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琴,常 娟
(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無痛膝關節腔穿刺術中集束式技巧應用探討
馬愛琴,常 娟
(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目的 探討集束式技巧在膝關節腔穿刺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門診收治的99例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7例,對照組52例。觀察組患者在不使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應用集束式技巧行膝關節腔穿刺術,對照組患者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做局部浸潤麻醉后行膝關節腔穿刺術。用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級量表對兩組患者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疼痛比例為25.4%,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及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集束式技巧可有效減輕患者膝關節腔穿刺時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且操作方法簡單,值得臨床推廣。
無痛;膝關節腔穿刺術;集束式技巧
骨關節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1],以中老年人群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影響著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過度活動引起的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而膝關節是最容易發病的部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雖然可以為較嚴重的膝關節病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但由于手術費用高、創傷大等原因還不能普及[2]。利用膝關節腔穿刺術行關節腔內透明質酸鈉等藥物注射因治療安全、可靠、快捷、費用低廉、隨治隨走等特點,已成為該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膝關節腔穿刺治療是一個有創操作,給患者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懼遠大于靜脈穿刺和肌肉注射。應用集束式無痛技巧行膝關節腔穿刺術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就醫舒適度和治療依從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門診就診,診斷為骨性關節炎,醫囑行透明質酸鈉膝關節腔注射治療,病程在3年以上的患者99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70例,年齡42~90歲。按就診順序采用隨機分類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7例,男性13例,女性34例,年齡45~90歲,平均(60.5±9.3)歲;對照組52例,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齡42~83歲,平均(61.6±11.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 兩組患者均選用髕骨中點內側下緣作為穿刺點。患者仰臥半屈膝位,膝下墊軟枕,穿刺點部位皮膚做標記。囑患者盡量放松患肢,嚴格無菌操作,常規消毒皮膚,鋪巾戴無菌手套。為避免由于技術誤差造成的疼痛,由專人進行操作。
對照組采用常規穿刺方法,用5 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2 ml,逐層局部浸潤麻醉[3]穿刺部位組織后,行膝關節腔穿刺術。抽吸出關節液或推注無阻力即進入膝關節腔內,如有積液,抽吸干凈后遵醫囑注入透明質酸鈉。
觀察組采用集束式無痛穿刺方法,用5 ml注射器抽取空氣1~2 ml[4],對準穿刺部位,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繃緊穿刺部位皮膚,囑患者大聲咳嗽時快速將針頭刺入皮膚及皮下組織,然后再緩慢進針至關節腔內,如有積液,抽吸干凈后遵醫囑注射藥物,再行常規處理。
1.2.2評價方法 穿刺完成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
疼痛評價。采用國際通用的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級量表對患者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以從笑臉到哭臉6個不同表情的臉譜進行評分,臉譜分數為0~10分,疼痛程度與分數呈正比,即無痛,有點疼,輕微疼痛,疼痛明顯,劇烈疼痛[5]。讓患者根據每次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選取對應臉譜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比例。疼痛比例=有點疼+輕微疼痛+疼痛明顯+劇烈疼痛/總例數×100%[6]。
