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斗玲
(九江學院護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韓斗玲
(九江學院護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BL)在基礎護理學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級護理本科生(68人)作為研究對象,將68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結果 實驗班學生操作技能實踐與認知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班,差異有顯著性(P<0.05);實驗班學生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較高。結論 PBL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PBL教學法;基礎護理學;技能教學
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強調把學習內容設置到復雜、有意義的情景中,通過學習者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1]。筆者在我校2014級護理本科基礎護理學技能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對象
以我校2014級四年制護理本科生68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人,女生62人,年齡19~22歲,均為普通高考招錄。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8名學生分為實驗班(男生2人,女生32人)與對照班(男生4人,女生30人)。兩班學生在年齡、性別構成比、智育成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班均使用李小寒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礎護理學》(第5版)教材,均由相同教師進行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即“示教—練習—指導”模式;實驗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法,即選取鼻飼、導尿、灌腸、靜脈輸液、氧療5個項目進行PBL教學。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不同技能操作目的和適用范圍,以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為依據,編寫病例(每個操作項目編寫3個病例),設置情境,并根據不同技能操作的教學目標提出相關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開放性,由淺入深,環環相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操作。課前一周將病例和所提問題等資料發放給學生,同時推薦參考書籍、文獻等,以便學生自學、討論。
1.2.2自主學習 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4~5人,并選出一名組長。課前一周各組成員預習相關學習內容,并根據病例及所提問題查找資料,尋找問題答案,設計技能操作過程和操作前、中、后與患者溝通的語言。在自學基礎上,各組組長組織成員在課余時間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并集中意見,選出一名代表在課堂討論時發言。
1.2.3課堂討論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對相關問題進行闡述,組內其他學生補充,其他組可提出不同意見并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講評,準確概括所提問題涉及的知識要點,并結合所給病例對操作目的、步驟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1.2.4模擬練習 學生在觀看教師示教或操作錄像后,根據所給病例進行模擬練習。首先操作前對患者進行評估和解釋,并準備用物,然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練習,指導患者配合,最后操作完畢,交待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糾正學生錯誤操作。
1.2.5總結講評 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針對學生在模擬練習中存在的技術、護患溝通和人性化護理等方面問題進行總結,分析錯誤原因,為學生課外練習指明方向。
1.3效果評價
1.3.1操作技能實踐與認知考核 兩班學生采用相同的操作技能評分標準進行實踐考核,并于課程結束后,采用相同試卷進行操作技能認知考核。
1.3.2問卷調查 參考相關文獻[2]自行設計PBL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課程結束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調查,以無記名方式填寫。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完成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兩班操作技能實踐與認知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班操作技能實踐與認知考核成績比較(x±s,分)
2.2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班學生對PBL教學效果的評價[n(%)]
3.1 PBL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
傳統的“示教—練習—指導”技能教學模式以技術操作為中心,注重教師演示的灌輸化、操作步驟的程序化、操作手法的模式化,過分強調操作步驟和手法;學生練習時模仿教師動作,機械重復,缺乏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制約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以病例為“激發器”,教師根據不同操作目的、適用范圍為學生設置操作情境,并提出與技能操作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分析病例、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答案,明確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項。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操作目的、適用范圍、步驟要點等的理解,使其不僅知道如何做,還知道為何做。模擬練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病例進行對比,使其明確同一操作在不同患者身上實施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融會貫通,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保持、遷移。表1顯示,兩班學生操作技能實踐和認知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實驗班高于對照班,說明PBL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操作技能。
3.2 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PBL技能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病例和具體問題的引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模擬練習前,學生為解決問題,主動查閱資料,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圍繞問題和病例進行推理分析,最后歸納、整理答案;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通力合作、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各組代表積極發言并回答其他組學習提問。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積極參與的主動學習[3]。通過一系列的教與學互動過程,有效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小組學習形式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模擬練習時,學生根據每一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評估,明確對該患者實施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有效培養了學生護理評估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調查結果顯示:85.3%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67.6%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58.8%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
3.3問題與展望
PBL教學法雖有上述優點,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少數缺乏護理學習興趣及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PBL教學態度敷衍,不按要求完成相關資料查找,小組討論時消極參加,不發表見解。另外,PBL教學法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的課余時間分析病例、查找資料及小組討論,部分學生感覺有一定壓力,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基礎護理學技能教學不宜全部內容采用PBL教學法,應將傳統教學法與PBL教學法有機結合,取長補短,以提高教學效果。
[1]Farmer E A.Facultydevelopmentforproblem-basedlearning[J].EuroJ Dent Educ,2004,8(2):59-66.
[2]張惠娟,肖志凌.PBL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3):83-84.
[3]葉艷勝,趙驥.生本教育視野下翻轉課堂教學在《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1):69-71.
G424.1
B
1671-1246(2016)23-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