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驍,高楚蘭,鄭磊石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
武術段位制在福建省小學的現狀及發展研究
——以廈門市為例
林驍,高楚蘭,鄭磊石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摘要:從福建省小學武術段位制的開展狀況入手,通過問卷抽樣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法對廈門市小學武術段位制開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針對制約武術段位制在小學推廣的因素,指出發展及對策是: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在試點學校增設低段位考評點;建立學校武術教學考核體系;豐富武術段位制的考評內容和考評方式;制定激勵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構建多層次推廣模式。
關鍵詞:小學;武術段位制;發展對策
學校武術段位制的實施,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是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近年來國家對武術發展越來越重視,武術段位制工作也被納入了國家體育發展戰略,2014年中國武術協會將武術段位制進學校作為在學校推廣武術運動的著眼點,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將福建省列為學校武術段位制推廣試點省份,集美大學體育學院承接了此項重任并迅速成立了“推廣校園武術段位制教學組”,將在福建省中小學校全面展開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工作。筆者就福建省小學武術段位制的推廣,以廈門市為例,對廈門市各地區小學的教師及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對其師資力量、教學內容、領導重視程度和宣傳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取了廈門市6個片區(思明區、湖里區、集美區、同安區、海滄區、翔安區)的92所公辦小學和18所民辦小學進行調查研究。分別有:思明區16所公辦小學和4所民辦小學;湖里區16所公辦小學和4所民辦小學;集美區16所公辦小學和4所民辦小學;同安區17所公辦小學和3所民辦小學;海滄區12所公辦小學和3所民辦小學及翔安區15所公辦小學。此外還選取了廈門市5位致力于學校武術段位制推廣工作的專家進行訪談,包括一位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兩位高校教授及兩位小學體育教研組組長。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1.2.1.1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對這110所小學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每所小學選取2~4名教師,30名學生;其中教師問卷發放400份,回收372份,回收率93 %,學生問卷發放3 300份,回收3 135份,回收率95 %。
1.2.1.2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
為提高問卷的信度,對問卷進行了信度的檢驗。采取重測法,選取了集美區13所公辦小學和2所民辦小學的60名教師和100名學生作為調研對象,中間間隔兩周,再做第二輪問卷調查。通過SPSS11.0分析結果如下:教師問卷r=0.904,p<0.01;學生問卷r=0.869,P<0.01,說明問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為提高問卷的效度,對問卷進行了效度的檢驗。在正式發放之前將問卷送呈十位專家審核,包括八位從事武術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都具有高級職稱以上)和兩位體育人文社會學和體育統計學方面教授。并結合各位專家的審議意見對問卷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修改。
1.2.2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問卷所得到的數據用SPSS11.0軟件進行整理和統計,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據。
1.2.3專家訪談法
選取5位致力于學校武術段位制推廣的武術工作者進行訪問,聽取他們對福建省小學推廣武術段位制的意見和建議。
1.2.4文獻資料法
廣泛閱讀文獻資料、關注相關網站新聞動態,歸納整理、綜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2武術段位制在廈門市小學的實施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
2.1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師資力量是影響武術教學的關鍵因素,師資隊伍的薄弱,嚴重束縛著武術的發展和普及。據調查數據表明,廈門市各地區小學武術課主要由非武術專業教師擔任,所占比例達72.80 %,而武術專業教師只占27.2 %。由此可見,目前廈門市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無法滿足當前國家對武術發展的要求;其次,現有的武術師資中,有許多兼職的武術教師,缺乏對武術教學內容系統完整的學習;再則,目前體育院校武術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以習練長拳套路為主,而實際武術的內容是拳種繁多、豐富多樣的,這種相對的欠缺也束縛著武術的發展與普及[1];此外,師資的薄弱還體現在教學水平上,存在著“會練不會教”的現象。以上種種跡象都顯示著,力量薄弱的師資隊伍無法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
2.2學校重視程度不高