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1)讓患者對每次治療進行評價,分為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2)每周一次連續5周為一個治療周期,完成一個治療周期的患者為治療依從性好,少于5次為依存性差。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秩和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對治療的評價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將疼痛定義為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覺和情感體驗,是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在臨床治療中,穿刺所致的疼痛感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身體痛苦和心理壓力。WHO和IASP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7]。因此,在“以患者為中心”背景下,提倡無痛穿刺技術以減少患者痛苦,尤為重要。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條件日趨完善,“無痛”觀念深入人心,進行無痛穿刺研究已成為當前及今后發展的一個趨勢。在傳統的膝關節腔穿刺時,部分患者會因疼痛而拒絕,也有部分患者因畏懼心理而中途退出治療,所以傳統的膝關節腔穿刺術在局部麻醉下才能完成[8]。集束式無痛膝關節腔穿刺術在不使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穿刺[9],是為了減輕和避免疼痛采取的相應措施與技巧。
(1)因患者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所以研究組采用了簡單、直觀且易操作的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級量表進行穿刺時的疼痛評價。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2)治療完成后,對患者治療滿意度進行調查,以保證結果的真實性。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見表2),差異有顯著性(P<0.05)。
(3)治療結束后,對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見表3),差異有顯著性(P<0.05)。
(4)應用集束式技巧穿刺時的注意事項及無痛原理:
①心理疏導。過分緊張會導致患者皮膚和肌肉組織強直性收縮,穿刺時的疼痛感比實際程度更深。因此,穿刺前必須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在其身心放松時迅速進針。
②穿刺時用拇指和食指繃緊穿刺部位皮膚,可使局部受力面積減小、阻力減小,針尖更容易刺破皮膚,達到減輕疼痛目的。
③使針頭與皮膚保持適宜的角度,迅速而輕巧地進針。選用髕骨中點內側下緣行關節腔穿刺時,進針角度接近90度。穿刺時采用大角度是使用了幾何學中的垂直距離小于斜面距離的原理,縮短針頭在人體組織內的距離,使得在同樣進針速度下,針尖穿過組織的時間縮短,降低患者疼痛感覺的分辨率,減輕疼痛感。
④在距離不變的情況下,速度和時間呈反比。因此,進針速度越快,完成這項操作所用時間就越短,疼痛感越輕[10]。
⑤穿刺時不使用局部麻醉,能減輕和消除常規方法中為達到局麻效果,針頭經皮膚逐層刺入、逐層推注局麻藥時,到達皮下組織神經分布最豐富的部位,牽拉神經末梢產生的劇痛。這種疼痛會使患者高度緊張,而緊張又會加劇疼痛。
⑥進針時,讓患者大聲咳嗽,可因轉移注意力以及升高椎管內壓力而一過性阻斷疼痛傳導,達到減輕疼痛甚至無痛的效果[11]。
與常規穿刺方法相比,集束式無痛技巧能明顯降低患者膝關節腔穿刺時的疼痛感,減輕甚至消除疼痛,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及依從性。
綜上所述,在膝關節腔穿刺術中應用集束式技巧,能顯著降低患者疼痛比例,提升就醫舒適度,培養患者良好、積極的治療心態,提高治療依從性以及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集束式膝關節腔穿刺術操作方法簡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滑利,楊勇,趙建民,等.玻璃酸鈉聯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液關節腔注射治療骨關節病986例療效分析[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34(2):167-170.
[2]任凱,龔曉明,劉佳,等.輸液式關節沖洗并玻璃質酸鈉針治療難治性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四川醫學,2015,36(1):72-74.
[3]陳文斌,潘祥林.診斷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4]王浩.3種入路方法膝關節穿刺注射玻璃酸鈉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對比觀察與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2(4):100-101.
[5]張慧敏,呂瑩.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病患兒穿刺中鎮痛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139-1140.
[6]柏玲莉,曾甜甜,肖秋英,等.復方利多卡因乳劑在兒童腰椎穿刺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2):1644-1645.
[7]孫英姿.無痛穿刺在兒科人文關懷中的臨床研究與應用[J].哈爾濱醫藥,2014(1):78-79.
[8]朱紅,韓詠梅,韓乙庭,等.改良髕下膝關節腔穿刺術在膝骨關節炎中的應用[J].中國正骨,2006,18(7):8-9.
[9]張永剛,李柏輝.無痛膝關節腔穿刺點部位選擇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9):298.
[10]李淵.靜脈無痛穿刺小技巧[J].中國現代護理學雜志,2010,7(3):55.
[11]Stephanie Saunders,Steve Longworth.鎮痛注射技術圖解[M].3版.傅志儉,宋文閣,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R684
B
1671-1246(2016)23-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