangqiu Center Blood Stations,Shangqiu He'nan 476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