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濰坊學院圖書館 山東 濰坊 261061)
?
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研究
李英杰(濰坊學院圖書館山東濰坊261061)
[摘要]國外圖書館廣泛參與能夠產生集合效應并解決社會問題的活動,為國內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與創新發展提供了以下啟示:發揮圖書館在社會系統中的作用,以系統方式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注重系統內部各方的協調,以集合效應模型推動深層合作;總結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的實踐,展現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的示范作用;立足圖書館核心知識文化服務,以文化力量牽引社區持續發展。
[關鍵詞]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集合效應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通常被譯作公共私營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協議為基礎形成的伙伴式合作關系[1]。在近年來國內外圖書館服務實踐中,PPP模式正逐漸發展成為主流合作模式,國外諸如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簡稱IMLS)和佐治亞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部、網絡計算機圖書館中心有限公司及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首創建設①共同設立的幼兒早期教育項目,IMLS與社會創投中堅機構——地方動議支持公司(Local Initiatives Support Corporation,簡稱LISC)合作的全面社區復興項目,后者旨在“幫助貧困社區應對經濟危機,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2];國內,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指出,上海部分文化機構已采用PPP模式,以吸引民間資金和資源支持公共文化服務,且今后該類公私合作的機構還會逐漸增加,上海正積極探索如何讓眾多的城市第三空間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3]。隨著人本化發展及戰略轉型的深入,圖書館目標與社區目標逐漸融合、趨同一致,立足于自身信息傳播優勢、文化優勢,與社區合作,幫助社區解決嚴重和復雜的社會問題,日益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至高戰略目標。社會問題要想得到系統性的解決,依靠單個機構的能力和資源遠遠不夠,如果非營利機構、政府、企業等社會部門聚集起來,為共同目標付諸行動,則能產生更大規模的社會影響力,這就是PPP合作模式的理論根源——集合效應(Collective Impact)[4]。
集合效應的首次提出源于《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簡稱SSIR)雜志2011年的文章Collettive Impact,該文章在分析Knowledge Works(知識作用基金會,位于辛辛那提)旗下非營利子公司Strive成功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指出教育過程中單個環節(如課后教育計劃)的發展通常難以形成質的飛躍,唯有教育過程的整體性、系統化進步才能實現教育的創新變革及突破式發展,因此,教育合作機構應將教育資源在統一的目標下加以整合,為學生提供從搖籃到事業、貫穿始終的教育協調、支持與改進;Strive與地方組織合作成功的關鍵在于:參與教育推進計劃的300余名地方組織(包括政府、企業、基金會、高校、社區學院等)領導共同組建核心社群,拋開個體機構議程,以集合路徑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解決社會教育問題[5]。
此外,文章還引證了集合效應在解決環境污染、青少年健康、醫療保健等社會問題方面的成功案例,并由此總結出集合效應的5個構建要素:(1)共同議程(Common Aganda),參與各方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共享的發展愿景、戰略規劃及行動方案,其中,投資方在協調組織間的一致性行動方面起著主導作用;(2)共享化評估體系(Shared Measurement Systems),是共享議程的制度性保障,統一的績效評估及報告模式不僅能夠確保合作各方朝著一致性的目標共同努力,而且還能促進參與各方的相互學習與借鑒;(3)相互促進的活動(Mutually Reinforcing Activities),社會問題的產生是復雜的,解決社會問題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的,集合效應行動鼓勵多元化的利益相關方發揮對其他各方的支持及協調作用,在自身擅長的領域負責一系列專門性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互為強化的行動計劃指導,確保個體的差異化行動和努力符合總體利益,從而解決社會性問題;(4)持續有效的溝通(Continuous Communication),將幫助非營利機構、企業、政府間建立相互信任、透明的合作關系,集合效應的產生需要持續溝通,證明參與各方的個體利益得到公平對待,相關決策也是經由集體討論、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最優解決方案,持續有效溝通通常以各機構高層領導人的定期會晤方式實現;(5)中堅支持機構(Backbone Support Organizations),是獨立于參與機構、由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組成的協調性組織,其協調支持作用具體體現為對集合行動的計劃、管理,為活動提供技術支持、溝通支持,開展數據采集及報告以及其他行政、后勤支持性活動,一個簡化的中堅機構通常包括項目經理、數據管理者及協調促進者3類角色[6]。
2.1必要性分析