據調查數據顯示,廈門市只有21.5 %的小學重視武術課的教學,大部分學校不重視或重視程度一般。據了解當前各小學所使用的體育課程教材均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體育與健康》,而此教材中武術課的比例僅占1/12,加之師資水平和學校重視程度的影響,導致6.7 %的小學沒有開設過武術課,71.6 %的小學一學期僅有不到10節武術課。顯而易見,廈門市絕大部分小學對武術課重視程度不高。許多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僅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以至于對體育課關注偏少。加之武術項目在我國現行的《體育課程標準》中不占重要位置,且也非體育達標項目,更沒有升學加分政策,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與其它體育項目相比偏少,致使小學武術教育不被了解與重視。因此,武術教學活動在時間、場地、器材等方面都會受到限制,教學活動開展困難,教師工作熱情降低。這些都嚴重束縛著武術段位制在小學的開展。
2.3宣傳力度不夠
在抽樣調查的教師和小學生中,有52.5 %的教師較為了解武術段位制并獲得了段位稱號,34.5 %的教師表示略有耳聞但具體不太清楚,其他教師對段位制比較陌生;而絕大多數小學生在接受調查前沒有聽說過武術段位制,但有88 %的小學生表示很樂意學習段位制并考取段位。這說明廈門市武術管理部門在宣傳武術段位制的方面有所欠缺。
3武術段位制在福建省小學的發展對策
3.1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
武術教師是武術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擁有一定的武術師資力量是保證武術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擁有一批熱愛武術、具有較強武術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和一位重視武術教學和武術教師培養的校長是影響武術段位制進校園成果的直接因素[2]。
3.1.1建立健全在職武術教師培訓體制
首先,體育、教育專家參與研發的現行教材、教法是武術段位制進學校的重要支撐,教師若能完全掌握其精髓在教學實踐中必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熟知段位制理論體系、晉段方式和管理辦法。段位制注重的是全面評價,教育體系、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并重。
其次,體育部門要和教育部門聯合起來,定期舉辦小學師資段位制培訓,要求每位教師熟練掌握多項拳種;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培訓教師進行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考核,對考核成績優秀的教師及學校給予表彰獎勵,并將隨機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學期績效考核體系,激發教師學習段位的積極性和自我提高的主動性。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多種渠道地開展學區間教師教研活動,促進各校教師進行段位制教學方式和教學實施情況的交流,分享經驗,共同進步,為中國武術段位制在校園的推廣貢獻力量。
再則,加強學校教師段位指導員、考評員的培養,鼓勵教師在獲段基礎上積極晉段,并考取段位指導員和考評員證,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才能真正成為段位制文武雙全的骨干教師,擔負起傳承中華武術的重任。一個學校武術師資整體力量的提高,必能在段位制推廣過程中起到中流砥柱、居功至偉的作用。
3.1.2提高新教師招聘準入制度
由于武術運動的專業性較強,非專業的體育教師進行武術課的授課任務,其質量難以保證。只有將高等體育院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與小學武術教師招聘聯系起來,才能有效解決小學武術師資缺乏的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武術師資招聘中,應制定嚴格的專項標準和專業準入制度,只有同時具備體育教師和武術教師雙重身份,才能通過資格審核參與武術教招考試,堅決制止資質不足的跨專業體育教師隨意應付武術教學任務。
3.1.3外聘館校教練或傳統拳師進入學校指導教學
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聘用武校、武館或武術俱樂部的金牌教練進入學校指導段位制教學工作。館校教練都是專業武術出身,且在多年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懂得如何進行最地道的武術教學和訓練,如何迎合小學生的心理,了解小學生的需求,控制教學進度,保障教學效率。還可引進當地傳統武術造詣較深的武術拳師前來講課[3],以開講座的形式介紹當地武術發展演變歷史與現狀概況,再以實踐課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傳統拳術基本套路。如此將中小學武術段位制教學內容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凸顯段位內容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形成地域性武術特色,這對中華武術的傳承和段位制的推廣與普及有著重要作用。
3.2在試點學校增設低段位考評點
各地各級武術管理部門要在兩級管理、三級辦公、層層設點的框架下,在條件符合的段位制推廣試點小學建立起段位制二級考評機構,并在這專門的段位制工作機構中設立專門崗位,招聘專業管理人員來負責段位制工作,行成正規化、專業化的工作隊伍。
3.2.1加強考點管理人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加強考試點專辦人員的培養,組織各考點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其業務能力和基本素質。要求所有考點負責人將有關段位制文件和考試點規則及考試要求了如指掌、爛熟于心,以《中國武術段位制工作手冊》為依據,以《段位制教材》為內容,以考點為依托,以指導員、考評員為骨干,積極開展段位制活動,探索并總結段位制推廣規律,創建符合福建省實際的段位制推廣模式,全力推進武術段位制在校園的普及[4]。
3.2.2定期組織低段位通段考試,嚴格監督考點工作情況
制定好考試點動態管理實施辦法,監管制約辦法和巡視評分標準,把考試點建成各校開展培訓、交流、考試和競賽的基地。市段位制辦公室要以巡視檢查的形式,不定期對各考試點段位制工作進行抽查,并定期組織段位考評員深入到學校組織現場考試,對段位技術達到標準的學生及時晉段,最大限度為小學生考取段位提供方便,激發小學生的學武熱情、晉段積極性,使武術段位制真正深入人心。對工作活躍、成績突出的考試點進行表彰獎勵,而對于不合格的考試點,要限期整改,甚至取消。
