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杰
(朝陽市龍城區水土保持局,遼寧 朝陽 122000)
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的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劉躍杰
(朝陽市龍城區水土保持局,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劣,水土流失等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大對水土保持的重視程度。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可利用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綜合考慮區域內部氣候環境、地質條件,合理制定區域針對性水土保持方案,不斷優化區域中水土保持評價指標與方式,促進水資源自然循環,統籌區域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在提升區域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創建良好生態環境。探討了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的評價理論與方式,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評價指標與工作流程。
水土保持;評價理論;生態環境;工作流程
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生態環境變得日益惡劣,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逐漸增多,極大程度上制約著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相關政府部門也開始致力于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水土保持作為我國基本國策之一,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水土保持的主要目的包括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等,因此,在貫徹實施水土保持方針的過程中,應從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3方面入手,合理統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1]。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較長,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凸顯,因此,相關政府機構加大了環境的治理力度,在水土保持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受到技術水平、研究理論等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水土保持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仍存在部分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水土保持制度未貫徹到位等,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為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應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的現狀、水土流失評價理論等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1.1 水土流失的現狀
根據相關水利部門數據統計資料,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已經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總面積約164.25萬km2,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占到總面積的45.62%;根據第一、二、三次土地侵蝕遙感數據可知,經過相關部門與區域群眾的努力,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逐漸在減少,但其變化量較少,且數據顯示,土壤風蝕面積逐步擴大,說明在實際工作中,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很難趕上破壞速度[2]。同時,我國地域面積廣闊,區域內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質條件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區域政府部門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度、有效性都有所不同。如南方區域肆意砍伐山林,導致土壤裸露面積不斷擴大,使得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幾率。從水土流失的現狀可知,水土流失問題較為嚴重,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問題的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區域內部實際情況,結合區域中生態環境,對其進行全面適宜的評價,并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統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生態系統,從而有機統一經濟建設工作與水土保持工作[3]。
1.2 評價理論的研究現狀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最先由朱顯謨學者提出,其將水土保持方案、土壤侵蝕規律、國土整治規律和實踐經驗相統一,提出整治水土流失問題的28字方略,該方略主要被運用在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的治理方案為統籌工程建設、科學技術、生態建設工作,不僅為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還為其他區域提供了寶貴參考意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根據水土流失的規律,堅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則,采取針對性植物造林、優化農業技術、建設工程等措施,綜合治理山林水土,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作用,合理配置區域中資源,促進農業、牧業等產業的轉型,從而健全水土保持的防治體系。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還強調在開展水土保持的過程中,應重視預防工作與治理工作并行,結合水利工程與除害工程,并施以恰當的植物治理措施,確保水土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
1.2.1 研究理論現狀
其他學者通過分析退耕還林等水土治理措施,并結合水土流失的重點治理區域,提出有關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評價理論,并將影響工作有效性的因素分為保存率、適宜性,但具體的評價方式仍沒有被制定出來。近年來,水土保持工作方式逐漸增多,其中因子分析方式、生態足跡分析方式應用得較為廣泛,最典型的是應用在紫色土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工程中,通過分析整個工程中供求關系,更新了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方式。
1.2.2 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的現狀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在治理水土流失問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限制,有關水土保持措施的適宜性評價仍存在缺乏系統的研究,具體而言,評價水土保持工作適宜性大多以單一的因素,如比較水土保持措施、保護耕地措施、土地保存率、綜合效益評估方式、水土保持措施的應用程度等,但綜合性評價因素仍然較少[5]。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國發展歷程較長,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應結合區域實際情況,不斷更新適宜性評價理論,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應先深入分析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內涵和特征,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2.1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理論內涵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主要是指為選擇恰當的水土保持方案,統籌經濟建設目標與治理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建立起完善的評價指標系統,通過合理的方式,評價水土保持措施在區域中運用有效性,主要分為期望水土保持措施產生的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實施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同時《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中認為水土保持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是指為分析土壤用途與土壤本身的質量,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土壤適應性、土壤自然適宜性。
2.2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特征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的特征主要有:①因地制宜,評價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性也必須研究方案是否符合區域中實際需要;②土壤適宜性,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受到區域經濟建設、土壤自然屬性等因素的影響;③土壤質量,構建土地質量指標體系時,土壤質量是其中重要評價標準之一[6]。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不僅涉及到區域中生態環境,更需考慮經濟建設與社會穩定問題,但必須統籌三者之間的關系。
3.1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原則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主要目的為確保水土流失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其評價原則分為具體與總體兩種,其中總體原則分為土地評價、土壤適宜性評價、土壤質量評價等;具體原則分為比較、區域性、限制性、科學性、持續性等,不同的評價原則適用的范圍不同,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選擇恰當的原則,確保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性。
3.2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標準
評價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通常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土壤的調查結果,評估土壤的質量時,也必須將土壤肥力作為綜合指標,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考慮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因素,從而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7]。
3.3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體系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體系中“適宜性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其具體的等級、指標、監測計算方式與評價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體系建立
3.4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指標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指標主要分為土壤肥力指標、土壤環境指標、土壤健康指標等,其適應范圍、計算分析方式、評價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指標
3.5 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評價理論的過程
3.5.1 確定水土保持的評價區域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評價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時,應首先科學確定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并收集完整的區域地形圖資料、衛星資料、遙感資料;其次,創建高素質評價隊伍,深入區域中進行考察,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評價計劃,并健全分析項目的方法,從而提升整個工作效率與質量[8]。
3.5.2 確定水土保持的措施
確定水土保持措施的過程中,應選擇恰當的水土保持治理區域,有序開展評價工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按照不同的環境資料,在分析統計結果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經濟、生態效益,確保水土流失工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治理水土流失問題的基本途徑為科學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當前,我國加快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步伐,主要以中小型流域綜合治理方式為主,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人們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應深入分析水土保持工作過程中仍存在的問題,并堅持分區域治理、優先保護重點區域、以工程項目帶動區域生態建設積極性、利用先進科學技術、修復生態環境的水土保持工作原則,不斷完善基于水土保持措施適宜性的評價理論與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現今得出的水土保持研究理論顯著落后于實踐活動,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重視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評價指標,規范其工作流程,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1]李學森.凌河流域水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36-37.
[2]高素麗.遼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保護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1(04):45-47.
[3]李德花.建平縣水土保持工程總體布局與工程措施設計[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2(01):51-56.
[4]金艷.建平縣水塘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布局[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01):39-40,43.
[5]朱春榮.葫蘆島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2(03):41-42.
[6]何榮星.遼陽縣大牛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工程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0):59-61.
[7]汪洪澤,董增川,趙焱.基于協同進化遺傳算法的濱湖河網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4(02):15-19.
[8]董鳳新.開發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與評價[J].水利技術監督,2015(05):41-43.
1007-7596(2016)11-0170-03
2016-10-17
劉躍杰(1972-),女,遼寧朝陽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土保持。
S15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