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融合研究的學術態勢及其展望*

2016-02-13 04:14:17鄭建明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210023
圖書館 2016年1期
關鍵詞:城鎮化信息化融合

朱 婕 鄭建明(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南京 210023)

?

我國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融合研究的學術態勢及其展望*

朱婕鄭建明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210023)

〔摘要〕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融合滲透是社會發展趨勢,“兩化”融合研究近年來逐漸成為熱點。文章對國內的學術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從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關系、融合內涵、發展制約因素、具體行業領域的研究、融合路徑及對策五個方面,分析當前研究的特點和不足。對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認為在信息資源整合、信息素質、信息消費、應對信息化的消極影響、融合評估體系等方面的研究會成為研究趨勢和重點。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發展態勢述評

〔分類號〕G249.27

〔引用本文格式〕朱婕,鄭建明.我國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融合研究的學術態勢及其展望.圖書館, 2016(1):7

*本文系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信息化問題研究”(課題編號:14ATQ006)和201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進程的實時測度機制及其實現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3JHQ066)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 《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13年底,我國城鎮化水平超過54%,按目前的增長速度,估計到2018年將達到60%。未來 10-20年將是中國的城鎮化全方位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當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新活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產業加速與傳統產業滲透,信息化對完善城鎮化發展的作用日益顯現。為利用信息化推動城鎮化向更高層次邁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概念,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1]。 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表明城鎮化信息化發展的環境載體,信息化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活力,需要充分協調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2]。推進城鎮化進程,以信息化作為支撐,將信息化和城鎮化融合,是我國新型城鎮化最主要的特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級形態的城鎮化。所以“兩化”融合是帶有全局意義的發展戰略研究。

隨著政策的推出和相關工作的開展,有關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過查閱和瀏覽已有的文獻成果,發現有關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的論文逐年增加,且在近兩年內產量尤其豐富,說明相關研究近年來逐漸成為熱點,我國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的研究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大多數論文的被引頻次較低,這是因為我國相關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文獻影響力不夠,權威研究成果較少。不過,一些獲得較高被引頻次和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獻,都集中在2013-2014年,說明這兩年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一定的關注和認可,研究內容不斷擴展,層次不斷深化,側重點不斷細化。

雖然也有專門針對新型城鎮化這一大背景下,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產業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和服務、信息安全措施等若干信息化建設中關鍵問題的研究,但鮮有學者將我國研究“兩化”融合的學術態勢進行總結分析,缺乏對本領域相關文獻的梳理和述評。本文旨在全面介紹我國有關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融合研究的主要成果,總結當前研究的內容和特點,以及發展態勢,以期對我國“兩化”融合研究有所借鑒。

2 國內學術研究的態勢

2.1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關系

2.1.1信息化影響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一些學者認為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關系,體現在信息化對城鎮化進程中的影響上。一方面,信息化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鄭子龍[3]利用面板數據門限回歸模型對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到結論:信息化發展對城鎮化進程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作用效果是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中游的地區強于經濟發達和經濟落后的地區。劉國斌[4]認為信息化對促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具體體現在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利于城鎮合理空間布局、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幾個方面。另一方面,信息化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祝秀梅[5]認為信息化使城市和農村資源出現多渠道分散和均勻化,迫使小城鎮部分作用消減,降低小城鎮競爭力,阻礙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于海波[6]認為當前信息應用的分析思維與技術能力尚處于探索階段,利用信息技術與城市公共信息聯結,存在倫理問題和安全問題;從個體層面來看,信息化的普及不均等,存在新的信息化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和階層差異。

2.1.2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不僅體現在信息化對新型城鎮化單向的作用機理上。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已經融合滲透,兩者存在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紐帶關系。新型城鎮化是信息化的依托和主要載體,信息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提升機和倍增器,兩者的良性互動可以趨利避害,促進社會整體發展。徐君等人[7]基于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理論,認為信息化是城鎮化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現象,新型城鎮化是信息化的外在物質表現形式。焦曉云[8]認為新型城鎮化為信息化的發展提供空間和機遇,信息化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信息數據和技術支持。胡若癡[9]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信息化是新型城鎮化及其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新型城鎮化為信息化自身發展和其與工業化融合搭建平臺。