首先,人本化的發展理念是集合效應在圖書館服務實踐中的應用基礎。人本化要求社會不僅需要關注經濟增長及社會福利增加,而且要關注解決伴隨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人權、環境等社會問題,如信息平等、教育公平等。集合效應產生于社會創投領域,社會創投的最終目標是解決嚴重和復雜的社會問題,其提倡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線,鎖定特定社會問題,激發人去思考,廣泛納入利益相關機構,撬動多方資源,通過創新驅動、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改變,幫助社區進步;人本化的理念同樣貫穿現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始末,近年來,圖書館關注重點由資源向人轉變,美國“新圖書館學”轉向[7](強調圖書館的使命在于通過提升社區創造力來推動社區發展)的提出,以及國內外iSchool運動下圖書館學人才培育模式、教學大綱的變革,無一不體現了這種人本化的趨勢對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決定作用。因此,圖書館以集合效應理論為指導,立足文化的軟實力,積極參與社區共建,致力于改變社區,促進人及社區的全面發展,是其人本化趨勢發展的必然。其次,人本化的理念決定了集合效應理論與圖書館服務實踐兩者目標的趨同一致。集合效應理論提倡圍繞共同目標、方案和評估體系建立社區,聯合行動,為社會問題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同樣,在圖書館界,將社區視為資源、服務的延伸及拓展,融入社區、與社區合作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提升社區創造力、共建智能社區,已然被納入圖書館事業發展范疇,趨同一致的目標決定了圖書館在集合效應理論指導下,由孤軍作戰走向強強聯合。最后,從實踐模式的角度分析,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與產生集合效應的活動具備一致趨同性。為追求集合效應最大化,集合效應活動遵循主動調查社會需求、聯合行動、注重社會效益、關注影響力及效益評估相關原則,這與圖書館用戶調研—合作規劃—聯合行動—服務評估—追蹤反饋—反哺實踐的項目運作、服務實踐的流程是完全一致的;此外,在工作方法上,集合效應理論認為,各方資源的撬動+專業化的組織協調+線上線下的協作化網絡=社會創新+可持續解決方案+社會影響[6],這與圖書館長期堅持的資源整合,線上線下合作拓展,構建生態型知識系統、創新系統的工作方法在本質上是趨于一致的??傊闲顒优c圖書館服務實踐在理念、目標、運作模式方面的趨同一致性,決定了集合效應理論在圖書館事業領域的良好應用前景,圖書館需要通過參與產生集合效應的活動進一步拓展自身在社區的影響力及價值,社會集合效應的產生也更需要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積極參與,為其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循證模型。
2.2優勢分析
產生集合效應的活動通常涵蓋3類主體,即政府、非營利組織及企業。不同類型的參與主體在資源、能力上有著不同的優勢,集合效應要求在優勢整合基礎上,讓各參與機構在其所擅長的領域承擔相應的任務,通過優勢互補、行動協調使得看似分散的努力符合總體規劃及目標利益,以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解決社會問題。對圖書館等文化型非營利機構而言,組織、傳播信息與知識的能力,教育推動力,以及人們對其品牌、文化價值的認同感,是其優勢所在。簡言之,圖書館應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力量,打造集合效應及社區發展的新引擎。作為思想意識的升華、民族精神的凝聚、綜合國力的體現,文化在其認同過程中表現為一種軟實力,其價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會和諧,文化軟實力建設是開創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生長點”和重要“增長極”[8]。圖書館無論是在打造公共數字文化平臺,還是在促進社區教育與學習、發展社區創造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其本質是試圖通過文化軟實力建設,向社會充分彰顯“以文化人”的崇高使命及“向文而化”的價值取向,以文化發展的可持續性推動民族凝聚力、國家競爭力及社會和諧力的持續發展。
在推動集合效應的產生過程中,圖書館常常發現集合團體所鎖定的社會問題,如兒童閱讀能力低下、社會終身教育、個性化學習等,而這些往往是圖書館已經或準備著手解決的。在解決該類問題或所需從事的特定活動中,圖書館早已積累豐富經驗,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體系、合作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及評估體系,可以為集合效應中的其他組織提供成熟、可借鑒的理論及實踐模型。以IMLS與LISC合作的全面社區復興項目為例,項目研究報告就明確指出,“圖書館及博物館參與社區建設實踐對全面社區復興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對圖書館與博物館內部、圖書館與博物館之間、以及二者與其他社會機構多方合作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最佳循證實踐?!盵9]
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推動產生集合效應的過程是一個由探索走向深入、由不完善走向成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探索階段和完善階段,圖書館的參與程度、對共享使命的貢獻、資源調配、互動程度等都有所差異,下文將分別以洛杉磯縣公共圖書館及底特律公共圖書館為例,說明圖書館在推動產生集合效應不同階段的實踐與特征。
3.1探索階段的洛杉磯縣立公共圖書館
以社區為本,向社區提供多元服務是洛杉磯縣立公共圖書館(以下簡稱洛縣公共館)長期以來堅持的服務方針,在社區多元化服務路徑的探索過程中,洛縣公共館逐步將其服務使命、服務領域拓展提升至關注社區發展、解決社區問題的高度及層面。一直以來,青少年暴力、違法都是美國社會重大的公共議題之一,早前洛縣公共館就通過普及閱讀推廣、促進早期教育、發展青少年興趣愛好來緩解這一問題。2010年,在成功申請“預防青少年暴力、違法”項目資金后,洛縣公共館開始嘗試為該問題尋求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并具體規劃實施了如下舉措:(1)聯合社區機構、青少年俱樂部、執法機構、全日制駐校警察、教育機構及學校,共同探討預防青少年暴力、違法的有效路徑。(2)以人為本,密切關注青少年,理解其興趣愛好及發展需求,以多元化的服務及活動促進青少年對社區的參與及融合。僅2010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洛縣公共館便為當地青少年量身打造了涉及健康、瑜伽、視頻編輯、藝術等多元文化內容的百余場活動,鼓勵青少年以更健康、更具活力與創意的方式表達自己。(3) 設立預防協調員專門職位,協調圖書館與治安管理部門、執法機構、心理健康機構、教育機構在預防青少年暴力、違法方面的活動。(4)通過持續性的合作關系追蹤,締結社區紐帶,進一步探索預防青少年暴力、違法的可持續化路徑[9]。洛縣公共館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協調各方努力、解決鎖定社會問題的做法,從某種程度上看,已經具備了產生集合效應活動的主要特征,但由于缺乏共同的議程及共享化的評估體系,導致其參與解決社區青少年問題的方案仍不夠系統,合作模式亦不夠成熟。
3.2成熟階段的底特律公共圖書館
