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菲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是高校圖書館的責任
陳一菲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閱讀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技能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閱讀技能參差不齊,這必然導致閱讀效果的不同。圖書館作為保障學生知識權利的信息機構,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可閱讀的文獻,更要保障學生平等閱讀的機會,引導學生愛閱讀、會閱讀,從而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高校圖書館 大學生 閱讀習慣 培養
閱讀是一種態度,閱讀是一種生活,閱讀是一種力量。國際閱讀學會在總結閱讀對于人類最大益處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份報告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然而隨著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人們的閱讀面臨著一種“選擇困難”,與此同時,各種主客觀原因都會對人們的閱讀行為和習慣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或阻礙。閱讀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心智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及能力。因此,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機會,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
2.1 大學生閱讀的渠道
在信息時代,大學生閱讀各類文獻的渠道,主要是圖書館、網絡和書店(包括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高校圖書館因館藏資源豐富,定期更新,文獻類型也較為全面,且無償提供文獻服務,成為大學生閱讀文獻的首選渠道。此外,網絡是大學生數字化閱讀的重要渠道。《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的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讀取等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網絡在線閱讀的接觸率增長幅度最大,增幅達65.2%。網絡資源具有更新快,種類多等特點,但有時易產生付費閱讀的現象,而大學生選擇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免費的網絡資源。當從圖書館和網絡均無法獲取所需文獻時,學生才會選擇通過書店來實現其閱讀需求。
2.2 大學生閱讀的環境
調查顯示,62%的學生將教室和圖書館作為閱讀環境的優先選擇,21.7%的人會選擇在宿舍閱讀,13.5%的人則選擇環境優美的戶外,10.7%的人表示對閱讀環境無所謂。這也說明,盡管網絡等數字化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在線閱讀的機會,但圖書館仍然是大學生閱讀活動的主要場所。
2.3 大學生閱讀的文獻類型
從一些圖書館的流通統計數據來看,由年齡特點、閱讀興趣以及其學術水平的影響,大學生閱讀的文獻類型主要還是圖書、期刊和報紙這三大類,對于一些特種文獻,如科技報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涉獵不多。
2.4 大學生閱讀的內容
當代大學生閱讀的內容種類比較復雜。由于學業和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大部分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專業課學習以及各類型等級考試或資格認證考試上。學生注重專業課的學習,是期望培養一技之長,在未來的專業領域能夠增強競爭力,但是,專業書籍的數量和種類都很有限,許多專業參考書的內容又大同小異,同時,專業性越強的書籍讀起來就越具有低趣味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面臨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一些資格認證考試的準備也占用了大學生大部分學習時間。當然,除此之外,學生也會閱讀其他內容,但是社會文化融合度越來越強,閱讀內容自然越來越龐雜,大學生有時會缺乏根本的判斷。如學生讀完某本書之后,才發現根本不知所云,更不要說那些對學生會產生“負面”影響的書籍了。這也是大學生閱讀內容的另一個特點。
2.5 大學生閱讀的時間
在只有傳統紙本文獻的時代,大學生活相對單一,校園活動的形式亦不是很豐富,故而外界對大學生的影響也相對較小,閱讀紙質書籍自然成為了大學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而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推進,大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校園文化生活多種多樣,學生社團經常組織各類集體活動。此外,大學生還有很多其他的休閑娛樂方式,學生寢室不但有了電視,還有了數字網絡,網絡游戲、聊天、觀看視頻以及網上購物等都成為了學生業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占據了當代大學生本應用來閱讀的時間。因此,也有學者稱當代學生是“影像的一代”,他們對純文字的東西并不感興趣,其閱讀的時間主要分布在考試之前、假期等閑暇時間,具有零散和不定期的特點。
3.1 高校圖書館是學生享受平等閱讀機會的制度保障
圖書館作為一種保障公民信息權利的制度安排,應當且必須遵循機會平等的原則。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本著這一原來保障大學生享有平等的閱讀機會。這里所說的閱讀機會平等有兩層含義:
第一,高校圖書館保障大學生閱讀對象平等。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本著社會包容的理念,不受意識形態的限制,不受理論派別的影響,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文獻供其閱讀。在設置館藏時,遵循讀者需求第一的原則,不以任何人的喜好為參考,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對象。
第二,高校圖書館能夠保障閱讀主體平等。由于經濟、政治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在出生時都不得不接受起點不平等的現實。因此,機會平等在一個人成功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他們未來的人生很有可能取決于其怎樣度過大學的生活,取決于其在大學階段獲取了多少的知識和技能,從這個角度看,大學生享受機會平等比擁有財富更為可貴。而高校圖書館平等對待每一位讀者是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體現,也是圖書館員的職業操守。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保障每一位到館的大學生都擁有平等的閱讀機會。
3.2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閱讀環境的創造者
閱讀環境直接影響人的閱讀欲望、閱讀質量以及閱讀效率。對于閱讀環境的選擇,有的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閱讀,有的人注重閱讀環境的舒適度,有的人則會考慮實現閱讀行為的方便程度。
高校圖書館是師生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是發現知識、傳播知識的圣地,圖書館環境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各項功能是否能夠發揮和實現。隨著圖書館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也進一步得到強化。尤其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不僅僅包括向讀者提供高效、準確、全面的信息服務,還包括“環境服務”。近年來,許多高校圖書館都開始注重本館硬件設施的建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向讀者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圖書館能夠為讀者營造一個可以刺激和提升讀者閱讀欲望和求知欲望及探索欲望的優雅環境,是圖書館的責任。