3.2.3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在校學生通段免收費用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2011年3月18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武術段位制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的通知》(武術字[2011]88號)明確指出:因考慮到中小學生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和普及段位工作的需要,凡中小學在讀學生參加相應段級考試獲得段位者,免收段位認定費。免費范圍規定為:小學為段前1~3級、一段;初中為二段及其以下;高中為三段及其以下。此政策為武術段位制在中小學的推廣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應該嚴格貫徹,認真執行。建議可實行在校生通段兩次免費政策,以此給學生一點壓力,必須認真練習,爭取一次考過,而不是因為有免費政策就可以拖拖拉拉,反復考試,抱有僥幸心理,這樣的方式對學生也是一種鞭策。
3.3建立學校武術教學考核體系
3.3.1將武術段位制列為初考體育加試項目
建議在小學生升初中的體育達標中增加武術段位制內容為必考項目,并借鑒跆拳道的段位考核系統,在晉段要求中設置定量化的評價指標,即建立好段位制評價體系,使段位制習練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此外,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進行段位技術考評,而且注重對武德、武禮、身體素質、學習態度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素質等方面的考核。武術段位制注重的是全面發展,文武同重要。
3.3.2將武術段位制列為學校體育必修課程
要想使武術真正地引起學校領導及老師、學生及家長的重視,必須從國家層面出發,加大對武術運動的支持力度,制定支持武術發展與普及的政策,建立健全的武術段位制教學考核體系,對武術教學的內容、課時量、師資等做出硬性規定,這樣武術才能在小學課堂中站穩腳跟,如將段位制教程直接列入小學課程標準,使其成為小學體育必修課,并定期舉行段位晉升考試,或在學校大課間活動中增加武術段位制內容的習練,成為日常校園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當武術項目真正地進入學生日常校園鍛煉,進入了學習課堂,才是武術項目能真正普及發展的關鍵所在。
3.4豐富武術段位制的考評內容和考評方式
3.4.1將段位制考評工作與武術競賽活動相結合
由于段位制技術體系和武術競賽套路有著統一的內容和統一的標準,所以可以直接將武術段位制通段考試和武術競賽結合起來。分層賽事,辦好各個級別的段位制通段比賽,并建立標準化的段位制考賽體系,從競賽規程、比賽規則、評判標準,到動作規格、場地要求、組織機構等方面形成統一規范的國家標準,發揮段位考試的激勵機制和運動競賽的杠桿作用。直接將考試與比賽結合,考段和競賽并重,晉升段位和奪取獎牌兼顧,使小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國家認可的武術成績,還能拿到名次,獲得榮譽。這種統一規程、同一時間比賽的形式既方便了參賽運動員,調動了學生的習武熱情,還節省了時間、經費,一舉多得。
具體操作如下:將參加一定級別武術段位制比賽并獲得規定名次的學生授予相應的段位。凡在區縣級舉行的武術段位制比賽中獲得前三名、地市級比賽中獲得前六名、省級比賽中獲得前十名、國家級比賽中獲得前十六名的團體成員,可根據演練水平,授予一段或段前1~3級稱號。這樣的多級考試制度和以賽代評制度為小學生獲取段位開辟了多種渠道,還極大地調動了小學生習練武術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通過競賽來加大段位制的知曉力、吸引力,從技術上培養孩子們的基本武術規范、培養學校武術人才,以及探索通過段位制的推廣來傳播中國武術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
3.4.2將段位制考評與課外武術活動和其他武術培訓經歷掛鉤
將相關段位制集訓活動或武術夏令營培訓經歷作為習武者參與考評和晉級的重要依據,參與武術活動頻繁者,長期習武人員在段位制考評中可以獲得一定的優先資格[5]。
3.5制定激勵政策,保障武術段位制順利高效推廣
3.5.1增加社會認可度,增強人們對武術的重視程度
武術段位制的推廣是一個新興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來保障其順利開展。段位制推廣小組應和教育部協商,爭取將段位等級與與學生評優、評先掛鉤,與初考、中考、高考加分等升學考試將結合[6]。如同運動員的一級證書一樣,達到規定武術段位稱號的高考考生,也將在未來的高考之中獲得加分機會。還可賦予擁有段位指導員、考評員等級的教育工作者有與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群眾體育傳播者有相同的地位、榮譽和權限,以此來鼓勵廣大體育教師努力學習武術段位制,考取指導員、考評員證。
3.5.2實行目標管理,對工作出色的學校給予榮譽表彰
吸取前人在段位制推廣過程中出現的“虎頭蛇尾”現象,為了避免我們的工作中出現“吃大鍋飯、人浮于事”、“干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都一樣”的現象。在工作落實過程中,應結合各地市小學實際量化工作指標,實行目標管理。如:年初要求各小學體育組上交段位制年度工作計劃,年末監督各小學計劃完成情況,隨機檢查考試點晉段情況,并定期開展小學生校園武術段位制競賽,將比賽總分獲勝的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
3.6加大宣傳力度,構建多層次推廣模式
3.6.1加強各級媒體對小學武術段位制宣傳力度
有效利用新聞媒體的力量,及時宣傳,擴大知曉面,積極營造推廣段位制的輿論氛圍,發揮中華武術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在宣傳中,應注重突出武術的民族品牌特色,站在傳播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宣傳武術活動,將武術理論、文化內涵、武德武禮等教育納入小學生武術課堂,突出武術區別于其他體育運動的地方,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可以利用其他多種媒體多渠道、多方式地積極宣傳武術段位制,如校園廣播里及時發布有關段位制培訓或比賽的通知,與報社合作在報紙上及時更新有關段位制活動的新聞,與電視臺合作對段位制活動進行直播或報導,利用微信、微博平臺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武術段位制的發展等。
