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玲
(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培訓中心,桂林 530028)
論當前環境下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渠道和模式的創新建設
曾惠玲
(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培訓中心,桂林 530028)
摘要:在我國建筑行業飛速發展以及建筑工程專業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大環境下,怎樣做好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探索出一條新的人才培養渠道以及培養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問題。筆者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對新環境下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渠道與模式創新的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0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建筑行業得到飛速發展,逐漸和世界接軌,工程招投標制度已經在國內建筑行業中得以完全應用,工程監理制以及項目經理負責制也已經完全實施,建設行業更加規范。這為建筑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專業人才培養對于建筑企業越來越重要,每一名建筑行業人員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勝任工作,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適應建筑行業發展需求。但是現階段針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培養途徑依舊是過去那種將資料知識轉化為教師的口述的方式,因此必須進行創新與改革。必須關注建筑工程專業人才未來的發展,讓他們能夠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真正成為專業的技術實用人員,這樣的人才才是企業所需要的。所以我們要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渠道的創新建設,徹底轉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資料為中心的培訓體制,轉變“填鴨式”的培訓方法。[1]
1新時期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渠道和模式創新途徑
1.1改變傳統培養理念
過去那種重視理論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實際發展需求,我們在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進行培訓時必須要更加重視其技術實踐能力的養成,將技術能力的提升放在培訓工作的首要位置。比如說,可以在培訓內容中合理提高實踐培訓的比重,如安排培訓課程的65%為實踐課,余下35%為理論課,從培訓時間上確保培訓人員都擁有充足的實踐機會,這是強化實踐技術能力的第一步。其次,培訓機構應當結合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專業特點為其介紹實踐單位,培訓單位應當與部分建筑企業保持聯系,每年固定派送培訓學員到建筑企業掛職實習。現代建筑的持續發展也出現了非常多的新型工藝,因此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做好專業技能的培養。例如說鋼結構工程,是目前現代建筑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結構,而鋼結構的建設對于建筑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培訓過程中必須要讓學員掌握更多的現代化建筑技能。
1.2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要做好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就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般建筑人才培養機構的教師素質不是很高高,且還有部分教師偏向于專業理論的講解。要改變這些教師的培養理念,不僅要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同時還應當強化他們的實踐技能。[2]比如說建筑人才培養機構可定期組織相關教師到建筑施工現場實地考察,或者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更高一級的培訓,聘請建筑行業的專家學者到單位舉行講座,以增強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要提升建筑人才培養機構的整體工作水平以及培訓工作效率,我們必須要對建筑工程專業教師予以重點培養,讓他們不但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夠深入了解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培訓機構教師應當根據現階段國內建筑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筑企業的具體情況,和部分企業建立穩定的聯系,同時還應當對學員培訓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及時找出培訓過程中的問題,以便于更好地開展培訓活動。
1.3探索“考評分級”模式
過去的崗位層級設計更偏向于職位間自身差異,而對相同職位的不同員工的具體業績和專業素質能力等因素沒有充分考慮,讓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專業人才開始習慣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出工不出力,吃老本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我們在培訓過程中必須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來讓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具備一定的危機感。比如說可以建立動態考核制度,針對項目經理、專業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崗位實施考評分級模式,設置合理的考核指標以及考核周期,根據考核結果來設置各個等級,不同等級的給予一定的獎懲,從而強化考核的實用性,構建“能者上,庸者下”的培養環境。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組織技能比拼或者勞動競賽的方式讓受訓者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防止受訓人員出現盲目樂觀的心態。培訓單位應定期組織優秀學員、優秀教師等先進人物的評選,對考核優秀的學員、教師予以表彰,體現出對人才價值的肯定,創造爭先創優的競爭環境。[3]
2結語
總而言之,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構建培訓專業人才的隊伍,開辟更多的人才培養渠道,應用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專業技術知識以及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努力實現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而適應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何海榮,張興才,張紅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山西建筑,2015(20):48.
[2]戚振強,關舜天.對北京建筑大學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施工技術,2015(S1):32.
[3]胡淑貞.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究[J].居業,2015(10):89.
(編輯趙欣宇)
On th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Channels and Mod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ZENG Huiling
(Guangxi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Office Training Center, Guilin 530028, China)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that the deman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growing, how to do the job of training talent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 and explore new talents training channels and the training mode, is a big problem in front of us. Now,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research, discuss the problem of talents training channels and modes innov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the new environment.
Key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簡介:曾惠玲(1981—),女。四川樂山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類人才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碼:1672-0601(2016)05-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