底特律公共圖書館是美國密歇根地區最大的圖書館系統,擁有21個分館,300余名館員,年用戶訪問量達500萬人次[9],為其參與社區共建、發揮集合效應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眾所周知,高失業率、犯罪率和貧困率是困擾底特律地區的突出社會問題,當地社區規劃發展機構希望變革傳統機制,以更好地服務低收入人群,并呼吁社區其他組織對社區發展計劃的系統性支持。為從根源解決城市貧困問題,構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鄰里關系,推動社區全面振興,底特律公共圖書館與Focus:HOPE②、NSO (Neighborhood Service Organization,社區服務組織)、New Paradigm Glazer Academy(格雷澤新范式學院)、Wellspring Lutheran Services(家政服務中心)等8所機構合作[10],為了一致性的目標,設立了共同的行動方案及評估體系。
底特律公共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的集合效應模型分析如下[9]:(1)共同議程:向周邊100個街區的所有居民提供綜合性服務,培育居民經濟自足的能力。(2)相互促進的活動:共同搭建HOPE Village Neighborhood Network(社區服務網絡),向所有居住在社區或在社區上學的個人及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務。8所合作機構依據其資源、能力優勢,分別承擔差異化、互補性的服務任務。以底特律公共圖書館的帕克曼分館為例,其著重以個人、家庭需求為導向,提供諸如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規劃、金融、健康領域的支撐性服務,特別是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除了在線培訓,底特律公共圖書館的帕克曼分館還通過既有的TLC (Technology Literacy & Career,技術素養與職業)培訓中心,向居民提供職業信息交流的共享化空間,助其做好充分的職業準備。其他7所機構則分別專注早期教育、繼續教育、家政服務等領域?;閺娀?、補充的服務為居民經濟自足能力的養成提供了系統化的解決方案。(3)共享化評估體系:合作機構向Focus:HOPE派出常駐網絡服務專員,在統一評估體系指導下幫助個人或家庭制訂培訓計劃、目標,并通過持續追蹤及定期評估,確保用戶達成既定目標。(4)持續有效的溝通:HOPE Village Neighborhood Network不僅實現了來自不同合作機構網絡服務的無縫式對接,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網絡實時數據的共享,任一機構都可以通過共享網絡看到自身及其他機構的服務對參與個體或家庭經濟自足能力產生的影響,此外,各機構還通過項目負責人、項目專員的定期會議形式強化這種持續有效的溝通。(5)中堅支持機構:在HOPE Village Neighborhood Network合作體系中,Focus:HOPE不僅通過其分支機構“工薪家庭服務中心”向居民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還承擔合作體內大部分的組織、協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中堅機構的作用,這也是HOPE Village Neighborhood Network運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4.1發揮圖書館在社會系統中的作用,以系統方式參與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系統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龐大系統,要想分析和解決社會系統中產生的問題,必須從整體進行把握,分析系統中的各種關系[11],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社會系統論是集合效應論的理論支撐,集合效應理論認為,社會問題的產生有著其系統性的原因,而解決問題的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的,系統性的問題無法通過相互孤立組織的非協調性活動來解決[6],由此可見,集合效應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社會系統論是完全一致的。社會系統是由社會人與他們之間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構成的系統,任何重大社會問題的產生必然與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根源相聯系,且與引發社會問題的經濟、政治、文化根源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推動社會問題的動態化發展。因此,社會問題的綜合解決需要經濟、政治、文化機構的協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曾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12],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發展階段,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共同打造了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文化產業正向著社會支柱型產業的方向進發。作為公共文化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圖書館有責任、更有能力承擔起參與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區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國內外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探索集合效應有效模式的種種實踐,有力論證了圖書館在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區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方面的突出作用。今后,圖書館更應通過知識文化服務的驅動作用,促成不同行業、領域機構的深度合作,推動社會問題的系統性解決。
4.2注重系統內部各方努力的協調,以集合效應模型深化推動合作。