3.3 高校圖書館是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引導者
眾所周知,對公民進行社會教育是圖書館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之一。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里所說的“引導”并不是強制學生一定要閱讀哪方面的或是哪個學科的圖書,而是旨在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當一位學生走進大學的校門時,就意味著他已踏上了自主學習的道路,但對于大一新生來說,自學能力和閱讀技巧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機會去培養。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學生很容易產生迷茫和無助感,因此,作為知識信息的提供者的圖書館,有義務也有責任引導大學生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著名學者老舍先生就曾經指出:“一個藏書多而用書少的圖書館,也不見得是一個好圖書館。我想,一個理想的圖書館是這樣的,它會指導讀者讀什么或怎樣讀。”這句名言充分說明了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是高校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
4.1 定期開展閱讀專題活動
有規模的集體活動總是能激發一個群體參與其中的熱情。大學生由于年齡因素的影響,其行動力更容易被感染和帶動。圖書館定期舉辦一些讀書交流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閱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大學階段養成的習慣可能會影響一個人一生,閱讀作為一種讓人終生受益的習慣,自然更應該被推崇。從一些高校圖書館流通借閱統計數據來看,經典名著在大學生閱讀選擇中已逐漸遭到冷遇,而具有功利性傾向的閱讀內容逐漸成為熱點,比如一些技能培訓類讀物。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定期舉辦讀書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讀書的動力,還可以借機給學生一些好的建議,宣傳經典讀物,豐富閱讀內容,引導大學生進行有意義的閱讀,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
4.2 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程
在圖書館日常工作中,時常發現一些大學生在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時遇到困難或障礙,包括對館藏資源及布局的不熟悉,以及對信息檢索技術的不了解等等。由于各種主客觀障礙因素的影響,使其學習熱情不斷受到打擊。因此,圖書館開設信息檢索課就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信息檢索課向學生介紹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方法,介紹各類信息的檢索渠道和檢索方法,這些都可以成為提高其閱讀效率、掌握嫻熟的閱讀技巧的重要途徑。授課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來為同學們現身說法,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圖書館員可配合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和學習,通過定制有針對性的檢索課題,以學生完成檢索報告的形式,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評價信息的能力。因此,圖書館開設信息檢索課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4.3 提高圖書館員自身素質
圖書館服務讀者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員的素養。這里所說的素質既包括道德文明素養,還包括專業能力素質以及圖書館員的科學研究能力。當代高校圖書館需要懂學科專業、懂網絡技術、懂檢索技術和懂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強有力的專業服務隊伍,成立相應的服務機構,開展信息咨詢、信息檢索、課題服務以及網絡服務等。具備這些素養的人既有人格魅力又有專業能力,只有這樣的館員才會有能力去了解與分析學生的閱讀需求,對其閱讀和學習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4.4 多種渠道進行閱讀宣傳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信息溝通與交流的手段也層出不窮。作為高校信息傳播中心的圖書館應當打破傳統,多渠道與讀者進行交流。比如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等現代化信息交流方式都可以成為圖書館業務開展的平臺。比如圖書館可以將每周或每月的新書推薦發布在這些媒體上,增強了圖書館的“可見度”,更容易與其溝通,便于引導。同時,借助新媒體推廣平臺,圖書館的閱讀引導服務得以走入學生活躍的網絡社區,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相對刻板的印象,塑造了親近讀者的形象,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國著名學者朱永新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青年一代的閱讀狀況,關乎國民素養的維系和提高。面對我國的“閱讀危機”,“兩會”代表多次提案,建言獻策,尤其2016年更是有115位政協委員聯名簽署了《關于制定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戰略的提案》,建議政府通過立法促進閱讀風尚的形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已將全民閱讀立法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將在2016年年底形成方案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在這個促進全民閱讀、培育社會書香氣息、提升國民文明素質的閱讀環境中,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其教育職能,了解掌握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及其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會讀書的習慣,這不僅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努力建設21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重要任務。
[1]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3-09-24].http://www.
cnreading.org/yddc/tpxw/201204/t20120420_105469.html.
[2]劉靜.當代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和閱讀推廣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18):5.
[3]孫長虹.應對讀者的“淺閱讀”圖書館需要“深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6):15-16
[4]李國武,李玲玲.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基于對某高校抽樣調查的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2):49.
[5]麻小紅.新媒體時代讀者閱讀方式與圖書館服務對策[J].圖書館研究,2013(1):75.
[6]蔡紅,尹恩山.淺談大學圖書館的閱讀組織及其閱讀活動的開展[J].圖書館論壇,2013(1):148.
陳一菲 女,1969年生,副研究館員。究方向:讀者服務。
G252.1
2016-09-25;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