2.2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融合現狀

2.2.1國家層面。近年來,全國“兩化”融合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存在區域融合發展水平差異和“兩化”各自發展速度差異。李江穎[10]認為我國城鎮化水平增速快,但城鎮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遠不能與發展速度相匹配,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黃安勝[11]認為“兩化”高度協調發展的省份還是少數,且都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部分省份“兩化”融合都存在不足之處,信息化發展差異程度大于城鎮化發展差異程度。宋艷萍[12]認為我國目前處于信息化全面滲透、深度應用的提速期,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正從量變逐漸走向質變。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以及社會服務領域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

2.2.2地方層面。學者在研究區域融合實例時,對象多為河南、廣西等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省份,或是新疆、三峽庫區等偏遠地區。主要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現狀、信息產業發展情況、公共服務信息化程度、城鎮化格局和發展模式等方面探討“兩化”融合情況,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何建木[13]以新疆喀什莎車縣為例,列舉諸多實例,例如推進落實科技信息類對口援疆項目,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信息化與傳統工農業相結合等。徐付生[14]總結山東省“兩化”發展現狀,表示當地信息產業基礎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研究和應用增多,統籌城鄉效果顯著。但是農村信息化建設滯后于城市,城鎮信息化建設經驗不足,此類問題有礙于新型城鎮化進程。劉國斌[15]認為吉林省“兩化”融合關鍵點,在于深度融合產業集群建設、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平臺、推進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化和電子政務體系建設等。

2.3“兩化”發展制約因素

2.3.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兩化”融合發展的硬件基礎。城鎮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必然導致新型城鎮化建設功虧一簣。張克進[16]認為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鄉建設的規劃、建設和發展不同步,制約了當地信息化跨越發展和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提升。宋艷萍[12]認為,某些地方領導和部門缺乏信息化投入意識,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靠營利性的運營商投入,導致信息化建設無法與城鎮建設配套。陳永光[17]認為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沒有納入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不完善,導致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缺陷。

2.3.2體制機制。體制機制是“兩化”融合的制度保證,但是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問題。徐付生[14]認為體制機制不完善,是因為城鎮信息化建設經驗不足,“兩化”協調發展的推進機制尚未確立,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的現象。周科[18]認為當前尚未形成主要部門統籌規劃、相關部門協作支持的工作格局,建設標準與法規修訂滯后,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

2.3.3信息化人才。“兩化”融合的基礎是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的研發依靠專業信息技術人,信息化人才的匱乏不容小覷。邱杭楷[19]認為信息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復合型的信息網絡人才缺少,部分原因是政府對這方面人才培養力度不足。徐付生[14]表示信息人才多聚集在城市,農村中的信息服務人員大多未接受過正規的培訓,難以為村民提供優質的信息化服務。史書鑠[20]認為高級信息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匱乏,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使得信息產業不具備競爭力,對“兩化”融合形成障礙。

2.3.4“信息孤島”現象。目前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在信息管理機制上存在條塊分割、信息不共享、重復建設等缺陷,導致公共信息服務存在“信息孤島”現象。仇保興[21]認為信息資源的分享程度和利用率越高,信息的價值就越高。然而各部門信息資源系統割據,信息無法共享,降低系統整體價值,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信息化規律背道而馳。郭娟[22]認為“信息孤島”的產生,是由于各種應用系統之間缺乏有效聯系;多數傳統軟件僅針對單個或局部資源,缺乏有效的數據和信息整合平臺。陳永光[17]表示“信息孤島”現象使得城鎮管理服務與信息化融合度不高,相關部門政務運作效率低下,城鎮居民獲取信息資源的時效性難以保證。

