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珍
(吉林省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愛國小學)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導入藝術
◆張桂珍
(吉林省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愛國小學)
針對不同的課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設計導入方法,巧妙導入新課。讓每一節新課都能有好的導入,學生就會學得比較輕松,然后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 教學導入 導入藝術
語文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一段精彩的導語不僅能扣住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富有魅力的導入,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師生情感的共鳴。小學語文教學中,鑒于學生的年齡與心理需求,新課的導人要講究“新、奇、趣”,瞬間抓住學生的聽覺、視覺與嗅覺,才能取得最佳的導入效果。
新課之前,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讓學生在最短時問內進入角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教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一進課堂,我就用深沉、悲哀的語調說:“歲月的風雨,可以冼去我們許多記憶,歷史的車輪,可以磨掉我們許多的往事。但是,我們不會忘記這一天——l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祖國的上空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就是我們最敬愛的周總理。江河嗚咽,群山肅立,億萬人民悲痛欲絕,淚水灑遍祖國的大地。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萬群眾云集在長安街旁,在淚雨和哀哭聲中,向徐徐而去的總理靈車沉痛地告別。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時至今日,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盡管我們沒能親眼見到那動人的場景,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卻可以把我們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景中去。”這則導語激起了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感受到課文作者感情的脈搏,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如此一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學貴有疑。”宋代大儒朱熹曾說:“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定要求無疑。無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達無疑。”著名學者陸九淵的觀點更是精辟:“為學忠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應理解為認知的沖突,理智的挑戰,就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信息、觀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因而引發沖突的心智狀態。在語文教學時,有時可以針對與學生的已知認識相沖突的課題產生疑問,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調動他們急于解決問題的好奇心。
例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我設置了這樣的懸念:“我們一般怎么向別人借東西呢?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向誰借的呢?為什么用‘草船’借箭?能借到嗎?怎么借的?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的精彩章節,從中找出答案。”這一連串的提問,能給學生造成一種強烈的心理,一種躍躍欲試、急于求知的緊迫情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急于閱讀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講故事、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子是不感興趣的。教師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顯得親切自然,課堂上一定鴉雀無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還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如我在教授《赤壁之戰》時,巧設了這樣的導語: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歇后語嗎?
生:知道。
師:誰能說一個歇后語。
生(紛紛說):竹籃打水——一場空;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等等。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歇后語的故事,叫“周瑜打黃蓋—打的愿打,挨的愿接”。
師: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那么誰知道周瑜和黃蓋的“苦肉計”是在哪次戰斗中實施的呢?
生:赤壁之戰中。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國演義》中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歷史故事“赤壁之戰”。
師:板書課題。
我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作為導語,會讓學生們感到新奇,它可以幫助學生展開思維和豐富的聯想,變好奇心為濃厚的興趣,很自然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課堂導入意在通過不同方式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探求欲望。謎語語言簡練、生動形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能夠以趣激趣,讓學生感到有趣味,繼而愉悅地走進文本。
如我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采用了“猜謎導入法”。先出示謎語“腿像柱子身像墻,耳如蒲扇鼻子長——猜一動物”。在學生興高采烈地猜完謎語后,我說:“大象很大,身體很重,如果要你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你會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最后,我說:“現在我們學習《曹沖稱象》,看你的方法與曹沖的比誰的更好。”如此,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就要在實際教學中去不斷地摸索和總結,就要針對不同的課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設計導入方法,巧妙導入新課。讓每一節新課都能有好的導入,這樣,學生就會學得比較輕松,讓每一段新穎多趣的導入都能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點撥作用,能夠從各方面刺激學生,使他們產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欲望,然后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進而提高學習效率。