3.6.2體教結合推動武術段位制在學校順利開展
在推進武術段位制進校園的工作中,要注重發揮體育局、教育局和武術協會的合作作用。武術段位制在校園里想要站住腳跟,單靠體育局制定方略而沒有教育局的重視和支持是不行的,只有通過“體教結合”、協同合作才能真正引起人們的重視,提高社會認可度,真正地走進校園,成為學校課程標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省武術協會應發動各地武協組織的積極作用,依靠各級武術協會,充分發揮各市青少年體校、武術少年宮、青少年武術俱樂部等的作用,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并聯合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在“體教結合”工作中發揮更大效能,更好地發揮培養武術后備人才的骨干作用,加強武術后備人才培養。
3.6.3構建多層次推廣模式,加快市場化運作
武術段位制進校園不能采取行政強制方式,更多地還應該用引導、服務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認段自覺性。因為武術段位制的認定既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同時還有更多的因素體現著學生個人發展需求。所以,體教結合不是解決段位制進校園的基本途徑,段位制進校園說起來是大事,但做起來卻是細瑣的事情,還需要用對待小微事業的方式對待。我們應該轉變武術段位進校園的行政思維方式,打破武術段位進校園的壟斷方式,簡政放權、激活市場[7]。
4結論
綜上所述,武術段位制若想在小學校園里順利高效開展,必須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武術教師在職培訓體制,提高學校武術教師招聘準入制度,外聘館校教練或傳統拳師進入學校指導教學;在試點學校增設低段位考評點,定期組織低段位通段考試,縮短考評周期,并加強考點管理人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學校武術教學考核體系,提高人們對武術段位制的重視程度;豐富武術段位制的考評內容和考評方式;還要制定激勵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構建多層次推廣模式。
參考文獻
[1]曾凡瑜,高楚蘭. 武術段位制在高校實施開展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4,2(3):28.
[2]蔣亞明.用教學主渠道推動武術進校園[N].中國體育報,2015-02-05(4).
[3]毛天春.推進大中小學武術段位制的普及教育[J].學校武術研究,2012,1(4):96.
[4]王晃.湖南創建推廣模式全面啟動武術進高校[N].中國體育報,2015-05-14(1).
[5]文明華.中國武術段位制教學試點分析與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25(4):46.
[6]王國成.學校推廣武術段位制的優勢與策略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 27(3):27.
[7]蔣亞明.“進校園”夯實徐州武術名城基石[EB/OL].(2015-01-15)[2015-11-20].http://www.sport.gov.cn.
[責任編輯魏寧]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Wushu Duan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Primary School——Taking Xiamen City as an Example
LIN Xiao,GAO Chu-lan,ZHENG Lei-shi
(Jimei University Sport Institute,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Sampling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xpert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Wushu Duan System's current situ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Xiamen, which comes out the factors of Wushu Duan System spread in Primary Schools. Estimated from the sample,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opularity of Wushu Duan system in primary schools of Fujian province: strengthening Wushu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ditional pilot schools in low grade evaluation points; establishing schools teaching martial arts assessment system; enriching the evaluation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Wushu Duan system; developing incentive policies; stepping up publicity efforts to build a multi-level promotion model.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Wushu Dua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11-25
第一作者簡介:林驍(1990—),女,福建廈門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通信 高楚蘭(1964—),女,廣東揭陽人,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413(2016)02-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