2.4具體行業領域的研究

2.4.1典型利用信息化的行業和產業。許多學者針對某一領域進行研究,研究對象多為農業、工業、建筑和房地產、教育和文化、黨政機關、公共事業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例如在文化方面,多位學者提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信息服務。楊艷萍[23]強調圖書館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尤其要加強農村信息化服務。楊蘭芝[24]提出信息服務創新模式和機制,即“高校圖書館+地方政府+城鎮社區”三方聯動的信息服務模式,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導向作用。在電子商務方面,建設面向新型城鎮化的信息物流體系是重中之重。張家鵬[25]提出建設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鼓勵物流企業使用先進的物流軟件,促進企業間的物流信息交流。楊玲[26]認為可以引用物聯網、RFID等信息技術,提高現代城鎮物流的智能水平,加快城鎮化步伐。

2.4.2具體的信息技術應用。一些學者列舉了數據資源存儲共享技術、高速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等核心信息技術,探討它們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作用機理。彭程[27]提出以開源軟件和Portal技術為支撐,基于用戶的個性化信息定制,整合各種信息源系統的信息,實現小城鎮的信息資源應用和共享。王宇赤[28]從城鎮綜合信息管理、城鎮規劃、應急管理、城鎮地下管網管理、交通信息管理五個方面,探討了GIS技術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應用。李海瑞[29]探究將3S集成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系統中,實現合理科學配置資源。

2.5“兩化”融合路徑及對策

2.5.1加強頂層設計。站在國家層面,明確信息化發展的原則和目標,結合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本情況,統籌規劃整體性的戰略。張成芳[30]認為應當重視資金安排、管理模式、制度保障、組織監督等方面內容,嚴格管理建設和運營模式、及信息化評估指標。仇保興[21]認為頂層設計要注重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匯集和組合公安、交通、郵電、通信、排水、能源等基礎公共設施信息;其余系統可以在此基礎之上逐級疊加。張克進[16]提出建立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的層面體系,使信息技術與城鎮環境、傳統產業、城市管理、市民生活融合。

2.5.2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力,同時要注意避免重復建設,做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之間的有效銜接。郝華勇[31]認為這類基礎產業應由政府主導并統一規劃,以避免行業分割導致的重復建設;尤其要在關系民生的領域,推廣信息化管理應用。黃秀霞[32]認為應當加強農村信息基礎建設力度,實現有線電視、移動通信和寬帶的全覆蓋,普及信息網絡端,提升農民應用信息技術和產品的條件。覃冠玉[33]認為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支持,在此基礎上搭建一體化農民工信息平臺,為農民工信息資源共享奠定基礎,發揮信息化在農民工轉市民化中的作用。

2.5.3重視信息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制定信息人才隊伍的中、長期規劃,通過信息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養專業人才的創新團隊,為“兩化”融合建設提供智力支撐。邱杭楷[19]認為企業和政府可以高薪聘請信息化人才,或是購買先進的軟件和硬件設施提高信息化水平以緩解人才壓力。張成芳[30]認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城鎮信息化人才的整體素質。許純蕖[34]認為應該開展針對性的信息化知識培訓,一是尤其重視針對信息化水平落后的地方開展培訓,二是培訓內容要適合“兩化”融合發展的需要。

2.5.4推進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和高級階段,應當加快推進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辜勝祖[35]認為應當建立互動、高校、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城市智慧應用系統,全面掌控和反饋城市運行情況。張博文[36]認為應當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做好規劃引導,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的融合,并且政府應從政策優惠和試點示范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劉密霞[37]認為智慧城市有八個智慧屬性:智慧經濟、智慧建筑、智慧移動、智慧能源、智慧ICT、智慧規劃、智慧公眾與智慧管理。融合智慧城市產業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各方資源和服務,促進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

