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芹
?
成分血輸注中的質量控制和效果
駱玉芹
【摘要】目的探討成分血輸注中的質量控制和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輸血的患者26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濃縮紅細胞組86例和洗滌紅細胞組17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質量監測結果和不良反應。結果濃縮紅細胞組和洗滌紅細胞組均經過監測,外觀、細菌、上清蛋白質含量、血紅蛋白含量等指標均符合質量要求,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濃縮紅細胞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洗滌紅細胞組無一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成分血輸注中的質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成分血的優勢。
【關鍵詞】成分血;質量控制;效果
長春市中心血站,吉林長春132000
成分輸血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血液內的細胞成分、血漿及血漿蛋白成分加以分離提取,并制成純度和濃度更高的生物制品,根據患者需要,有針對性地給予相應的細胞或血漿制品。成分輸血主要包括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血漿及蛋白和自身輸血[1]。目前,國際上輸成分血比例已達到90%以上[2]。成分輸血比例特別是紅細胞輸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醫療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3]。為了提高臨床成分血輸注的安全性,血站對成分血進行檢測,并探討成分血輸注中的質量控制和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輸血的患者26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濃縮紅細胞組86例和洗滌紅細胞組170例。濃縮紅細胞組86例患者中,男51例,女35例;年齡21~56歲,平均(36.5±2.3)歲;疾病種類:消化系統疾病12例,血液疾病20例,腫瘤27例,婦科疾病11例,外傷16例。洗滌紅細胞組170例患者中,男98例,女72例;年齡23~61歲,平均(40.1±2.2)歲;疾病種類:消化系統疾病26例,血液疾病39例,腫瘤48例,婦科疾病22例,外傷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種類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普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PUZS-300(南京普朗醫療設備有限公司),Happy-LL21高速大容量冷凍離心機(濟南福的機械有限公司),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天津美德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嚴格執行成分血制備操作規程,根據不同成分血制備要求,嚴格控制離心速度、離心時間、離心溫度,成分血制備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要經過嚴格的目視觀察,對濃縮紅細胞和洗滌紅細胞進行外觀、細菌、上清蛋白質含量、血紅蛋白含量等質量監測。輸血嚴重不良反應常發生于輸血開始后的15 min,期間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然后每小時觀察1次,直至輸血結束。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質量監測結果和不良反應。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液質量監測結果比較濃縮紅細胞組經過監測,外觀無凝塊、無溶血、無色澤異常,無細菌生長,上清蛋白質含量為(0.12±0.05)g/U,血紅蛋白含量為(25.5±2.5)g/U;洗滌紅細胞組經過監測,外觀無凝塊、無溶血、無色澤異常,無細菌生長,上清蛋白質含量為(0.14±0.06)g/U,血紅蛋白含量為(26.3±2.6)g/U,兩組指標均符合質量要求,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比較濃縮紅細胞組86例患者中,5例出現發熱,3例出現過敏反應,停止輸血并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洗滌紅細胞組170例患者中,無一例出現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325,P<0.05)。
正常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50~60 kg的人有4000~4800 ml血液[4-5],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3種,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紅細胞,紅細胞血型有26個血型系統[6]、400多種抗原,粒細胞和血小板也有其特有的抗原,血清蛋白多態性十分復雜,提示異體血液可作為一種免疫原輸入受血者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導致輸血反應或輸注無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成分血輸注科學而合理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做到了一血多用、節約用血,使血源得到了綜合利用,成分血不含任何病毒、寄生蟲、藥物、乙醇、化學物質或其他能給受血者帶來損傷、危險或疾病的外來物質。
全血不易保存,血液離開人體后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最后分解為丙酮酸加無氧酵解產生ATP,供紅細胞利用,但也會導致乳酸增加,K+由細胞內轉移到細胞外,紅細胞隨保存期延長而衰老破碎;其次,患者輸注大量全血會導致代謝負擔加重,既往研究表明,輸血可使機體免疫效應細胞受到抑制,使殺傷細胞的功能發生改變,抑制巨噬細胞的游走功能,降低T輔助細胞的功能等,輸全血的次數越多,其免疫抑制越嚴重[7]。
洗滌紅細胞是先將抗凝血離心,然后吸去血漿層,在管中加入2~3倍的0.9%氯化鈉注射液,用毛細滴管輕輕的反復混勻,再次離心去液,反復進行3次,最后一次可延長離心時間,將壓積紅細胞配成患者所需要的濃度備用。本研究結果發現,濃縮紅細胞組和洗滌紅細胞組均經過監測,外觀、細菌、上清蛋白質含量、血紅蛋白含量等指標均符合質量要求,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濃縮紅細胞組5例出現發熱,3例出現過敏反應,停止輸血并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洗滌紅細胞組無一例出現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蘆漾和楊慶峰[8]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血站首先要嚴格把握成分血的質量監測,其次作為醫務工作者者必須全面了解受血者的病理生理變化以及各種血液制品的組成,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證,最大限度地發揮成分血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紅偉,李海英,李紅英.臨床輸注成分血(紅細胞懸濁液)對血小板的影響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5(6):104-105.
[2] 何玲君,潘淑玲,王海燕,等.2010-2013臨床血漿退回報廢原因分析及強化質量控制效果研究[J].中國醫院統計,2014,22(3):7-8.
[3] 夏曉,張靜涵.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與傳統血液分漿夾分離成分血效果對比[J].醫學信息,2013,15(22):167-168.
[4] 王梅,賈京綿,霍翠敏,等.淺談采血人員在血液標本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重要性[J].河北中醫,2013,35(7):1-2.
[5] 楊菊紅,盧春生,曹文平.合理輸注成分血對大量失血患者輸血量及DIC發生率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4,10(17):287-288.
[6] 李夢秋,蔡莉莉.去白細胞混合濃縮血小板的分離制備及臨床應用分析[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4,37(2):116-117.
[7] 紀云鵬,朱紅芹,蔡莉.對洗滌紅細胞質量控制項目刪除白細胞清除率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0):228-229.
[8] 蘆漾,楊慶峰.淺談質量控制對保證臨床輸血的安全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7):376-377.
【中圖分類號】R446.11+2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