社會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以跨界合作為基礎,合作共同體包括諸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基金組織的社會非營利機構,政府機構及企業。既為共同體,從系統的觀點出發,首先,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這就要求共同體在協調基礎上制訂各方充分認可的發展目標及解決方案,形成共同體的凝聚力、組織力及向心力;其次,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整體的功能,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集合效應的產生并不是要求所有機構從事相同的活動,而是在整體目標及規劃指導下,立足自身優勢,尊重差異,充分挖掘,通過相互補位引導合作深化;最后,系統間的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推動系統的動態演變,演變既包括良性演變又包括惡性循環,這就要求共同體對系統發展態勢的實時監測及適時調整,共享化的評估體系及獨立化的協調機構成為共同體存續的必要因素。由此可見,在系統理論基礎上發展引申的集合效應模式有助于跨界合作的創新發展。圖書館應借鑒集合效應模式推動其既有合作關系、合作項目的創新發展。在推動產生集合效應過程中,圖書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對合作共同體內部復雜關系的處理,一方面,圖書館應主動出擊,通過內部觀念革新、組織調整去適應新型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圖書館應懂得如何識別戰略合作機會,集合效應的產生要求圖書館較高程度的資源投入,并建立在合作各方對共同體高度承諾的基礎上,因此,在戰略伙伴選擇、流程規范、管理體系構建、決策透明化、項目可持續化方面,圖書館需要做出充分考量。
4.3總結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合作實踐,展現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示范作用。
發展社會創投企業、發揮集合效應是當代公益的新主題。由于圖書館本身的公益性,其長期服務實踐已或多或少積累了集合效應實戰方面經驗,這些經驗對社會問題的解決、公益事業的發展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今后的集合效應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也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為探尋圖書館與博物館在社區全面振興中的引領作用,IMLS 與LISC基于洛縣公共館及底特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實踐,對50例圖書館與博物館進行實證分析,試圖為其他機構提供參與社區建設的最佳實踐模型[9]。如今,伴隨著影響力投資③的發展,公益與商業找到了最有效的結合途徑,同時也促使不同機構更加關注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無論是非營利機構,還是企業,對自身社會影響力的強調,對自身作用產生的社會效益及社會價值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影響力投資、社會價值投資④等創新模式的出現,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首先,圖書館在長期的知識服務、文化服務、社會參與實踐中積累了良好的聲譽與積極的社會影響,有助于其憑借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優勢在推動集合效應產生中搶占先機,獲得更多的事業發展基金;其次,作為具備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組織,圖書館應將這種示范帶頭作用落到實處,通過集中性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成果展示,彰顯影響力,發揮圖書館在整個社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4.4立足圖書館核心知識文化服務,以文化力量牽引社區持續發展。
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更多意義上是一種知識的力量、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傳統圖書館的文獻、參考咨詢服務,還是21世紀圖書館的知識創新、創造力服務,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核心的知識和文化作用。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融合發展趨勢彰顯,文化產業順應這一趨勢,正在與互聯網服務、教育培訓、科技創新等產業跨界高度融合,“文化+”正成為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推手、創新驅動的新引擎,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內核和文化支撐[13]。伴隨著“文化+”逐漸成為引領城市復興、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利用文化的軟實力激活社區創造力、推動整個社會的創新變革亦成為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的核心原則。具體而言,圖書館應從以下層面部署,立足其知識服務,以文化的力量為引擎,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1)在集合效應理論指導下,與社區合作,積極探索跨界合作的有效實現形式,通過文化與創新、文化與教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激發社區發展活力;(2)創新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分散在社會中的各類資源進行關聯和整合,通過數據開放共享全面釋放數據價值,協助推動智能化社區生態系統的構建;(3)以人為本,利用技術、資本等多種要素充分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文創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隨著人本化發展及戰略轉型的深入,圖書館目標與社區目標逐漸融合、趨同一致,立足于知識和文化服務的優勢,與社區合作,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日益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戰略的目標。集合效應是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區全面振興的有效途徑,在集合效應理論指導下,探索社區合作共建的有效實踐模式,是圖書館參與社區建設的最新發展趨勢,國外圖書館參與推動產生集合效應、致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為國內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與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啟迪。
注釋:
①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首創建設(BUILD Initiative)是一家向“負責兒童早期教育的部門”提供幫助的服務機構。目前,已向美國亞利桑那、密歇根等州的博物館、圖書館及兒童早教部門提供相關支持和幫助。