3 我國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研究思考

3.1當前研究的特點

3.1.1研究內容與國家政策有關。早期國家沒有正式推行有關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戰略,一些學者因為信息化對公眾、經濟和城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認為城鎮信息化是社會發展趨勢,開始試圖將信息化技術與應用和城鎮化結合,以求利用信息化推進城鎮化發展。近年來,信息化成為社會發展主流,國家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于是許多學者開始將信息化與工業化聯系,后間接與城鎮化聯系。黨的“十八大”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許多學者便致力于探討“四化”概念、內涵及關系比較,涉及到信息化的內容也多局限于信息化的重要性,或是和其他“三化”的關系,信息化研究并非全文重點。《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的發布,使得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的研究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大家開始研究全國和地方“兩化”融合的情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各領域的信息化問題,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等。

3.1.2研究涉及多個層面。研究的整體趨勢是從理論研究到實踐分析,從單一的內容和視角到多個層次和角度。理論方面,從單純論述信息化的重要性;到將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探討其互動關系;最后逐步突顯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融合。實踐方面,從探討利用某項信息化技術和平臺來促進城鎮信息化發展;到研究全國或地區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現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規劃發展戰略和模式;再具體到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某個行業或產業的信息化研究,將“兩化”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細化到諸多領域,以求利用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3.1.3研究方法多樣。早期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法,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等方法,抽象地概括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內涵及其關系和互相作用機理。在此基礎之上,有些學者還利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例如研究“四化”內涵和關系時,既有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理論分析,又有利用耦合關系模型、面板門限回歸模型,使得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也有學者傾向于案例研究法,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用調查法、觀察法對其“兩化”融合發展情況進行定量研究。

3.2當前研究的不足

3.2.1重復研究現象較為嚴重。在統計學者研究成果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論文都討論了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概念、內涵、關系,以及“兩化”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建設的障礙和問題、建議和措施等,并且大多是泛泛而談,存在雷同現象。例如有些論文旨在分析某地“兩化”融合的現狀,依舊使用較多篇幅論述“兩化”融合的內涵和意義等理論性問題。還有廣泛羅列信息技術和信息應用,提出將其與“兩化”結合的構想,此類文章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兩化”融合研究的進展,但是這些構想和措施缺乏適用性和實用性的分析和操作。研究者只有不斷拓寬思路,避免人云亦云,進行創新性和啟發性的研究,才能提出操作性較強的建議。

3.2.2研究內容局限。當前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理論研究,還有部分實證研究,缺乏測度研究。理論研究方面,側重于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概念內涵、信息化的角色定位與作用機制、“兩化”融合的理論依據和意義等問題。缺少基礎建設與信息基礎建設之間的關系,城鎮化滯后與信息化加速發展的關系,“兩化”融合的主體和體系建設等理論的研究。實證研究方面,主要是各省市的發展模型研究,多從資金來源、建設模式、運營管理和協調方式等方面分析,提出建設方案。具體行業和領域的研究多立足于理論分析,缺少實證研究,無法客觀分析其現狀和不足,淺層次的研究取得的成效不高。測度研究方面,缺少評估體系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無法全面顯示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城鎮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城鎮民眾的信息技術水平,所以無法科學地評價當前的建設模式,不利于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及時改進建設方案。

3.2.3缺乏對比研究。當前的研究涉及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既有立足國家的整體研究,也有基于地方的個案研究;同時也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進行“兩化”融合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理論探討和定性分析較多,架構模型和定量分析較少,一定程度削弱了學術觀點的說服力。雖然有針對不同地區、行業和領域進行個案研究,但是僅局限于自身研究,缺乏將不同個案進行對比和分析的研究,無法深度歸納和總結出具有類型普適性的理論和經驗,也無法比較出不同案例在“兩化”融合進程中思路和措施的異同,各類研究條塊分割,有礙于“兩化”融合研究的深入。

4 我國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研究展望

通過分析相關的政策規劃,業界人士的預測分析,以及現有研究內容的不足,筆者認為今后的研究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4.1信息資源整合

