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密云區流轉閑置農宅辦民俗旅游
2014年初,為落實市政府提出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的“新三起來”工作部署和縣政府關于做好農宅合作社試點工作要求,密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本著自愿的原則,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決定在古北口鎮北臺村、新城子鎮塔溝村進行農宅合作社建設試點工作。
部門聯動,尋求突破。借鑒密云區北莊鎮干峪溝村山里寒舍、穆家峪鎮華潤希望小鎮運行模式,通過轉讓、租賃、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將農民閑置的房屋資產整合利用,打造休閑旅游、度假養老、娛樂營地等產業,盤活經營現有農村閑置房屋,促進農民當地就業,滿足多樣化服務需求,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和收益權。密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會同密云工商分局兩次到兩個村實地考察調研,指導制定合作社章程,同時又邀請北京市工商局有關部門到密云進行調研業務范圍以及登記注冊有關事宜,在政策和相關規定上尋求突破,最終經過幾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兩個村分別成立了塔溝和北臺農宅專業合作社。
統一經營,試點先行。農宅合作社是屬于集體經營,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結算、統一分配客源,在利益分配上以逐年遞增的形式,為入社的閑置農宅合作社農戶分配紅利和租金,防止惡性競爭。如:古北口北臺鄉居農宅專業合作社由李海龍等12人發起成立,成員出資總額52.7萬元。合作社先期流轉了10戶閑置農宅,已完成改造2戶,共計投資136.6萬元。該合作社首先界定了農村閑置房屋,閑置房屋流轉到合作社年限為15年,有房屋流轉合同,房屋主要用于開展民俗旅游、銷售農副產品、會議接待,提供成員所需的生產資料、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其次本社從當年盈余中提取15%的公益金,用于成員的技術培訓、合作社成員知識教育等;三是本社從當年盈余中提取10%的公積金,用于擴大生產經營或者轉為成員出資,從當年盈余中提取10%發展基金,用于合作社滾動開發其他閑置農宅。
又如:北京新城子塔溝農宅專業合作社由劉尚國等52人發起,成員出資總額15.6萬元。該村有閑置農宅44套176間,村集體老房42間,流轉到合作社60套。自合作社成立到12月底合作社總收入32萬元,對24套房屋進行了改造和建設,總計投資280萬元。該合作社采取農民投資、合作社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的方式運營。合作社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改造農宅,待收回成本后,收益按40%歸農宅所有人,30%歸投資人按股分紅,15%歸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支出,15%歸全村現有人口平均分配。
一是農宅合作社將村里閑置的農宅流轉過來,保留老房子外觀不變,對屋內設施進行裝修改造,達到星級賓館的標準。之后農宅合作社再引入懂經營的旅游公司,將這些有特色的老宅院打造成鄉村主題酒店,通過高端民俗旅游吸引城里的游客。
二是農宅合作社模式破解了北京農村農宅閑置的問題,最大的受益人當然還是農民。讓閑置農宅的農民加入農宅合作社成為“股東”,每年不僅有固定的租金,年底還能按入股多少分紅。農宅作為鄉村酒店以后,在外打工的農民還能回到本村就業,或者當服務員,或者根據酒店的需求種地、養殖,成為掙工資的新型農民。
三是農宅合作社將定位于為城市市民打造“第二個家”。農宅不僅可以用于旅游旺季的短時出租,也可長期出租。市民可在工作之余回到農宅合作社舒緩一下心情,也可在院子里與孩子共同勞作,使其感受到區別于喧鬧城市的另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