②Focus:HOPE是致力于通過智能及實用性方案解決饑餓、貧富差距、教育不足、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的非營利社區機構。
③影響力投資是旨在產生積極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并伴隨一定財務回報的投資方法。
④社會價值投資是投資領域的社會創新,提倡以社會價值作為市場資源配置的價值引導,旨在探索政府、市場、社會3方面跨界合作、協同創新的投資模式。
參考文獻 :
[1]PPP模式[J]. 中國綠色畫報, 2015(5):71.
[2]IMLS. Museums and Libraries Step-up Efforts to Tackle Economic Distress in Poor Communities, Says New Report from IMLS and LISC[EB/OL].[2015-12-13]. https://www.imls.gov/ news-events/news-releases/museums-and-libraries-stepefforts-tackle-economic-distress-poor.
[3]吳建中. 用文化的力量激活城市發展的資源:以上海為例[EB/ OL].[2015-10-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 53586b810102vyrc.html.
[4]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樂平思想匯沙龍首開——新公益行動“雙引擎”[EB/OL]. [2015-10-29].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 org.cn/html/2014-12/88954.html.
[5]Kania J,Kramer M. Collective Impact[EB/OL]. [2015-10-27]. http://ssir.org/articles/entry/collective_impact.
[6]Hanleybrown F,Kania J,Kramer M. Channeling Change: Making Collective Impact Work[EB/OL]. [2015-10-27]. http://ssir.org/ articles/entry/channeling_change_making_ collective_ impact_work.
[7]李 愷.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新圖書館學”轉向[EB/OL]. [2015-10-27].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0725/c40531-18598145.html.
[8]鄒晨瑩, 凌聞. 堅持人本化的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EB/OL]. [2015-10-27].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05/08/ content_324640.htm.
[9]IMLS. Museums, Libraries and Comprehensive Initiatives: A First Look at Emerging Experience[EB/OL]. [2015-12-24]. https:// www.imls.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documents/ museumslibrariesandcomprehensiveinitiatives.pdf.
[10]Focus:HOPE. Neighborhood Network[EB/OL]. [2015-12-24]. http://www.focushope.edu/page.aspx?content_id= 472&content_type=level2.
[11]社會系統論的觀點對思考與解決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方法論意義[EB/OL]. [2015-12-25]. http://www.xzbu.com/8/view-6874732.htm.
[12]文化,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引擎[EB/OL]. [2015-10-25]. http:// finance.ifeng.com/a/20151025/14038119_0.shtml.
[13]李 婧. 回望2015“:文化+”成為經濟新引擎[EB/OL]. [2015-10-25]. http://www.ce.cn/culture/gd/201512/26/t20151226_ 7870992.shtml.
Study on Library's Community Engagement
[Abstract]Oversea libraries engage in activities which could produced collective impact, focus on practice 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 give much inspiration for domestic libraries' service transformation and creation improvement, which includes,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role in social system, solution for social problem through systematic module, focus on the compliance of efforts, promotion cooperation through collective impact module, conclusion of libraries' community engagement practice, display libraries' leading role in community engagement, promotion of commun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rength of culture which come from libraries' cor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ervices.
[Key words]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ollective impact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
李英杰 女,1982年生,碩士,現工作于濰坊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用戶信息服務。
[ 收稿日期:2016-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