信息資源整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當前存在的“信息孤島”和資源重復建設問題,將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各類離散的、多元的、異構的信息資源通過邏輯的或物理的方式組織為一個整體,促進信息資源共享,以便快速地獲取城鎮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與決策。

首先,研究制定統一的信息標準。信息資源整合平臺以統一的地理坐標系統為參考,以城鎮基本地形、地貌、行政覆蓋范圍等城鎮基礎信息為基礎,通過編碼的方法,將城鎮信息資源進行疊加,從而達到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的目標。其次,重視高新技術的應用。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等來建立高效、穩定的自動化信息處理平臺,將不同類型和格式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最后,要明確信息資源整合不是簡單的對資源進行整合,而應重視通過整合產生的新信息資源,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數據中隱藏的新信息,從而實現信息增值。

4.2信息素質

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融合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應用來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所以公眾信息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信息化成果的利用程度,直接影響“兩化”融合戰略的實施和其效用的發揮。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訓計劃”,要求把信息技能培訓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訓[38]。

信息素質涉及三方面內容:信息意識、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培養城鎮居民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需要政府部門將其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支持和引導。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涉及到各行各業,所以需要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圖書館和社會培訓機構等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和合作,構建信息素質教育體系。公共圖書館尤其應當發揮其社會化服務的職能,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專題講座,打造信息素質教育平臺,提高公眾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

4.3信息消費

《中國信息化周報》在對我國2015年信息化發展形勢分析時,提出“信息消費是經濟正常運轉的基礎,以擴大信息消費為基點推動信息經濟全面發展”[39]。劉國斌在探究吉林省“兩化”融合情況時,強調營造良好的信息消費環境,能夠刺激信息消費需求,推動信息化發展的同時,能夠提升新型城鎮化的效率、效果。所以信息消費也將成為“兩化”融合研究的關鍵點。

在研究信息消費時,既要將擴大信息消費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經濟政策,加快建立和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為以信息經濟的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要全面考慮與信息消費相關的各個方面,例如社群電商和微電商等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和社交軟件,信息消費的發展空間和規模,以及信息消費和傳統消費的共存,只有這樣才能使“兩化”融合協調機制有效進行。

4.4應對信息化的消極影響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及應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新的社會問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例如信息獲取渠道不對等、信息失業或隱形失業、信息安全難以保證等問題。

首先,我們要正視信息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兩化”深度融合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信息化的發展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積極作用遠大于它的負面影響。其次,國家應當加強統籌規劃,將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納入“兩化”融合的發展戰略。系統梳理我國現有的安全政策和治理手段,針對信息化過程中產生的新現象、新問題,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為貫徹“兩化”協調發展戰略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5“兩化”融合的評估體系

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對于“兩化”融合十分重要,它可以對現有的模式和體制進行橫向及縱向的比較與評價,從而使系統的整體及各部分規劃和設計更加合理。國外學者早已出現信息化評價、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指標等研究,但是我國鮮少有學者研究“兩化”融合的評估體系。

我國的評估體系研究可以借鑒國際組織研究的主要信息化統計與評價指標體系。對國外的評價體系框架進行總結提煉,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制定體系層次結構;確定指標選取原則和范圍,指標需要具有較強的可比性。評估體系需要涉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整合、居民信息素質、信息人才培養制度、信息化服務水平等方面,全面揭示“兩化”融合各構成要素的狀態變化趨勢。評價體系需要由單純反映發展水平向反映效益與影響層面深化,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統計服務,為政府制定信息化發展戰略提供科學的量化依據,從而推動“兩化”融合進程。

(來稿時間:2015年6月)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15-04-15]. http://cpc.people. 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國務院網站.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EB/OL]. [2015-04-1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 content_26 44805.htm

3.鄭子龍.我國信息化對城鎮化的非線性動態影響機制研究——基于面板數據門限回歸模型的經驗分析[J].財政研究,2013(8):48-51

4.劉國斌,楊富田.信息化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問題研究[J].情報科學,2015(1):49-53

