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 珈
受眾與信息
珞珈
媒體與受眾同媒體與信息的關系一樣,相互聯系,相輔相成。離開媒體,受眾難以獲取有效信息,沒有受眾,媒體無法發揮應有作用。信息是媒體與受眾聯系的重要紐帶,傳統媒體如此,網絡媒體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在傳統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受眾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費者,媒體與受眾的界限是明晰的。在媒體融合時代,受眾越來越多地參與信息傳播,受眾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費者,同時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媒體與受眾的界限逐漸模糊。當今時代,受眾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參與信息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在信息的傳播和消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僅要研究媒體與信息的聯系,而且要探討受眾與信息的關系,研究受眾在信息的傳播和消費中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和新要求。
受眾如今面對的是浩瀚的信息海洋,互聯網使信息互聯互通、無邊無際,信息多姿多彩又良莠不齊、真偽難辨、是非相混。傳統媒體時代,受眾信賴媒體權威,接受信息有限,不擔心信息干擾,“報刊說的沒錯,書上講的有理”。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多元,各種信息撲面而來,受眾時時、事事、處處都與信息發生緊密聯系,在享受信息充裕、便捷、有利、有益等優越條件的同時,信息的過載和蕪雜又使其莫衷一是,產生惶惑、憂慮和不安。受眾轉變身份同時作為信息的傳播者時,與信息的接觸更為密切,對信息的依賴性更強,受眾與信息的關系出現了相比作為單純信息接受者不同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受眾身份和地位的變化,既使受眾有新的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受眾不論是接受信息還是傳播信息,都需要認清這種變化,努力提升自己,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首先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從社會的普通一員變身信息傳播者,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信息傳播影響社會、大眾和大局。參與微信、微博也好,自媒體也好,傳播信息要對社會負責,對受眾負責,對傳播信息的質量負責。不能隨聲附和、是非不分、跟風逐奇,不能像有些新媒體追求的那樣“無事不報、無報不快”。這就要向媒體人特別是傳統媒體人學習,對傳播的信息進行選擇、過濾、整合、加工和把關,堅持導向性、真實性、科學性,遵循媒體發展規律,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民生活幸福富裕作出應有貢獻。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知識積累和業務素質。作為單純受眾與同時作為信息傳播者,對自身的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優秀的信息傳播者,要像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所說的那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按照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提高自己。要做明白人,做有益社會和人民群眾的事,不要做糊涂人,做不明不白的事。要一心為公立言,而不為一己之私逐利。這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學習、豐富知識儲備,鍛煉和掌握傳播能力,做信息傳播的行家里手。
再次要提高駕馭信息的能力。當今信息時代,作為受眾同樣要駕馭信息,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駕馭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偽、是非、優劣和有無價值,再決定取舍。有些信息對社會和自身有益,有些信息則要認真辨析、識別真偽、權衡利弊,不能迷信盲從。粉絲對偶像、網民對意見領袖,都要有駕馭信息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對信息的判斷能力與選擇、過濾、整合、加工和把關的能力,以及信息傳播的創新能力。這是媒體人必須具備的信息駕馭能力。信息社會越發展,越需要傳播者提高駕馭信息的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可靠的和可以證實的信息。這就需要傳播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和積累傳播經驗,它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提高的過程,是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信息好比是一群良駒,被伯樂相中以后,還需要有優秀的騎手駕馭,方能馳騁千里,充分發揮信息的自由、優勢和力量。
受眾在信息傳播和消費中身份和地位的變化,使受眾與信息的關系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這是傳播學研究的新課題。我們不僅要研究媒體與信息的聯系,還要探討受眾與信息關系的變化,以及時代對受眾的新要求。受眾需要認清這種變化賦予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傳播學研究也要關注這種變化并做出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