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張曉萍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000)
“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張 玲,張曉萍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000)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農村醫學專業教學現狀,為適應臨床崗位需求,提出在農村醫學專業內科學教學中應用“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對“結核性胸膜炎及治療”進行課程設計,發現校企結合、多樣化課堂教學、業務實踐模擬、網絡互動學習平臺的有機結合,既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技術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有重大意義,又對學校加強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評價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學模式;三位一體;農村醫學專業;內科學
為解決農村地區衛生技術人員不足問題,教育部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中增加了為村衛生室及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培養執業助理醫師(鄉村)的農村醫學專業。我校農村醫學專業于2012年開始招生,學制為3年,2014屆、2015屆畢業生已經到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工作,但其所在單位普遍反映我校畢業生存在具備相對系統的專業知識卻不知如何應用、理論與實踐脫節、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等問題。
2012年,我校申請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項目,這對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內科學作為農村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拓展型人才,本文提出在內科學教學中應用“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2.1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1)傳授式教學的結構為“講—聽—讀—記—練”,其以課堂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不同程度地壓抑和阻礙了學生個性發展,使其很難適應崗位需求與職業教育發展需要。
(2)由于臨床知識更新快,教師課上運用教材中的案例,會使學生有時過境遷和照本宣科的感覺,很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教師理論運用能力。
(3)理論課和實踐課分開教學。教師先進行理論教學,再隔一段時間安排實踐課,這樣的教學導致學生在上實踐課時已經忘記了理論課的基本知識,實踐課上不知所措,不能將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
(4)教師及教學環境單一。一門課程所有知識均由同一位教師講授,易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學生學習環境(教室、實訓室)較單一,難以調動其自主學習激情。
2.2“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一是“企業”,企業教師提供臨床案例,并對學生進行工作任務安排;二是“課堂”,課堂上教師的多樣化教學,使學生完成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三是“實踐”,學生在實訓教師引導下,進入臨床模擬實訓室進行技能操作訓練,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理論。教師緊緊圍繞臨床,開展實踐教學和網絡平臺教學,整合教學資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完成培養合格人才的任務。
本次課程設計具體體現在以下4方面。
(1)在校企結合上,企業教師設計工作任務,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導向,學生邊學知識邊進行項目實施,實現“學中做”。
(2)在課堂教學上,教師運用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工具、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動畫、視頻等教學手段使理論知識更豐富、形象。
(3)在實踐教學上,利用校內實訓室和企業,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性項目設計,培養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團隊意識、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做中學”。
(4)在課程教學環境上,形成“課堂環境、仿真環境、網絡環境、企業環境”,通過實施“三導師”制(課堂教師、實訓教師、企業教師),使學生學習環境和實際工作氛圍更貼近[1]。
現以“結核性胸膜炎及治療”內容為例,展示一體化教學過程(見圖1)。
在“結核性胸膜炎及治療”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作了深入思考,并在教學實施中不斷探索、總結、優化,努力使企業、課堂、實踐一體化。
(1)校企結合,適應臨床崗位需求:教學之初由企業教師為學生提供臨床案例,并安排工作任務,使教學目標適應實際工作需求。學生帶著任務學習,目標明確,99%的學生知道本次學習任務。

圖1“結核性胸膜炎及治療”教學過程
(2)多樣化課堂,教與學融合:學生接到工作任務后由授課教師與其共同完成部分工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交互主體關系,其角色需雙重轉變[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既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也是學生意見的傾聽者;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并分享工作計劃[3];采用小組討論、視頻、動畫等教學手段,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及直觀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從被動傾聽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在教師講述結核性胸膜炎發病機制、操作注意事項時,學生是傾聽者;在尋找資料,小組討論,制訂計劃,完成工作任務時,學生是主動學習者。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幾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
(3)業務實踐操作,理論與實踐融合:在實訓教師帶領下,學生分組進行胸膜腔穿刺術的實踐操作訓練,在操作過程中,可自主查閱書本資料,也可同學間互相幫助、指導。最后操作較好的學生展示操作過程,分享學習成果。全班近80%的學生不僅能獨立完成胸膜腔穿刺術,還能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釋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死記硬背操作步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是通過理論學習指導實踐操作,又在實踐操作中不斷溫習和鞏固理論知識,實現“學中做”與“做中學”。
(4)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多樣化:學生進入資訊室,獲取網絡、學校資源平臺、參考文獻等教材以外的資源,拓展理論知識。由于不再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因此,學生能積極找尋資料、參與小組討論,并提出相關問題,主動尋求教師幫助。
“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面拓展,也對學校教學資源、教師業務能力和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1)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聯系。要在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雙重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加強項目課程建設,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發揮學校和企業優勢,共同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
(2)加強師資培養。學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學習鍛煉,增強實踐技能,拓展思維,更新理論知識,培養“雙師”素質,滿足教學需要。
(3)本次課中,小組討論、小組成果展示、小組操作等環節評價機制不夠細化,以致教師不能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因此,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完善評價機制。
[1]蘇萍.教學做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
2009,11(10):19-20.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鄧英劍,劉忠偉.談科學構建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新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11(9):165-167.
G420
A
1671-1246(2016)23-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