5.祝秀梅.論信息化與小城鎮發展的訴求[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13-14

6.于海波,邱偉.信息化對新型城鎮化的影響分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4(4):138-141

7.徐君,張娜,王育紅.“新四化”協同發展倍增效用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12):1287-1290

8.焦曉云.新型城鎮化與其他“三化”的關系[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1):35-37

9.胡若癡.以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6):18-22

10.李江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設探討[J].經管視線,2013(12):63

11.黃安勝,許佳賢.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6):28-33

12.宋艷萍.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4(11):110-113

13.何建木.新一輪對口援疆與南疆縣域“新四化”建設——以喀什地區莎車縣為例[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3 (3):33-40

14.徐付生.山東省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對策淺析[J].科技視界,2013(24):23-35

15.劉國斌,王軒.基于信息化建設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J].情報科學,2014(4):50-53

16.張克進,段秋利.河南省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研究[J].管理科學與經濟學,2013(12):218-220

17.陳永光.加快河南省信息化進程研究——基于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的視角[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 (5):121-124

18.周科.三峽庫區“四化”同步推進的途徑與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5):290-293

19.邱杭楷.推進浙江地區中小城鎮信息化建設的研究[J].信息化,2011(30):111

20.史書鑠,單奕通.山東省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研究[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4 (6):61-63

21.仇保興.智慧地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J].城市發展研究,2013(5):1-12

22.郭娟,王得忠.小城鎮信息化建設需求分析[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3(5):114-117

23.楊艷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圖書館信息化問題[J].農民素質,2014(6):12-14

24.楊蘭芝,劉慶,王春紅.面向新型城鎮化的社會化信息服務創新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5(3):56-59

25.張家鵬.城鎮化進程中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德州市為例[J].中國市場,2014(49):30-31

26.楊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電子商務,2014(11):35

27.彭程,李京,廖通逵, 等.使用開源軟件搭建小城鎮信息化集成平臺.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20):5024-5027

28.王宇赤.GIS技術在采油老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管理中的應用[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3(11):126-128

29.李海瑞,王承安,李國民, 等.3S技術在城鎮化規劃建設中的應用與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5):105-109

30.張成芳,王德忠.基于三網融合的城鎮信息化建設對策研究[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3(1):109-110, 120

31.郝華勇.城鎮化質量的現實制約、演進機理與提升路徑[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3-69

32.黃秀霞.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信息化問題研究[J].河南農業,2014(9):58-59

33.覃冠玉.信息化在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廣西為例[J].地方經濟,2014(11):491, 498

34.許純蕖,陳銳釗,劉珂.信息化服務在城鎮居民中認同性實證研究——以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4(13):228-232

35.辜勝祖.中國城鎮化機遇、問題與路徑[J].中國市場,2013(3):49-51

36.張博文.信息化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21):60-61

37.劉密霞,丁藝.可持續城鎮化與信息化協調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88-192

3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EB/OL]. [2015-04-15]. http://www.miit. gov.cn/n11293472/n11505629/n11506609/n11968195/n11968300/ n1196 8375/12031418.html

39.中國電子政務網.2015信息化發展形勢分析[EB/OL]. [2015-04-15]. 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8/201412/154169.html

The Academic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Zhu JieZheng Jianming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t Nanjing University )

〔Abstract〕Integr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is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is paper has combed the literature of the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connotati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industries and fields, the fusion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think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quality,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fusion to deal with the negative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will become a research tendency and key.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 situationReview

〔作者簡介〕朱婕(1992-),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服務;鄭建明(1960- ),男,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圖書館學、目錄學、社會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城鎮化信息化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中國衛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色综合| 欧美成人A视频| www亚洲精品| 国产99精品久久|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av在线| 91一级片|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www.国产福利|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色精品视频| 亚洲乱码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五月天福利视频| 毛片视频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在线|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a亚洲视频|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综合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中文无码影院| www精品久久|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另类一区|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1级黄色毛片|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精选国产大片|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小视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一级在线看|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精品动漫|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